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呵护我们脆弱的颈椎

2017-6-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怎么呵护我们脆弱的颈椎

颈部虽然是身体最细的部位,却是连接头颅与躯干的“生命线”,一旦颈椎出了问题,头痛、肩膀痛、脖子酸痛等各种不适通通找上门。现在的上班族们,成天伏案工作,长时间对着电脑和手机,大大增加了颈椎病的发病几率,生命君特别邀请专家,教您正确呵护我们脆弱的颈椎。

万病之源,起于颈椎

人们常常嚷嚷颈椎疼,却很少拿它当回事儿,更别说去刻意保护颈椎了。殊不知,“万病之源,起于颈椎”,如果保护不好颈椎,整个人都会病怏怏的。

从中医角度看,颈椎也是人体十分关键的部位之一。中医院针灸科主治医师、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专家、北京中医药老年病协会委员李智解释道:“颈椎位于人体督脉的位置,督脉又称阳脉之海,是奇经八脉之一,它起自会阴部,循背部脊柱正中线向上,经过后颈部,越过头顶部,止于颜面部。在循行过程中与脊髓、脑和诸阳经相连,是阳经经脉的总纲。颈椎不好,脉络就可能出问题。”

颈椎不好疾病多

颈椎作用大,却容易出问题。“因为活动频率高、负重大,颈椎极易发生退行性病变。”。

骨科上一般认为,颈椎病分五种类型,包括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型、椎动脉型。其中最常见的是神经根型,约占颈椎病的60%~70%。这类患者常出现手臂到手指的麻木、疼痛或肢体皮肤感觉减退。颈型颈椎病较轻,病人常感觉颈肩僵硬、疼痛、活动受限、肩背部沉重、手臂无力等。交感神经型常表现为头痛、头沉、头昏,枕部或颈后痛,视物模糊、眼窝胀痛、眼睛干涩,心跳加快等。椎动脉型主要表现为眩晕,患者常在转头或低头、抬头时突然眩晕甚至摔倒。脊髓型是颈椎病中最严重的一种,可有颈肩、下肢僵硬,胸腹和四肢紧束,不听指挥等症状,严重的会导致四肢瘫痪。

还有些疾病看似与颈椎关系不大,实际可能是颈椎所引起。例如由于颈交感神经受到刺激或损伤,损伤胃黏膜,引起颈椎性胃炎;因为颈椎神经根受到损害,或心脏交感神经受到刺激,出现心绞痛。此外,还可能引起视力模糊等。在做出诊断之前,这些疾病要明确排除脏器本身病变后,才考虑可能与颈椎有关。

乱捏乱揉加重病情

生活中人们如果感到颈椎不舒服,一般会让家人帮忙“捶捶后背,揉揉肩”。一些较为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去街边的小诊所找人按摩、推拿。对此,专家都表示,颈椎病类型不一样,治疗方法也各不相同。随意按摩、捶打、牵引,不但治不好病,还可能对颈椎造成更大伤害,严重者甚至会导致瘫痪。“出现颈椎病症状后,医院检查、确诊,明确分型,然后再根据医生建议合理治疗。”

按压两个穴位也可以缓解颈椎疼,一个是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凹陷中,与耳垂齐平。低头伏案后按揉5分钟,可以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消除头晕、头闷等症状。另一个是肩井穴,在乳头正上方与肩线的交接处,用食指和中指并拢按揉,可放松颈椎。李智还介绍了一个“飞燕点水”的方法:俯卧床上,两臂平放身体两侧,双腿伸直,头和上下肢同时用力向上挺起,上下肢伸直,然后放松,每次5~10下。

这些小细节可能伤颈椎

慢性感染。一些看似和颈椎完全不相关部位的炎症,特别是慢性感染,可能增加颈椎病发病的几率。常见的有咽喉炎,其次为龋齿、牙周炎、中耳炎等,这些部位的炎症可直接刺激颈部软组织,或通过淋巴系统引起颈枕部软组织病变。因此,一旦发现要积极治疗,不能“手软”。

错误锻炼。不少伏案工作的人,经常“摇头晃脑”,或学些颈部操来锻炼颈椎。可锻炼要因人而异,头上顶书练平衡、频繁扭头、鸡啄米等动作并不适合颈椎已有慢性劳损的人,甚至可能加重病情。最好拍个颈椎X片,弄清自己的情况。

头颈部外伤。50%髓型颈椎病的病因与颈部外伤有关。一些颈椎病患者,由于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间盘膨出、椎管内软组织病变等,使颈椎管处于狭窄临界状态中,一旦受到外伤,很可能成“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诱发症状的产生。

经常受凉。不少年轻人穿着越来越“清凉”,一年四季都爱穿低领、露背装。可颈椎特别怕冻,外界环境的风寒湿因素可以降低机体对疼痛的耐受力,使肌肉痉挛、小血管收缩、淋巴回流减慢、软组织血循环障碍,继而产生无菌性炎症,诱发颈椎病。

衰老退化。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部位的损伤也日益增加,颈椎同样会产生各种退行性改变,压迫刺激神经根和椎动脉,导致颈椎病发生。因此,从小注意平衡饮食,适当进行户外运动促进骨骼发育;成年后注意正确坐姿,不要睡高枕头,多跑步、游泳等,都可以让颈椎“老”得慢一些。

易馨康康复中心

(







































局部白癜风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好方法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dwdxd.com/jsbb/61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