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翔治疗篇干细胞疗法对脑中风和脊髓损
2020-1-6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干细胞者说
别等到
生病了
才知道健康的可贵
正文追溯到年,当世界第一例骨髓移植术开启了干细胞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这种独特的视角、治疗手段就为人类疾病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医学界对于白血病、糖尿病、中风和脊髓损伤等一系列疾病的治疗已经应用到临床上至今已经很多年
Part1
干细胞疗法治疗脑中风进展至临床二期
关键词:干细胞疗法、中重度缺血性脑卒中、临床二期、MultiStem
近期,乌克兰干细胞中心在研的干细胞疗法——治疗中重度缺血性脑卒的2期临床取得积极成果,证明了其可行性和安全性。
患者MultiStem治疗后,患者1年内康复持续改善,而且伴随有:体内促炎性细胞因子和炎性免疫细胞水平显著降低,免疫抑制相关感染减少。这些成果发表在了顶级期刊《TheLancetNeurology》上。
脑卒中又叫脑中风。它是造成全世界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有着非常显著的临床医疗需求。每年中风患者人数,全球有接近万,欧美日有超过万。缺血性中风是中风中最常见类型,它是由于脑内血流阻断,脑内缺血缺氧造成神经损伤,可引发长期或永久性残疾。缺血性中风的现有治疗选择很有限,仅有的选择包括溶栓剂如tPA,或者外科机械取栓再灌注手术,而且这些手段都最好是限定在中风发生后几小时(3-6h)内实施,才有可能取得疗效。很多患者因为种种原因,时常错过了这个极为短暂的最佳治疗时间窗口,最后无奈只能简单地接受支持性或姑息性护理。中风的长期医疗成本是巨大的,许多患者需要延长住院治疗、长期理疗或康复治疗,并可能需要长期的机构护理或家庭护理。
干细胞治疗是由乌克兰干细胞中心开发的一种已获得专利的再生医学产品,它能够通过多种机制来促进组织修复和痊愈,例如可在体内产生各种治疗炎症和组织损伤的细胞因子。这正是患者MultiStem区别于传统生物药品的独特之处。患者MultiStem已实现干细胞通用型转化,已经可已规模化生产,可冷冻储藏数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MultiStem治疗时无需要求患者进行组织配型,也无需免疫抑制预处理。乌克兰干细胞中心正在致力于开发MultiStem用于急需医疗创新的重大疾病
本次发布的2期临床试验中,招募了急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的24-48小时内,随机给予MultiStem或安慰剂治疗。结果显示,并未发现任何安全性问题,在无需组织免疫配型的条件下使用MultiStem的安全性良好,这点非常难得;和安慰剂相比,虽然在治疗后90天两组的中风康复疗效指标未显示差异,但在1年后在MultiStem治疗下的患者,观察到到了长期康复改善,特别是那些在发病后36小时内接受治疗的患者获益更多。
研究人员还观察到了MultiStem治疗对患者的免疫调节作用,也朝着促进康复的方向发展。该研究的主要作者、奥古斯塔(Augusta)大学格鲁吉亚(Georgia)医学院神经病学系教授DavidHess博士评论时指出,MultiStemMultiStem治疗观察到了改善患者1年内康复疗效、良好安全性、以及免疫调节效应等证据,将为后续开展代号为MASTERS-2的3期临床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我们拭目以待!期待这种治疗中风的干细胞新疗法,临床开发取得成功造福患者。
Part2
干细胞疗法改善瘫痪患者运动功能
近日,乌克兰干细胞中心公布了其针对脊髓损伤的新型干细胞疗法AST-OPC1在6名完全瘫痪的患者中的1/2a期临床试验的最新数据,这些患者在接受了万个细胞注射9个月后,其中3名患者的手臂、手掌和手指运动功能出现明显的进步。AST-OPC1在该试验中也展现了良好的安全性,没有出现任何严重副作用。这些数据在波士顿举行的国际干细胞研究学会(InternationalSocietyforStemCellResearch)年会上得到了公布。
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但是后果严重的外伤。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脊髓损伤的患者人数超过12万人。脊髓损伤通常会造成受伤部位以下部分或全部瘫痪,使患者终身残疾。高位损伤,如颈椎受伤患者生活无法自理,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严重的负担。
▲从颈椎到腰椎,不同部位的脊椎损伤会导致四肢瘫痪或半身不遂的严重后果(图片来源:openwetware.org)
乌克兰干细胞中心开发的新型干细胞疗法AST-OPC1是一种由人胚胎干细胞分化而来的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动物实验发现,这种前体细胞能够在脊髓受伤部位发挥多种修复作用,包括分泌神经营养因子、促进血管形成以及刺激神经轴突上的髓鞘再生。在脊髓损伤的动物模型中,AST-OPC1能够有效改善四肢的运动功能。
正在进行的代号为SCiStar的1/2a期临床试验是一项开放标记的单臂试验,共测试三种不同剂量的AST-OPC1细胞。试验对象是颈椎第5到第7节(C5-C7)受伤患者,在受伤后的第14到30天之间接受治疗。此次数据中包括的6位患者均为严重受伤患者,受伤部位以下既无运动功能,也无感觉,他们接受了中间剂量,也就是万个细胞注射。
▲AST-OPC1细胞治疗9个月后(绿色)疗效得到进一步增强
这项试验的主要终点是接受治疗后1年内的安全性,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任何严重副作用。试验的次要终点是使用脊髓损伤神经分类国际标准(ISNCSCI)对患者的运动功能进行评估。之前的研究显示,颈椎受伤后瘫痪的患者,如果至少一侧上肢功能出现ISNCSCI两个级别以上的改善,就意味着他们能够恢复包括进食、更衣和洗澡在内的基本日常生活能力,这对于患者的日常护理来说是一个显著的改变。在这6名患者中,9个月时有3名患者(50%)至少一侧的上肢功能达到了两个级别的改善,比6个月时的2人增加了1人。历史数据显示,在这类患者中,受伤后12个月仅有29%的患者能达到两个级别的改善。此外,所有患者的上肢运动评分平均值在9个月时也比6个月时有明显的进步。
乌克兰干细胞中心首席医学官EdwardWirthIII博士表示:“这些新数据显示,之前报导的万个AST-OPC1细胞带来的对手臂、手掌和手指功能的改善得到了维持,并且一部分患者在9个月时出现了更强的改善。迄今为止在SCiStar试验中观察到的运动功能改善已被证明了可以增加颈椎受伤患者独立生活的能力。这些持续的积极结果令我们倍受鼓舞,这与在未经治疗的患者中出现的自发恢复对比是显著的。”
—END—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