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光CT核磁共振,放射检查的辐射你了

2021-1-1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4358927.html

许多人过这样的经历:到医院看病时总少不了做一些检查,其中常常包括X光、CT、磁共振等等。然而,一些影像学检查是带辐射的,那么这些辐射对我们的危害有多大?又该如何防护呢?

1

医学检查中的辐射有多危险

X光片:有辐射

拍一张X光胸部正位片吸收的射线量为0.2毫希伏(mSv)。约为造成人体损伤的单次最大接受剂量的1/。

所以说,一次普通的X线摄片检查,对人的危害程度并不大,无需过多担心。

CT:有辐射

相对普通X光片很低的辐射量,CT检查的辐射量可能要高出10倍、30倍,甚至是上百倍,这与CT机性能、扫描部位、成像的清晰度有关,尤其是心脏CT的辐射量相对较高。大家也不必太紧张,目前CT检查的辐射量都在安全范围内,而且CT设备中的X线管就像日常用的灯管,有不同的瓦数,还可调亮度,因此辐射量不是恒定的,是可以调节的。

磁共振成像(MRI):无辐射

MRI所利用的物理原理与CT不同,不用有辐射的X线成像,而是利用磁场和电磁波控制氢质子。所以,磁共振成像方法并无任何放射性,完全不必担心磁共振检查会对身体有什么辐射损伤。

B超(超声检查)同样无任何放射性。

附上:射线辐射量参考值:

胸透一次大约1.1mSv

胸片一次剂量0.2mSv

头颅CT2mSv

胸部CT8mSv

腹部CT10mSv

骨盆CT10mSv

公众年剂量限值1mSv

乘坐飞机20小时的剂量0.1mSv

每天吸20支烟年0.5-2mSv(吸烟的读者看到了吗?每天20支烟,几乎相当于每天做一个头颅CT的放射剂量了)

地铁安检乘客每年可能接受剂量0.01mSv

关于如何选择影像学检查,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进一步阅读我们之前发过的一篇《科普▏X线、CT、B超、核磁共振的区别》

在诸多检查项目中,单次检查辐射量最大的就是PET扫描了,如果一个人接受了PET扫描的辐射剂量,他可能有1/机会因此终死于癌症。

两千分之一是什么概念?这相当于一个人上梯子时意外掉下去摔死的风险,也就是与乘坐一趟飞机而发生不幸意外而死亡的风险相当。

因此,这种检查的潜在风险是非常低的,更何况,除非有特殊需要,医生并不会让我们做这项检查。

和它相比,其他检查如CT、胸片等的单次辐射剂量要小得多。

2

关于放射检查,大家常见的疑问

1、是不是踏进检查室,就已经被辐射了?

X射线是需要电力驱动的,没有电源,X射线机就不能正常运作,所以在X射线机没有曝光前,检查室里的任何地方都是安全的。

2、为什么检查时要脱掉内衣、皮带、项链等金属物品?

所有的金属物品都能够呈现在X射线胶片上,这样就对疾病的诊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诊断医师可能会误将这些伪影当成是病灶,从而影响诊断结果。

3、X射线在照射之后,是否长期留在人体内?

医用诊断X射线机通电后产生的X射线属于外照射,对人体的危害是射线穿透人体过程中对人体组织器官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由于X射线的能量较低,人体本身通过新陈代谢,可进行代偿修复。

4、是否检查价格越贵,检查结果越精确?

影像检查有个口诀:伤骨头,粗看X光片,细看CT,但是MRI就看不出;颈椎、腰椎,细看磁共振,次选CT;脑、脊髓、脑梗,看磁共振,脑出血看CT;胸部,大致了解的情况下看X光片,细看CT,不看磁共振。所以大家应该把钱花在刀刃上,做对检查。

5、增强CT和普通CT,有何区别?

增强CT是通过摄入对比剂,使组织间的对比度提高,方便影像检查的一种方法。简单来说,增强CT就是需要注射对比剂的检查。

6、孕早期照射X光,是否会导致胎儿畸形?

目前国际上早就出现了“孕早期全或无的理论”,即在孕4周之前用药或者照射X光,对肚子里宝宝的结果影响只有两个,第一种是宝宝接受了全部不利的结果,自然流产;第二种没有受到不利影响,自然正常生长下去。所以如果没有流产的征象,就可以放心地将孩子生下来。

3

面对放射检查,需要综合考虑

既然医学检查确实有辐射,同时,除了医学检查,自然界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辐射,那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呢?

第一,人体具有修复损伤的能力。美国《癌症治疗与研究技术》杂志刊登的一项新研究证实,人体有能力修复低剂量辐射造成的损伤,能够处理如此剂量水平的辐射。

其实,人体在DNA复制过程中,由于复制出错而突变几率,是环境中低剂量背景辐射导致的突变几率的万倍。这样看来,环境辐射所致的突变其实只是总突变可能性中很小的一部分。

第二,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些影像检查的辐射量正在不断减少,一般来说一次PET-CT检查带给患者的辐射量已经能够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第三,平衡利弊,综合考虑。这些检查方法虽然存在辐射,但是这些电离辐射并不是“白吃的”。为了我们身体的健康,发现身体存在的问题,一些检查在所难免。对于医学检查,平时不忧心,不滥用;需要时不避讳才是正确的态度。

来源: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dwdxd.com/jsys/109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