髓母细胞瘤的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2020-10-2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髓母细胞瘤〔诊断要点〕

①起源于第四脑室顶后髓帆原始神经上皮细胞的残余,胚胎发育期间移行成小脑外颗粒层;

②好发于儿童(75%?85%),发病高峰5?15岁,男性略多;

③肿瘤主要累及幕下后颅窝;

④常见症状为头痛、呕吐、步态不稳、共济失调及视力减退,可见视乳头水肿,闭目难立征;

⑤病程发展快,术后易复发,预后极差;

⑥肿瘤边界清楚,病灶呈实质性,坏死、囊变、出血、钙化少见;

⑦CT呈高密度,T1WI呈均匀略低信号,T2WI等信号,其内可见“微囊”样改变,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强化,强化差异大,可明显强化、部分轻度强化、甚或完全不强化。DWI检查价值很大,由于恶性程度高,病灶弥散受限非常明显;

⑧肿瘤早期易通过脑脊液广泛播散,也可通过血管周围Virchow-Robin间隙转移。

1髓母细胞瘤男,32岁,间断呕吐伴颈部疼痛10天。小脑蚓部见一团状异常信号,部分突向第四脑室内。T2WI显示病灶呈等信号,可见多个微嚢及流空血管影(A);T1WI显示病灶呈稍低信号(B);增强扫描呈不规则斑片状强化(C、D),第四脑室受压变窄,幕上脑室轻度扩张(D);MRS显示实质部分NAA峰降低,Cho峰明显升高,NAA/Cr峰约0.42,Cho/Cr约5.14,(E、F);可见升高的MI峰(E)〔鉴别诊断〕

(1)星形细胞瘤:发病年龄相似;发生于小脑半球和小脑蚓部的星形细胞瘤囊变多见,增强扫描囊壁和壁结节呈轻中度强化。

(2)室管膜瘤:肿瘤起源及发病部位不同;生长方式不同,室管膜瘤呈塑形生长,可通过第四脑室外侧孔蔓延到桥小脑角区和延髓周围;囊变、钙化多见;CT一般呈低密度,T2WI呈高信号,DWI弥散受限不明显。

美编:影像三人行 欢迎转发,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影像三人行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dwdxd.com/jsbj/105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