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疾控高血压致病因素有哪些

2017-9-1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大多数的高血压都是属于病因不详的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有家族多发病倾向,但一个人是否患高血压,生活方式因素起很大作用。引起高血压发病的原因有哪些呢?下面就让小编给您介绍一下高血压的基本知识和防护吧!

基本认识

分类

原发性高血压

是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而病因尚未明确的独立疾病,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90%以上。

继发性高血压

又称为症状性高血压,在这类疾病中病因明确,高血压仅是该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血压可暂时性或持久性升高。

病因

遗传因素

大约半数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目前认为是多基因遗传所致,30%~50%的高血压患者有遗传背景。

精神和环境因素

长期的精神紧张、激动、焦虑,受噪声或不良视觉刺激等因素也会引起高血压的发生。

年龄因素

发病率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40岁以上者发病率高。

生活习惯因素

膳食结构不合理,如过多的钠盐、大量饮酒、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均可使血压升高。吸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药物的影响

1.避孕药、激素、消炎止痛药等均可影响血压。

2.其他疾病的影响:肥胖、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甲状腺疾病、肾动脉狭窄、肾脏实质损害、肾上腺占位性病变、嗜铬细胞瘤、其他神经内分泌肿瘤等。

高血压的危害有哪些?

早期

可能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仅仅会在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后发生血压升高,并在休息后恢复正常。

缓进型高血压

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夜尿增多、心悸、胸闷、乏力等。(缓进型高血压是随着病程延长,血压明显的持续升高,逐渐会出现各种症状。)

急进型高血压和高血压危重症

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心悸、眩晕等症状,严重时会发生神志不清、抽搐;另外多会在短期内发生严重的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和病变,如中风、心梗、肾衰等。

所以,高血压又被称为无声的杀手!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围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其患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高,而且是冠心病、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

怎样预防高血压?

预防高血压关键在于改变生活方式

坚持运动让体重保持在正常体重范围内;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少吃盐;少喝酒;多摄取含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规律适量运动;不抽烟;有效应对精神压力。

预防高血压是防治心血管病的关键。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包括改善生活方式,消除不利于心理和身体健康的行为和习惯,从而降低高血压以及其他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其中,膳食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最为明显,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减轻体重

由于超重与血压的关系十分密切,20%-30%的高血压是由于体重过重引起的,过重者减轻体重和避免肥胖是预防高血压的关键,适度减轻体重的高血压病人可减少服用治疗高血压药物的用量,也可能防止出现眩晕症状。减少体重到理想体重应从控制饮食和体育锻炼两方面进行,要改变长期的不良饮食习惯,多吃水果、蔬菜,粗粮、杂粮等谷类制品,少吃肥肉、荤油、甜点,改进饮食行为,放慢进食速度,细嚼慢咽。

2合理膳食

A.首先是减少食盐的摄入,以每人每日摄入食盐少于6克为好。

除盐以外还要减少含钠的调味品及盐腌制品,如:酱油、味精、咸菜、咸鱼、咸肉、酱菜等。还要注意加工食品、快餐食品中的食盐,如苏打饼干、罐头、熟食等。

B.减少膳食脂肪,补充适量优质蛋白质。

肥肉、荤油是高能量食物,多吃会引起肥胖,应当少吃。我国人民大多数人长期以来以吃猪肉为主,而猪肉与鱼、禽相比,蛋白质含量较低,脂肪、特别是饱和脂肪的含量较高,因此,调整以猪肉为主的膳食结构,提倡鸡、鱼、牛、羊等多样化的肉食。

C.多吃富含钾、钙、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和低脂奶制品。

蔬菜、水果是钾的最好来源,每克谷类中含钾-毫克、克豆类中含钾-毫克、克蔬菜和水果中含钾-毫克。

3限制饮酒

过量饮酒可增加高血压、脑卒中等的危险,而且可以降低抗高血压药物的效果。提倡高血压病人戒酒,对于有饮酒习惯的人,饮酒每天限制在2杯(约含酒精28克)以下。

专家特别提醒:

别让高血压无声无息地危害您!

每季至少测量血压一次;

高血压查出越早,越容易控制,并避免并发症;

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80-85mmHg)。

希望每个高血压患者,都可以正视高血压,积极地寻求医生的帮助,同时今早预防高血压有助于保护心脑血管的稳定,保持身体的健康。

制作:李济羽

赞赏

长按







































鍖椾含鐧界櫆椋庢不鐤楁柟娉?
娌荤枟鐧界櫆椋庢渶濂藉亸鏂?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dwdxd.com/jsbb/69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