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常见疾病判断及防治方法
2020-8-5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随着气温逐渐上升,小龙虾养殖户即将进入虾病高发的魔咒月——5月,那么在5月小龙虾会出现哪些疾病呢?下面吾尔利生物高级工程师、农艺师和水产养殖专家团队为您介绍小龙虾养殖过程中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方法。
1、软壳病
病因:体内缺钙,另外,光照不足、pH值长期偏低,池底淤泥过厚、虾苗密度过大、长期投喂单一饵料也可导致本病。
症状:虾壳软薄、体色不红、活动力差、觅食不旺、生长缓慢、协调能力差。
预防:(1)冬季清淤;(2)使用富含氨基酸、多糖物质的高活性复合微生物产品肥水培藻、增加水体浮游生物,使小龙虾食物来源多元化,放苗后每20天适当补充钙质;(3)控制放养密度;(4)池内水草面积不超过池塘面积40%;(5)投饵多样化,适当增加含钙饵料。
治疗:(1)虾塘投放补钙产品;(2)用鱼骨粉拌新鲜豆渣或其他饵料投喂,每天1次,连用7-10天以上。
2、烂壳病
病因:由假单胞菌、气单胞菌、黏细菌、弧菌或黄杆菌感染所致。
症状:病虾壳上有明显溃烂斑点,斑点呈灰白色,严重溃烂时呈黑色,斑点下陷,出现空洞,最后导致内部感染,甚至死亡。
预防:(1)运输投苗时操作要细致,伤残不入池,苗种下塘前用2%食盐水消毒,或3.2毫克/升青霉素浸泡10分钟;(2)平时操作小心,尽量不伤苗;(3)保持池水清洁;(4)投饵充足;(5)每15-20天用复合微生物菌剂I型进行全塘泼洒。
治疗:(1)用BMC复合生物菌90~克全池泼洒,15天左右再泼洒一次;(2)每千克饵料用3克磺胺甲基嘧啶拌饵,每天2次,连用7天后停药3天,再投喂3天。
3、黑鳃病
病因:虾鳃受真菌感染所致。
症状:鳃部由肉色变为褐色或深褐色,直至变黑,鳃组织萎缩坏死。患病的幼虾活动无力,多数在池底缓慢爬行,停食。患病的成虾常浮出水面或依附水草露出水外,不进洞穴,行动缓慢,最后因呼吸困难而死。
预防:(1)定期更换池塘底部污水,及时清除残饵和池内腐败物;(2)每15~20天用吾尔利复合微生物菌剂I型进行全塘泼洒,定期消毒水体、改善水质;(3)保持池内水草面积,使小龙虾有充足的青绿饲料;(4)在成虾养殖中后期,在池内放些蟾蜍。
治疗:(1)用BMC复合生物菌90~克全池泼洒,15天左右再泼洒一次;(2)每千克饲料拌1克土霉素投喂,每天1次,连喂3天;(3)10毫克/升亚甲基蓝全池泼洒1次;(4)0.3毫克/升二氧化氯全池泼洒1次,并迅速换水。
4、纤毛虫病
病因:由纤毛虫寄生所致,主要寄生种类包括聚缩虫、钟形虫、单缩虫和累枝虫等。
症状:体表、附肢、鳃上附着污物,虾体表面覆盖一层白色絮状物,致使小龙虾活动力减弱,食欲减退。
预防:(1)保持池水清新;(2)清除池内污物;(3)冬季清淤;(4)定期使用微生物复合菌剂使水质保持优良。
治疗:(1)用BMC复合生物菌90~克全池泼洒,15天后再泼洒一次;(2)用硫酸铜、硫酸亚铁(5:2)0.7毫克/升全池泼洒;(3)用30毫克/升甲醛溶液全池泼洒,16-24小时更换池水;(4)用甲壳净等药物按说明书使用。
5、螯虾瘟疫病
病因:由真菌引起。
症状:病虾体表有黄色或褐色斑点,在附肢和腿炳基部可发现真菌的丝状体。病虾呆滞,活动减弱或活动不正常,严重时会造成病虾大量死亡。
预防:(1)保持水体清新,维持正常水色和透明度;(2)适当控制放养密度;(3)冬季清淤;(4)平时注意使用微生物菌剂增加水体有益菌。
治疗:(1)用BMC复合生物菌90~克全池泼洒;(2)用10毫克/升亚甲基蓝全池泼洒;(3)用1毫克/升漂白粉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2-3天。
6、烂尾病
病因:小龙虾受伤、相互残食后伤口被几丁质分解细菌感染。
症状:感染初期病虾尾部有小疮,边缘溃烂、坏死或残缺不全,随着病情恶化,溃烂由边缘向中间发展,严重感染时,病虾整个尾部溃烂掉落。
预防:(1)运输和投放虾苗虾种时,不要堆压和损伤虾体;(2)养殖期间饵料要投足、投匀。(3)每15~20天进行一次换底,并使用复合微生物菌剂改善水质,增加水体有益微生物菌群,抑制有害菌数量。
治疗:(1)用BMC复合生物菌90~克全池泼洒两次,间隔15天;(2)用强氯精等消毒剂化水全池泼洒,病情严重的,连续2次,中间间隔1天。
7、出血病
病因:由产气单胞菌引起。
症状:病虾体表布满了大小不一的出血斑点,特别是附肢和腹部较为明显,肛门红肿,不久死亡。
预防:(1)保持水体清新,维持正常水色和透明度;(2)冬季清淤;(3)平时注意定期使用微生物菌剂调节水质、减少水体有害菌数量和小龙虾发病机率。
治疗:(1)发现病虾及时隔离,每亩水面用BMC复合生物菌90~克全池泼洒;(2)每亩每米水体用克烟叶,用温水浸泡5-8小时后全池泼洒,同时每千克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0.8克(含原料粉10%),连喂3-5天。
8.水霉病
病因:由水霉病感染所致
症状:病虾体表附生一种灰白色、棉絮状菌丝,患病的虾一般很少活动,不觅食,不进洞穴。
预防:(1)定期调节水质,使水体颜色、透明度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避免水体浑浊,造成塘底由于缺乏光照有害菌大量繁殖;(2)割去过旺水草,增加日照;(3)杜绝伤残虾苗入池,长了水霉死鱼不能作饲料;(4)每亩水面使用复合微生物菌剂I型1~2公斤或BMC复合生物菌泼洒全池可有效防治小龙虾水霉病发生。
治疗:(1)40毫克/升食盐、35毫克/升小苏打,配成合剂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2天,如效果不明显,换水后再用药1-2天;(2)用0.3毫克/升二氧化氯全池泼洒1-2次,两次用药应间隔36小时;(3)1毫克/升漂白粉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3天;(4)克霉灵2-4毫克/升全池泼洒;(5)每千克饲料加克霉唑50克制药饵投喂,连投1周;(6)每亩每米水深用干烟杆10千克,食盐5-7.5千克,混合熬成水汁25-30千克,连泼2-3次。
9、蜕壳不遂
病因:(1)外因:水体钙、磷等中微量元素不足,水温突变,水体透明度太强,水质不良、底质恶化等。(2)内因,即小龙虾本身:营养不良,体质虚弱,乱用药物造成小龙虾生了混乱,虫病害影响蜕壳。
症状:病虾在其头胸部与腹部交界处出现裂痕,全身发黑。
预防:(1)定期调节水质,换底改水;(2)每月用含氨基酸、多糖物质的高活性复合菌剂全池泼洒。(3)定期补充中微量元素。
治疗:(1)饲料中拌入1‰-2‰蜕壳素;(2)饲料中拌入骨粉、蛋壳粉等增加饲料中钙质。
10、水肿病
病因:小龙虾腹部受伤后感染嗜水气单胞菌。
症状:病虾头胸内水肿,呈透明状。病虾匍匐池边草丛中,不吃不动,最后在池边浅水滩死亡。
防治:(1)在肥水培藻过程中合理使用微生物产品,增加水体有益菌含量,减少水体有害菌繁育数量;(2)用土霉素拌饵,每千克虾1.0-2.0克,连喂7天。
11、冻伤病
病因:在水温低于4℃时,虾将会冻伤。
症状:龙虾冻伤时,头胸甲明显肿大,腹部肌肉出现白斑,随着病情加重,白斑也由小而大,最后扩展到整个躯体。病虾初呈休克状态,平卧或侧卧在潜水草丛里。严重时,出现麻痹、僵直等症状,不久死亡。
防治:(1)早冬期,当水温降到10℃以下,应加深水位;(2)在越冬期间,可在池中投生物肥或生物菌剂,促使水底微生物发酵,提高水温;(3)在秋冬季,注意多投含脂肪性饵料,如豆饼、花生饼、菜籽饼等。
12、痉挛病
病因:在高温季节,由于经常捕捞,成虾受惊吓造成。
症状:主要症状是成虾腹部弯曲,严重的个体头胸部以下至尾部明显僵硬,并侧卧在水底不动,捕上后长时间不能恢复正常,轻者虽能做短暂划动,可身体呈驼背形,伸展不开,还有的病虾腹部变白,但不透明。
防治:(1)在高温季节尽量避免捕捞;(2)生产中要经常换新水,提高水位,改善水质;(3)发病后,要及时加注新水,连续5天。
13、畸形病
病因:池水中重金属盐类过多和某种营养元素缺乏造成。
症状:病虾身体弯曲,有的尾部弯曲,有的尾部萎缩,有的附肢上刚毛变弯,甚至残缺不全。幼体趋光性较差,活动无力,多数沉入水底,蜕壳十分困难。
防治:(1)加强饲养管理,多喂含钙、磷及营养丰富的饲料,如在每亩水面投喂贝壳粉1.5千克,或每天每万只虾投喂鱼粉-0克;(2)亲虾在抱卵孵化时,控制水温22-25℃为宜,同时要严格禁止重金属盐入池,如锌、铜、铬等,保持池水清洁无污染。
14、泛池
病因:主要是池水缺氧、有机污染物过多,氨氮、亚硝酸盐、硫化物含量过高。
症状:池虾在缺氧时,烦躁不安,到处乱窜,有时成群爬到岸边草丛中不动,还有的爬上岸,如离开池水时间长了导致死亡。
防治:(1)冬闲期间,要及时清除过多淤泥,冻晒池底;(2)使用已经充分发酵腐熟的有机肥,最好是生物肥,控制水质过浓;(3)控制虾种放养密密度;(4)常加改底换水,保持池水清爽。
治疗:(1)如发现虾不安,应立即开动增氧机,加注新水,但不能直接冲入,最好是喷洒落入水面;(2)池水浑浊,每亩用明矾2-3千克化水全池泼洒;(3)每亩水深1米水体用3-4毫克/升过氧化钙,溶水后遍洒全池;(4)每亩水深1米水体用3毫升双氧水,当池水缺氧,打开双氧水瓶口放到池水中,让其自动溢出增氧。
END
猜你喜欢(戳标题阅读▼)1、奇葩的水产+蛋鸡养殖模式:鸡粪喂水虻,水虻喂鱼虾,池塘净化空气!
2、养虾王道
小棚标粗+露天塘养成,一年四造,亩盈利轻松超万元
3、业内专家:“虾王”之争,争什么?以前拼产量,未来重品质
喜欢请点大拇指与分享哦戳原文,更有料!赞赏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