神经电生理监测护航,医生神经丛中显微摘瘤
2024/2/26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脊柱内有很多对神经根,各神经根又分出无数分支支配相应的位置,支配肢体的感觉和运动、大小便及性功能等。因此,在切除脊柱椎管内的肿瘤时,术中操作极易触碰到周围的神经,一不小心就很容易造成神经损伤,从而引起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在施行脊柱脊髓手术时,除了要求医生要有高超的手术技艺,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保驾护航同样至关重要。腰骶部椎管长出巨大肿瘤24岁的阿西(化名)来自甘肃,有一个刚刚九个月大的宝宝,和先生一起在清远务工。3年前,她不明原因出现左侧腰腿痛,被当地医生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因为疼痛可以忍受,她只是进行了简单的止痛治疗。后来,阿西腰腿痛发展到双侧,但因为怀孕、生子,医院检查治疗。直到最近1个月,阿西双侧腰腿疼痛加重,已经达到不能忍受的程度,同时还伴有便秘,她才来到广州医院(医院)就诊。“通过CT、MRI检查,发现是腰骶部椎管内长了肿瘤。”该院神经外科主任顾问、主任医师李国峰说,从检查结果可以看到患者的肿瘤长满了生长部位的椎管,包绕并推挤马尾神经。他还说:“肿瘤虽然只有2厘米宽,但正常成年人的腰骶管宽度也不过是1.6到2.4厘米,相对于生长部位来说,属于巨大肿瘤了。”李国峰解释道,脊髓神经在腰骶管全部分成一根一根的神经终丝,和马尾的鬃毛差不多,所以又称为马尾神经。当马尾神经开始受到影响时,就会对腰部、直肠、膀胱、下肢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复杂程度完全取决于马尾神经损伤或压迫的严重程度。李国峰医院影像医学科专家一起仔细研究了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判断长在阿西身体内的肿瘤偏良性,手术切除是唯一的治疗手段。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保驾护航“患者虽然没有肢体障碍,但已有便秘的表现,说明肿瘤已经压迫周围的马尾神经。”李国峰表示,如果挤压太久或者损坏,就会发生不可逆的完全损坏。诊断明确后,治疗团队为患者制定了治疗方案,即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显微切除腰骶管肿瘤。经过详细的术前准备,手术如期进行。全麻插管,连接神经电生理设备,摆好俯卧位、打开椎管……医生在显微镜下小心翼翼地分离肿瘤和神经根之间的粘连,借助神经电生理探针和术前连接好的监测设备,仔细辨认每一根神经并加以保护,最终肿瘤全切,神经电生理监测师报告各组神经电生理波形和术前一致,说明术区通过的所有神经保护良好。患者术后双下肢肌力正常,大小功能正常,术后10天康复出院,手术效果良好。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手术,在神经电生理监测及显微镜的“双利器”保驾护航下,肿瘤切除干净。神经脊柱脊髓手术的关键就是手术中对脊髓神经功能的保护,脊髓损伤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四肢瘫痪及大小便失禁等。但是有了神经电生理监测,当医生的操作靠近或碰触到神经根的时候,神经电生理监测仪就会报警,同时术中还可以使用神经探针了解肿瘤周围神经的走行,就像人走路时穿上一双厚底鞋,为神经外科医生提供了充足的保障。另外,有了神经电生理监测,就不用等病人麻醉清醒以后,详细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才能确定患者的神经功能是否得到了良好的保护。“肿瘤周围布满神经,虽然有神经电生理检测的帮助,但手术也非常考验医生的技术。”李国峰说。小知识: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应用李国峰介绍,可能影响到脑、脊髓、神经根和外周神经功能的手术,都可以在手术中通过不同方式的神经监测技术直接了解神经功能的完整性,减少神经损伤的机会,提高手术质量。脊柱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目的有以下三个,一是反馈术中神经功能完整性的变化情况;二是采取措施以避免不可逆的损害;三是降低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的风险。其主要方法包括体感诱发电位,监测上行感觉神经传导系统功能;运动诱发电位,监测下行运动神经传导系统功能;肌电图,监测支配肌肉活动的颅神经、脊髓神经根丝以及外周神经的功能。因此,合理地在脊柱脊髓手术中运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可以有效地减少神经功能损害,为神经外科手术保驾护航。陈之瑜刘秋宜黄剑琴彭可明陈之瑜;刘秋宜;黄剑琴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