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悚蹦床馆如何自救脊柱脊

2021-1-18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作者

蔡祥铭

这是个让人看了脑壳一缩,背后一凉的新闻:

近日,江苏女大学生琪琪与友人去蹦床馆玩,在玩“人体炸弹”时,琪琪头朝下摔入球池,当时“胸部以下都没有知觉了”。医院重症监护室,医生的诊断结果是“完全性截瘫”,虽然手术顺利但琪琪的后续康复治疗阶段会很漫长。

(事故录像,《新京报》)

其实,类似的事件已经发生过多例,这是一个典型的脊柱、脊髓损伤病例。今个儿咱来看看网红蹦床怎么把好好的人给弄成瘫痪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首先我们学习下脊柱、脊髓这一块的解剖和功能。

(脊柱解剖,《奈特人体解剖图谱》)

人体的脊柱由7块颈椎、12块胸椎、5块腰椎和骶尾骨组成,构成了人的中轴,上承载颅,下连肢带骨,不可谓不重要,是个牵一发动全身的部位。

(第二胸椎横截面,《奈特人体解剖图谱》)

从横断面上可以看出,每块椎骨中间都留有椎孔,各个椎孔连成椎管。而脊髓,就在椎管里走行。

(脊髓解剖,奈特人体解剖图谱)

脊髓位于椎管内,发出许多条神经支配全身,它有多重要呢?

首先,它接受躯体大部分的感觉信息(包括躯体和内脏感觉),同时负责管理躯体和内脏的运动;

其次它像一个信息中转站,起到高级中枢(也就是大脑)和下级之间上传下达的作用;

另外,它负责管理躯体和内脏的运动,同时是脊髓反射的中枢。

脊柱、脊髓损伤类型

咱们可以粗略地想像一下,由于外力的原因,脊柱“吧唧”一声给掰断了,里头的脊髓能没事?那肯定不行。

当然现实中像掰黄瓜一样掰脊柱还是过于夸张了。更何况咱是专业的,谈病情要往细致了谈,这么随便解释显示不出水平。

我们来看看脊柱骨折的几种具体类型,颈椎、胸椎腰椎有着不同的损伤类型。

颈椎骨折按病人受伤时颈椎所处的位置(前屈、直立、和后伸)分为四类:屈曲型损伤、垂直压缩型损伤、过伸损伤和齿状突骨折。

(颈椎骨折图,自制)

其中垂直压缩型骨折往往在高空坠物和高台落水的时候发生;过伸损伤则是比如在高速驾驶的时候,因急刹车或撞车,由于惯性作用,头部撞在挡风玻璃或前排靠背上,迫使头部过度仰伸,接着又过度屈曲,使颈椎发生严重损伤(也称“挥鞭损伤”,whiplash损伤)。

小伙伴们可以想像一下这个电影里常出现的类似场景。这要是发生在我身上的话,我肯定是下不来车的,不过电影主角有主角光环还能下车接着打,只有配角才按牛顿定律出车祸,牛顿的棺材板还好吗?

(图片来源:网络)

胸腰椎骨折按骨髓形态分为压缩骨折、爆裂骨折、Chance骨折和骨折-脱位四种类型。胸腰椎是最常见的脊柱骨折的部位。

(胸腰骨折图,外科学以及贺银成)

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不同类型脊柱、脊髓损伤的症状。

除了骨折常规的压痛、畸形之外,脊柱、脊髓损伤还有一些与脊髓息息相关的神经功能损伤的表现,比如感觉减退、运动障碍、肌力下降、反射消失等。

说得通俗而不严谨一点。

脊髓就像一根电缆,上面的中枢沿着电缆往下传指令,哪里损伤了,那个平面以下就接受不到指令了;躯体的感觉往上传,哪里损伤了,那个平面以下的信息就传不上去。

根据损伤的轻重程度,脊髓损伤按临床表现分为脊髓震荡、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完全性脊髓损伤,另外还有两个特殊结构的损伤:脊髓圆锥损伤和马尾神经损伤。

脊髓震荡虽然一开始症状很重,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及反射完全或大部分消失,但是数小时至数天后就渐渐恢复并不留后遗症。而不完全性和完全性脊髓损伤则是功能确实丧失的。

那么问题来了,现实生活中我们遇到像这样的突发脊柱、脊髓损伤怎么办?

对于非医疗专业人员,第一时间肯定是呼救!呼救!呼救!喊更多人过来帮忙,同时拨打。

其次,搬运病人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什么呢?

由于在事故现场时无法判断伤者哪个部位骨折,以及脊髓是否有损害,所以搬运的时候一定要保证伤者中轴不能动!以免导致二次损伤——本来脊髓还好,你一扭给人家扭坏搞成截瘫了。

(脊柱、脊髓损伤患者搬运示意图,外科学)

可以看到,脊柱脊髓损伤的患者需要保持整体的统一搬运,正确的搬运方法是采用担架、木板或门板运送,先使伤员双下肢伸直,担架放在伤员一侧,搬运人员用手将伤员平托至担架上;或采用滚动法,使伤员保持平直状态,成一整体滚动至担架上。无论如何都应该注意保持患者颈部固定,以免加重颈髓损伤。

下面这个图也是错误示范。

(过于搞笑的错误搬运方法,网络)

课堂突击检查

再考一下医学生小伙伴们:

对于这种往往是暴力损伤导致的患者还需要注意什么?

Tip:应注意是否合并有颅脑、胸、腹和盆腔脏器的损伤。

参考文献:

1.《奈特人体解剖图谱》

2.《系统解剖学》第八版

作者:蔡祥铭,东南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

科学审核:高增鑫教授,医院外科副主任

科普系列

头大的真凶: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科普系列

啥益生菌啊:益生菌三两事

科普系列

抗“痘”大作战

科普系列

说说“焦虑”和“焦虑症”

科普系列

二甲双胍——减肥的捷径?

科普系列

乳腺癌患者也能拥有完整的乳房?:乳房重建

科普系列

试管婴儿技术到第几代了?

科普系列

重症医生手中的“保命神器”:ECMO

科普系列

平时月经不调竟导致不育?女孩必看的月经科普

科普系列

今天你腰突了吗?

策划:魏祥羽

文字编辑:彭翊倩

排版编辑:蔡祥铭

END

生命体征平稳现推出随身医学小手册功能

小伙伴们可以在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dwdxd.com/jsbj/109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