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的来历和种类
2016-4-1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粽子的来历和种类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1首描述端午节的民谣。农历五月5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听说,端午节起源于远古的祭龙活动,到战国时又和记念诗人屈原联系起来。人们每一年五月五日裹粽子、划龙船,记念自沉汩罗江的屈原。总体上说,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粽子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当时主要有两种粽子,用菰叶(交曰叶)包黍莱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到晋代,端五食粽子成为全国性风俗,“仲夏端五,烹鹜角黍”,这是西晋周地方作《风土记》1书中的明确记载。当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米外,北京哪里治白癜风好还添加中药材益智仁,称“益智粽”。到了唐朝,粽子已成为端午节的必备食品。唐人姚合“渚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的诗句,反应了当时食粽之普遍。宋朝时,出现了用“艾叶浸米裹之”的“艾香粽子”。元朝的粽子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突破了菰叶的季节局限。明朝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核桃,品种更加丰富多彩。今天流行的“火腿粽子”则出现在清朝乾隆年间。如今的粽子更是多种多样,璀璨纷呈。当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含的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北京白癜风医院地址,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