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到脊髓啦一医康复让你重新起航
2018-5-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什么是脊髓损伤?1
脊髓损伤是由于各种不同致病因素引起脊髓结构和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脊髓功能(运动、感觉、反射等)的障碍。
2脊髓损伤最早描述见于古埃及的医生记录。
1、至年前脊髓损伤仍是“死亡”的同义词。
2、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80%的脊髓损伤患者于伤后2周内死亡。
3、年以后,由于磺胺类抗菌药及抗生素应用于临床,使脊髓损伤者的并发症得到控制,平均存活时间延长
3脊髓损伤患者存活时间的延长提出了新的挑战:
1.如何长期护理脊髓损伤患者?
2.如何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3.如何使他们重返社会生活?
4.以英国Guttmann博士为代表,对此挑战给予了回答:开展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
我国脊髓损伤患者的急救和康复治疗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1.不能正确认识脊髓损伤,特别是完全性脊髓损伤至今尚无有效方法治愈的现实,盲目追求“恢复”;
2.不重视院前急救和康复的重要性,过分强调外科手术治疗的重要性和某些未经临床严格证实的药物或疗法的疗效,使一些不正确或不必要的外科手术盲目开展,无确定效果的药物或偏方流行。
3.很多患者在相当长时间内期待寻找“特效”方法及家属盲目等待脊髓损伤“恢复”,这也与患者及临床医师认为只有恢复无望后才开始康复等不正确的认识有关。
脊髓损伤的急救与康复初步诊断
第一步:确定有无脊柱、脊储损伤和致命性复合损伤。对受伤现场的观察及受伤机制的分析,有助于判断。
第二步:现场体格检查,应当迅速、准确有重点、有顺序地检查记录。体检应按ABCS顺序进行,并定时测定BP、P、R等生命体征。
A:AirWay(气道)
呼吸道是否阻塞,包括异物、分泌物或呕吐物等;
清醒患者问其姓名听回答,可知有无呼吸道阻塞;
意识障碍者应仔细检查上呼吸道,如有阻塞应及时排除,必要时应用口咽通气管、气管插管。
对疑有颈椎损伤者应避免颈部过伸。
B:Breath(呼吸)
呼吸频率与呼吸方式(颈椎损伤者无胸式呼吸)检查。
胸部检查确定有无血气胸或多发肋骨骨折并作相应处理。
C:Circulation(循环)
观察血压、心率及末梢循环情况。
出现轻度血压下降而心律不快(少于次),神志及一般情况好,则可能是脊髓休克而不是失血性休克所引起,一般只需少量补液。
鉴别失血性休克和脊髓损伤引起的低血压。
S:Spine(脊柱)
如果患者心肺功能良好、生命指征稳定,即可进一步检查有无脊柱脊髓损伤。检查过程中应保持脊柱稳定,尽量少移动患者。应作重点、系统的神经系统感觉、运动、反射等检查,包括鞍区感觉检查并作记录。
第三步制动稳定:除非患者需立即移出现场否则安全就有危险,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均应制动固定后再移动。保持受伤后的体位避免移动时再次损伤脊髓;另一种是中立位制动。
第四步移离现场:重要原则;只有在可靠的制动固定后,患者才可从受伤现场被救护人员细心移动撤离。
第五步转运:可能有脊柱、脊髓损伤的患者,在可靠的制动固定和移离现场后,医院。应选择最近的、能处医院,不应常规逐级转院,以免浪费时间延误救治。
康复治疗一、直立性低血压的防治
直立性低血压出现时,应立即卧位或头低位。电动起立床逐步由卧位过渡到站立位,定期变换体位,对刺激血管收缩反应有重要作用。开始轮椅活动后,直立性低血压即可逐步适应。可应用腹带和高质量长腿弹力袜
二、呼吸锻炼
先从缓慢、放松的膈式呼吸开始,逐渐过渡到用手法将一定阻力施于患者膈肌之上,或在患者上腹部放置沙袋等,锻炼呼吸肌的负荷能力。有规律地协助患者翻身、转体,通过被动牵引增加胸壁和双上肢的运动幅度。坚持每天拍打、叩击患者的胸背部,鼓励患者咳嗽咳痰,防止分泌物在气道内潴留。
三、肌力训练:
在保持脊柱稳定的原则下,所有能主动运动的肌肉都应当运动特别是上肢的支撑力量训练,避免肌肉萎缩或肌力下降。四、平衡训练
五、关节活动训练
被动活动顺序:由近到远,活动全身关节,除脊柱和对脊柱有影响的肩关节屈曲外展限制在90°,直腿抬高不超过45°外,每个关节均应该做ROM。六、轮椅技巧训练七、步行训练
八、轮椅减压训练
每30分钟进行一次坐位减压的习惯,以预防压疮的发生九、躯干核心力量训练十、支具安装配置
装配于人体四肢、躯干等部位的体外器具的,其目的是为了预防或矫正四肢、躯干的畸形或治疗骨关节及神经肌肉疾病并补偿其功能。
十一、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包括洗澡、穿衣、修饰、进食、如厕、大、小便控制、上下楼梯、步行、转移等日常生活能力,让患者回归家庭,提高生活质量。
我们科室具备该疾病所有康复阶段的技术支持,有需要的来我们科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