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必读脊髓损伤患者早中后期康复
2021-12-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北京专治皮肤病医院 https://m-mip.39.net/fk/mip_9116602.html
脊髓损伤是由于脊髓受到外伤等因素的作用,引起受损平面或以下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脊髓损伤的原因有哪些?
1、外伤性:交通事故、意外的暴力损伤、高处跌落、运动损伤等。
2、非外伤原因:炎症、结核和肿瘤转移压迫等。
脊髓损伤分级
A级(完全损伤):脊髓损伤平面以下,包括S4-S5(鞍区)无任何运动及感觉功能保留;
B级(不完全损伤):脊髓损伤平面以下,包括S4-S5(鞍区)有感觉功能保留,但无任何运动功能保留;
C级(不完全损伤):脊髓损伤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保留,但脊髓损伤神经平面以下有一半以上的关键肌肌力小于3级;
D级(不完全损伤):脊髓损伤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保留,且脊髓损伤神经平面以下至少有一半的关键肌肌力大于、等于3级;
E级(正常):感觉和运动功能正常。
不完全损伤定义:感觉不完全损伤,且保留有肛门括约肌自主收缩或脊髓损伤运动平面以下,三个节段以上残存有运动功能。
脊髓损伤的并发症有哪些?
压疮
痉挛
深静脉血栓
神经性膀胱
性功能障碍
大便控制障碍
呼吸道并发症
泌尿系统并发症
骨骼系统并发症
脊髓损伤后疼痛
自主神经反射异常
心脑血管系统并发症
康复护理包括三期:
早期康复、中后期康复、并发症康复
早期康复
“早期”是指脊髓损伤发生后直到骨科情况允许患者上屈脊柱适当负重以采取垂直位的这一段时间。一般是发病后6~8周内,此阶段压疮、挛缩、上呼吸道问题的预防是最重要的。
1、呼吸护理:深呼吸、振动、叩击、间歇性正压呼吸、辅助咳嗽技术均可适时应用。
2、主动或被动活动关节:适当的关节活动体位是预防压疮,关节挛缩,呼吸道问题的重要措施。
但下列情况下应属禁忌:①截瘫患者躯干活动,髋关节的某些活动,直腿抬高大于60°,膝屈曲下髋屈90°应避免,这将加重下胸、腰椎的损伤;②四肢瘫患者在骨折固定期间,头、颈部活动,双肩牵拉应避免;③继发骨折和(或)呼吸损伤的患者应避免采用俯卧位。
3、维持关节功能活动:采用功能性夹板使腕、双手保持在一定功能位下也可尽早考虑。
4、体位:骨折稳定后,提倡患者仰卧,侧卧及俯卧位变换,并逐步增加俯卧位的耐力。
5、选择性肌力训练:急性期应强调双侧上肢肌群活动,这将避免脊柱的不对称及旋转,在此期间,下述集中方法比较适合:①双侧徒手抗阻活动;②双侧PNF模式;③使用沙包及哑铃的渐进性抗阻训练。
6、直立活动:一旦X线检查确定骨折已趋稳定或早期对骨折进行充分的内固定,患者应当直立活动,为了防止体位性低血压,才去渐近性适应最有效。
7、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当患者仍躺在床上时,简单的ADL应开始,如借助棱镜式望远镜,翻书页器等设备可增加四肢瘫痪者的阅读能力。
中后期康复
1、增强肌力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对胸腰腰段脊髓损伤患者,上肢以主动锻炼为主,提高上肢及躯干肌力,以带动下肢运动。
2、坐位训练的护理
包括坐位静态平衡训练、躯干前、后、左、右及旋转活动时的平衡训练。应逐步从睁眼状态过渡到闭眼状态下的平衡训练。
3、转移训练的的护理
帮助转移和独立转移训练。
4、站立训练的护理
应根据病情,站立角度逐渐增加。
5、步行训练的护理
脊髓损伤后,可以应用的步法有三种:摆至步,四点步,摆过步。一般情况首先进行四点步行的训练,训练长要先分别单独使用一侧的背阔肌,然后两侧一起使用,这样比较容易掌握。
6、减重训练
减重训练是利用悬吊装置不同程度地减少上身体重对下肢的负荷,有利于支撑能力不足的患者进行各种步行训练。
并发症康复
脊髓损伤后各阶段都有可能发生并发症,是导致患者思维的重要因素。脊髓损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有很多种,如压疮、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心脑血管系统及代谢紊乱等,患者要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特别是加强康复功能训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