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的作业治疗

2021-3-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一、定义

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是由于外伤、疾病和先天因素导致神经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和运动功能部分或全部障碍,使患者丧失部分或全部劳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工作能力的神经损伤,是康复治疗的对象之一。

二、流行病学

20-45例/百万人口/年,美国

68/百万人口/年,中国北京。

年龄:40岁者,约占80%

性别:男:女---4:1

原因:交通意外、运动损伤、坠落伤等

三脊髓损伤常见原因

1

外伤性脊髓损伤

高处坠落

交通事故

暴力打击

体育运动及刀枪伤等

2

非外伤性脊髓损伤

脊髓炎

脊柱结核

脊柱畸形

脊柱或脊髓肿瘤

脊髓损伤分类

损伤程度

完全性

不完全性

损伤平面

截瘫

四肢瘫

§2作业治疗

一、作业治疗目的

防治并发症

训练残存功能

日常生活自理

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二、治疗阶段

第一阶段:以床边训练为主;

第二阶段:获得各种能力为主;

第三阶段:适应家庭、适应社会的的训练

第一阶段

作业治疗以预防关节挛缩、浮肿变形等继发病症为主要内容。

该阶段禁止做损伤部位关节的运动以及受伤部位负重或者需要做抵抗运动的动作。

1、良肢位保持

作业治疗师必要时应选择适当的夹板类型,并准确的组合和使夹板适合患者的功能需求。

2、关节活动度的维持

3、预防手部浮肿

卧床时,利用枕头将上肢托起,使上肢位置高于肩部。

4、肌力维持

5、自助具的制作

例如,呼唤铃的操作方法,需根据患者的机能水平进行改制,设法将其尽可能接近患者,并将开关设计为利用按动、呼吸等方式以便患者操作。

另外,最好将电视、收音机、阅读台及阅读灯等的开关也设计成为患者能够自行控制的形式。

第二阶段

这个时期最重要是预防坐骨、股骨粗隆和骶骨骨性突起部位的压疮,同时开展相适应的各种机能训练。

1、从卧床到坐位的适应性训练

2、关节活动度的维持、扩大训练和肌力强化训练

3、功能性训练

4、矫形器的选用

第三阶段

回归家庭、回归社会的准备是该阶段作业治疗的主要内容

针对生活环境,需要做如下调整:

A、洗手池的下方需要足以容纳坐在轮椅上的双下肢的空间,便于患者的身体更加接近洗手池。

B、水龙头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更换。

C、剪指甲以及梳头等动作,一般需要使用自助具。

心理、社会支持

作业治疗师的工作绝不仅限于功能训练,还要强调患者在心理社会方面的适应。

应该认识到患者的家庭成员也面临着很重要的适应问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dwdxd.com/jsbj/111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