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能治吗这些处置影响康复效果
2021-12-28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时下高速运转的社会,因车祸外伤、高处跌落、暴力等导致脊髓损伤的患者日益增多,给个人、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然而,许多民众对脊髓损伤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
本期科普,医院(医院)物理治疗科的治疗师们告诉大家一些脊髓损伤的康复小知识吧!
什么是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是指由于外力作用或脊柱退变以及关节不稳定,导致的脊髓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或慢性损伤。
脊髓损伤的常见类型
●根据损伤后硬脊膜完整与否,可分为闭合性损伤和开放性损伤两种。
脊髓损伤最常见的原因是闭合性钝性外伤,通常和脊柱骨折或错位有关。脊柱骨折患者中约有20%发生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
●根据损伤的病理改变分为:
①脊髓震荡:主要表现为脊髓受伤后出现完全或不完全性横贯性脊髓功能障碍,但可在伤后24h~40h内迅速恢复,病理检查无器质性损害。
②脊髓挫裂伤:程度不一,表现不尽相同。在急性期脊髓直接损伤处肿胀、出血,严重者可出现中心性出血性坏死。坏死组织由巨噬细胞吞噬清除后,随之成为成纤维细胞增生,产生广泛性的纤维组织替代坏死的脊髓组织。
③脊髓受压:有骨性压迫、软组织压迫、椎管内硬膜外或硬膜内血肿压迫、脊髓本身水肿或肿胀等。
●根据损伤的程度分为完全性损伤和不完全性损伤两种。
●根据损伤的部位分为颈、胸、腰、骶段损伤。
脊髓损伤有哪些临床表现?
脊髓损伤的早期现场救护
脊髓损伤患者急救转运的原则是维持脊柱的稳定,防止脊柱的分离、扭曲,以造成移动时再次损伤脊髓。
因此,尽可能经制动后再搬动。
凡疑似有脊柱骨折者,应使患者脊柱尽量保持正常生理曲线。切忌使脊柱做过伸、过屈的搬运动作。应使脊柱在无旋转外力的情况下,三人用手同时平抬平放至硬板床上,人少时可用滚动法。
对于颈椎损伤的患者,要有专人扶托下颌和枕骨,沿纵轴略加牵引力,使颈部保持中立位。
将患者置硬板床上后,用沙袋或折好的衣物放在头颈的两侧,防止头部转动,并保持呼吸道通畅。
脊髓损伤的早期康复治疗
●康复目的
预防卧床并发症,对残存肌力或受损平面以上的肢体进行肌力和耐力训练,为以后的康复治疗创造条件。
●体位
①患者卧床时应该保持肢体位于功能位,以防止肌腱及关节挛缩。
②四肢瘫患者应采用手功能夹板,使腕、手保持于功能位。
●呼吸及排痰训练
①颈髓损伤的四肢瘫患者,由于呼吸肌麻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C4以上损伤的患者需依靠呼吸机维持,出现肺部感染时需辅助呼吸和辅助排痰技术。
②C5~C8:膈肌有充分自主控制能力,肋间肌和腹肌完全受累,基本吸气功能尚好,肺活量有正常值的1/3~2/3,咳嗽能力较差,必要时需辅助咳嗽和辅助排痰技术。
③胸部脊髓损伤:膈肌、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肌、肋间内肌保留良好控制能力,吸气功能基本正常。
由于腹肌受累,用力呼气功能受限,肺活量稍降低,咳嗽能力有一定影响。一般认为T10以下平面损害患者的呼吸功能受累不明显。可通过震动、叩击、辅助咳嗽技术和体位排痰等方法预防肺部感染。
●关节被动活动
每日对瘫痪肢体进行关节被动活动。治疗时动作应轻柔、缓慢,尽可能在各轴向生理活动范围内进行,以防止关节挛缩和畸形的发生。
●坐起训练
为了预防体位性低血压,一旦X线检查确定骨折已趋稳定或骨折充分内固定,患者应尽早(内固定术后1周左右)开始坐起训练。
可以利用摇床,逐步抬高床头角度。从30°开始,视患者耐受情况而逐渐增加坐位时间,并注意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如头昏、眼花、心慌、无力、恶心等。
当患者有不适时立即放平;如无不良反应,可将患者床头每天升高5°-10°。患者一直到坐位90°,可坐30分钟而无不良反应即完成训练。
●体位适应性训练
患者可利用电动起立床进行站立训练。
训练时要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可佩戴腰围或胸腰椎矫形器。训练从倾斜30°开始,角度渐增,最终让患者处于90°直立位。
训练时注意观察患者反应,防止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如有不良反应发生,应及时降低起立床的角度。
脊髓损伤的体位管理
●仰卧位
上肢体位:肩下垫的枕头要足够高,确保两肩不后缩;双上肢放在身体两侧的枕头上,肘伸展;腕关节背伸约45°,以确保在功能位;手指自然屈曲,或手握毛巾卷,以防止功能丧失形成“猿手”。
下肢体位:髋关节伸展,在两腿间放1-2个枕头,以保持髋关节轻度外展;膝关节伸展,但要防止过伸;双足底紧紧抵住足板,使踝关节背屈,脚后跟可放一垫圈防止压疮,足趾朝上。
这些脊髓损伤的康复知识你都Get到了吗?医院物理治疗科是集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重点学科。
科室秉承“优质康复,孜孜以求”的理念,淬炼了一支国内知名的物理治疗团队。设置肌骨康复中心、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中心、水疗中心,7个亚专业组和1个康复实验室,率先开设物理治疗科门诊。科室集聚国内外先进技术,构建了评估+治疗+训练的中西医结合康复一体化治疗体系,为广大患者提供健康咨询、康复评估、康复治疗等诊疗服务。现有专业人才76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14人,研究生9人。
科室先后承担国家级、省市级科研课题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余篇,多次举办国际国内高水平学术会议、论坛、培训班等。20余人担任全国和省级学术职务,10人被授予中国康复医学会优秀康复治疗师等国家级和省级荣誉。科室业务面积㎡,拥有价值0余万元的先进康复设备,年治疗量20余万人次,长期承担区内外医学院校、医疗机构的实习和进修带教工作,培养物理治疗优秀专业人才近千人。
-
-
-(门诊)
?来源:物理治疗科吴丹榕郑幼珍腾明辉叶永坚黎娟秀姚涛
?编辑:宣传科王翔
?审核:陈春栩
END
▼长按识别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