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ToDo地震综合逃生法
2020-10-28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平安星说
突发灾害,专业救助人员无法第一时间前,民众间的自救互救极为关键。平安星致力于专业减防灾事业,希望通过易操作减防灾知识传播提升普通民众应对突发灾害能力。
1月21日1时13分,门源县发生6.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门源县城离震中距33公里,影响约6度,全县有震感,皇城、北山、青石嘴震感强烈。当日7时许,门源县官方通报称,此次地震中除苏吉滩乡苏吉湾1名儿童在避难时被玻璃划伤受轻伤外,暂未收到其它人员伤亡和房屋倒塌报告,初步统计除4个乡的房屋、院墙不同程度受损,各矿山企业、水库、道路、隧道均未受损。据青海省台网中心测定,截至当日3时52分,该地区已发生余震总数为86次,其中最大余震3.9级。图为前往门源震中途中山体有少量碎石。
地震综合逃生法
综合逃生法有以下基本理念:
一、综合逃生法的重心是震前准备。
综合地震逃生法的指导原则是通过地震逃生培训和缩短地震逃生距离来提高地震逃生成功率,实现它的关键在于震前做好准备工作。
二、综合逃生法是具体的。
具体的环境、地震、逃生人员决定了具体的灾害和逃生安全目标,所以针对不同的情况,人员需要采取不同的地震逃生方法和措施。地震逃生没有万能仙丹。
三、综合逃生法不是唯一的。
在本文章中,综合逃生法只给出建议方法,该方法只是成功概率相对较高的逃生方法,不是唯一的逃生方法。
1目标安全区
目标安全区的确定非常与所在的具体环境和人员状态等有关。根据目标安全区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室内原地
目标安全区是室内原地,适用于房屋结构安全等级比较高,在地震中不倒塌,且无重大坠物,当逃生人员处于特殊状态时,如重病在身,无法移动。
优点:逃生时间最短。
缺点:对房屋结构有较高的安全性要求。
(2)室内三角区
目标安全区是室内三角区,适用于房屋结构安全等级比较差,在地震中可能倒塌的情况。逃生人员根据地震中房屋结构倒塌破坏的规律,移动到可能产生的三角区,例如内部承重柱侧边。
“生命三角”是国际救援者道格·库普于年提出的避震理论——简单地说,当建筑物倒塌时,落在物体或家具上的屋顶的重力会撞击这些物体,使得靠近它们的地方留下一个空间,这个空间就是被称作的“生命三角”。屋顶会落在物体或家具上,使得靠近它们的地方留下一个三角空间;物体越大,越坚固,被挤压的余地就越小,利用这个空间的人免于受伤的可能性就越大。
道格拉斯(DouglasCopp)针对伏而待定法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他认为:
A当建筑物倒塌时,几乎每个只是简单地“躲进掩蔽物下面寻求掩护”的人都被挤压变形。
B可以在一个很小的空间里存身。靠近一个沙发或体积较大的物件,这样当它们受到轻微挤压时,仍会在它旁边的地方留下一个空间——“生命三角区”。
C在地震中,木质建筑物作掩体最安全。木头有弹性,可以随地震一起移动。如果木质建筑物倒塌,也会留出很大的生存空间。而且木质材料密度和重量都比较小。
D如果晚上发生地震时正在床上,应立即滚下床。在床的周围会形成一个安全的空间。
E如果地震发生时无法轻易从门或窗口逃离,那就在靠近沙发或者大椅子的旁边躺下,然后像腹中胎儿一样蜷缩起来。
F当大楼倒塌时,几乎每个在门口的人都死亡了。
G千万不要走楼梯,楼梯与建筑物震动的频率不同(他们和建筑物的主体并不同步震动)。楼梯和大楼的残余结构不断地发生碰撞,直到楼梯变形、断裂。楼梯上的人在掉下前会被楼梯的台阶隔断,这是很恐怖的毁伤!即使没有被震倒,也可能会因为承受过多的尖叫着逃生的人而坍塌。所以,即使建筑物的其他部分没有受到损害,也应该首先检查楼梯的安全。
H尽量靠近建筑物的外墙或离开建筑物。靠近墙的外侧远比内侧要好。越靠近建筑物的中心,逃生之路被阻挡的可能性就越大。
I在地震时,当上面的路(指高架桥、路)坠落时,车会被挤压变形,车内的人也会被挤在里面。
G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用装在箱子里的成堆的(报)纸来阻止倒塌的房子挤压。
优点:逃生时间较短。
缺点:难以准确判断室内三角区。
(3)室内避难间
目标安全区是室内避难间,适用于房屋结构安全等级比较差,在地震中可能倒塌,但是可能存在完整的空间,逃生人员移动到该完整空间。例如,砌体结构的卫生间。
优点:逃生时间较短。
缺点:难以准确判断室内避难间。
(4)室外原地
目标安全区是室外原地,适用于室外安全等级较高,或者逃生人员处于特殊状态。
优点:逃生时间最短。
缺点:安全性能较差,有可能被空中坠物等击中。
(5)室外安全岛
目标安全区是室外安全岛,适用于室外安全等级一般,有较多空中坠物或者倒塌,安全区为孤立的小块面积。例如住宅小区室外。
优点:逃生时间较短,安全性高。
缺点:移动过程中可能被空中坠物击中。
(6)室外安全带
目标安全区是室外安全带,目标安全区安全等级较高,面积较大,能够连成一片。例如:操场、公园空地。
优点:安全性能最高。
缺点:需要较长的移动时间。
(7)逃生路径
从逃生人员所在地点到目标安全区的路线即逃生路径。
由于地震及其灾害的复杂性,目标安全区和逃生路径需要提前研究确定,这样才能有效地减少地震灾害。
2逃生流程
综合逃生法的逃生流程分为以下步骤
(1)准备
与其他工作不同,震前准备工作是地震逃生的重点。倘若采取有效地整体提高法或者避难单元法,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地震逃生成功率,典型的如新西兰地震(年)。
(2)判断原生灾害
地震具有突发性,但是通常有“前奏曲”,纵波往往先到几秒至十几秒,这是地震的重要特征。在这短暂的时间要迅速判断自己的位置及其可能发生的原生的灾害,选择合适的安全目标和目标安全区。
(3)第一次转移
转移到目标安全区。
(4)判断次生灾害
地震能够产生次生灾害,尤其是火灾等,可能带来比原生灾害还严重的后果。在应对完毕原生灾害之后,要立即判断可能发生的次生灾害,选择新的目标安全区和逃生路径。地震具有瞬时性,世界上最长的地震也只有7分钟,一般地震持续时间再3分钟内,但是地震往往有一系列的余震,年丽江地震,在13分钟内先后发生了里氏76级和72级强烈地震,在以后的两个多月强余震不断。所以通常3分钟后应立即向更安全的区域转移。
(5)第二次转移
转移到安全等级更高的目标安全区。
完成地震逃生之后,可积极参与其他行动,如:成立互救组织、展开互救、恢复通信联络、协助政府救援等。
3逃生行为
根据地震来临时逃生人员采取的地震行为,可以划分为4种基本的地震逃生行动。
(1)低蹲式护头
低蹲护头行动是应对地震的基本行为方式之一,可用于原地逃生等。
动作要领:
A双腿屈膝,快速蹲下;
B抱头紧缩,尽可能地缩成一团;
C双臂夹紧头部,护住太阳穴;
D双手紧扣,与双臂构成三角,与头顶空出间隙5~px距离;
E地震中可侧向倒
基本原理:
A通过降低重心,减少摔倒的概率;
B通过缩小体积,减少可能被坠物击中的概率;
C双臂夹紧头部,防止太阳穴被击中;
D双手紧扣与双臂构成三角区,这样稳定性强,不易被破坏,且顶部与头部有空隙,倘若有坠物,可起到缓冲,减少冲击力。
低蹲护头常见有以下错误:
A图示3(上左)的逃生人员双脚过于在一条直线上,容易在地震中摇摆倒下。紧贴在头面抱头对坠物没有丝毫的防范作用。
B图示3(上左)的逃生人员仰面倒下,受坠物的打击面大,且要害部位头部等无保护措施。
C图示3(上右)的逃生人员其手直接放到头部上,没有缓冲,对头部的保护基本无效。
D图示3(下左右)的逃生人员手直接保护颈部,未能保护太阳穴等要害部位。
目前国内许多人员尚未掌握住这一基本逃生动作要领,下图是某学校地震逃生模拟,从图中可以看到,存在以下问题:
A所有同学的双手均是搁置在头部,没有做到双臂与手构成三角区,距离头部保留一定孔隙,这样若有空中坠物击中头部,手对头的缓冲作用很小。
B下蹲不到位,重心太高,易在地震中摔伤。
C双手未保护头部,而是保护了颈部。
(2)站立式护头
站立式护头行动是应对地震的基本行为方式之一,可用于原地逃生且人群密集处。人群密集处,践踏是造成人员伤害的主要原因之一,不能采用低蹲护头,适当降低重心,保护好头部是较佳的选择。
动作要领:
A双脚保持约一步距离,并适当错开;
B微屈膝,降低重心;
C双臂夹紧头部,护住太阳穴;
D双手紧扣,与双臂构成三角,与头顶空出间隙5~px距离。
基本原理:
A双脚展开,有利于保持在两脚平面内的稳定;
B双脚错开,有利于保持平面外的稳定;
C屈膝有利于调整平衡,且降低重心;
D头部保护动作参见低蹲式护头。
常见错误
图示6(左)的错误在于重心过高,双手直接放在头部,易摔倒,对头部保护较弱。另外两脚之间距离太小,且在同一条直线上,易摔倒。
图示6(右)错误在于保护头部的双手太高,且偏离头部,难以阻挡坠物。
(3)下伏式速跑
下伏式速跑(低重心速跑行动)是应对地震的基本行为方式之一,可用于滚石、房屋倒塌等情况。
动作要领:
A双腿快速交叉前行;
B双臂迅速摆动;
C上身下伏,降低重心,用最快速度脱离危险区域。
基本原理:上身下伏,有利于适当降低重心,减少摔倒的概率,双臂用于摆动,可以有效提高速度。主要目标是快速脱离危险区,避免滚石或者房屋倒塌造成的人员伤亡,减少头部等被轻微击伤。
不正确的下伏式速跑
图示7是错误的,逃生者身体直立。重心高,容易摔倒,且逃生速度慢,易陷入危险境地。
图示8姿势是错误的,用手保护头部将极大地降低逃生速度,不适用于特殊危急的地震环境。
图示是某学校地震逃生培训中的逃生姿势,均是错误的,在奔跑中用手护头,将极大地降低逃生速度。逃生人员尽管采用了速跑,姿势不标准,重心太高,易摔倒。
有条件的地震逃生人员可带上安全帽。
?如何搬运伤员?
★搬动伤者
急救人员在实施急救时首先应该做的就是保护好伤者的身体,让伤者的身体处于舒适位置。如果处理马虎,可能会导致伤者伤势恶化甚至带来生命危险。
★何时需要搬动伤者
一般说来,只有在确实无法获得医务救援或伤者当时有生命危险时才能搬动伤者。如以下几种情况。
在车流量大的马路上,为避免造成交通阻塞。
在危险的建筑物里,如房屋着火或倒塌等。
在充满煤气或其他毒气的房间里,如充满一氧化碳的车库。
★搬动伤者之前的准备工作
如果不得不搬动伤者,急救人员必须首先判断一下伤者伤势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尤其是脖子和脊柱部位的伤。如果伤者的头部、脖子、胸部、腹部和四肢等部位受伤,必须用物体支撑住受伤部位再进行移动。
如果无法确定(仍然有意识并能自由呼吸的)伤者的伤势严重程度,就按伤者被发现时的姿势来移动伤者。
不要移动因挤压而受伤的伤者,否则会给伤者带来更大的伤害。
在只有一个急救人员在场的情况下,尽量寻找外援,不要擅自移动伤者。
搬动伤者的基本规则
在伤者需要搬动的情况下,急救人员必须严格按照下面的步骤来搬动伤者。
基本规则
?急救人员须知:
★靠近伤者。
★双脚分开,保持平稳站立。
★双膝弯曲,半蹲,不要弯腰。
★双膝弯曲,半蹲,不要弯腰。
★背部挺直。
★双手紧紧抓住伤者身体。
★双腿(而不是背)用力,将伤者背起,同时用肩膀支撑住伤者的身体。
★如果伤者身体下滑,就让其轻轻滑落在地上,以免对伤者造成进一步伤害。
?不要阻止伤者下滑,否则可能会弄伤你的背。
?不要试图单独搬动体重过重的伤者,如果能获得帮助的话,最好几个人一起搬动伤者,可以避免对伤者造成额外的伤害。
?注意事项
搬动伤者的方式很多。无论何时,使用这些方法时都必须注意以下要点:
★寻找帮手。
★确定伤者的身高和体重。
★确定伤者需要被搬动的距离。
★搬动伤者时需要经过的地方的地形。
★伤者伤势的类别及严重程度。
?现场只有一个急救人员时如何拖动伤者
在伤者无法自己行走也没有足够的人手抬伤者,又必须马上转移伤者的情况下可采用以下措施拖动伤者:
★将伤者的手臂在胸前交叉。
★解开伤者身上的外套,卷到伤者头部下方。
★蹲在伤者身后,抓住他肩膀上的衣服。慢慢地拖动伤者。
★如果伤者没有穿外套,你可以两手顶住伤者的腋窝拖动他。
?搀扶伤者
★当伤者在旁人搀扶下可以自己行走时,采用以下方法搀扶伤者:
★站在伤者受伤的一侧。
★将伤者的一只手臂绕在你的脖子上
★用你的另外一只手绕过伤者的腰,抓住伤者的衣服,搀扶伤者前进。
★若伤者的上肢受伤,不能采用以上方法。
★手呈摇篮状抱起伤者
★这个方法只针对儿童或体重较轻的伤者。
★像消防人员扛升降机一样扛起伤者
★如果急救人员无法采用以上方式,而又必须立刻转移伤者时,可以采用这个方法。这时不要求伤者有意识,但伤者必须是儿童或体重很轻者。
?扛起伤者
★帮助伤者站立起来。
★用右手握住伤者腰的左侧。
★膝盖弯曲,身体向前倾,小心地将右肩放在伤者的腹股沟下,将伤者的身体扛起来,并使之自然地从你的肩和背俯下去。用右臂从伤者腘窝处绕过去并握住。
★站起身,调整伤者的姿态,让其平稳地趴在你的肩膀上。
★如果伤者无法站立,不得已时可以翻转他的身体,让他面部向下,并使他双膝跪地支撑住身体呈直立姿态。然后急救人员从正面靠近伤者,用两只手臂穿过伤者腋窝使他站立起来。
?现场有两个急救人员
如果现场有两个急救人员,可以用手为伤者搭一个座椅来搬运。在伤者能够用手臂配合急救人员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四手“扶椅”法搬动伤者
★两个急救人员分别用右手抓住自己的左手腕,左手抓住对方的右手腕。
★二人同时蹲下。
★伤者坐在急救人员的手臂上,并用两只手臂上,并用两只手臂搂住两位急救人员的脖子
★两个急救人员同时站起身。
★同时迈出位于外侧的一只脚,然后步调一致向前进。
★如果伤者没有穿可供急救人员抓握的衣服,必要时,可以互相抓住对方的手腕。
?利用椅子搬运
★如果需要将伤者搬动很长距离,或需要上下楼梯,那么使用椅子来搬动伤者时最合适的了。但是,该方法只适合有意识且伤势轻微的伤者。
★用椅子搬动伤者
★确保椅子可以承受伤者的体重。
★确保搬动途中没有任何障碍物。
★用桌布或者大绷带将伤者的躯干和大腿固定在椅子上。
★两位急救人员分别站在椅子的前后位置。将椅子向后倾斜(离开地平面约30°角),然后抬起。
★一个急救人员支撑住椅背及伤者;另外一个面对伤者,抓住椅子前腿,顺着走廊或楼梯小心地往后移动。
★如果楼梯或者走廊足够宽敞,急救人员可以站在椅子两侧,两人各自抓住椅子的一条前腿和一条后腿,向前移动。
★将椅子倾斜前要告诉伤者,避免伤者进一步受伤或受惊吓。
?担架
如果要将伤者移动很远的距离,可以使用担架。如果现场没有担架,可以利用外套等物品制作一个简易担架,可以利用外套等物品制作一个简易担架。在使用担架时,最基本的原则是:
★使伤者的头、脖子和身体的位置在同一条直线上,并确保伤者的呼吸道通畅。
★如果有毛毯,可以将毛毯铺在担架上,当伤者躺上去之后,再用毛毯把他包裹起来。
?制作简易担架
★只有在万不得已时才使用简易担架
★找2~3件外套。
★将衣服的袖子往里塞进去。将两根棍子分别从两侧袖筒里穿过去。
★把外套的扣子扣上或拉链拉上,简易担架的制作就基本完成了
★试用担架。可以先让一个没有受伤的人躺到担架上试一下,确保它能够安全地承受一定的重量
★如果当时没有外套等,可以用以下物品代替:结实的麻布袋:在布袋的底部戳几个洞,用棍子传过去。
★宽绷带:可以将宽绷带的两头系在两根棍子上,每隔一定距离系一条,把两根棍子连接起来。
★结实的毛毯、防水油布或者布袋:把它们铺展开来,将棍子放在两边恰当的位置,接着用毛毯等物从两边将棍子裹起来固定住,抬起来后要使毛毯能承受伤者的体重。
?把伤者移上担架:
★一个人小心地翻转伤者的身体使未受伤的一侧贴地。
★另外一个人将担架放在伤者的身下。
★伤者躺上去后再小心地翻转担架使其平放在地板上。
★如果伤者已经昏迷,让伤者趴在展开的担架上,并使其处于最有利于恢复呼吸的状态。
?搬运伤员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必须先急救,妥善处理后才能搬动。
★运送时尽可能不摇动伤(病)者的身体。若遇脊椎受伤者,应将其身体固定在担架上,用硬板担架搬送。切忌一人抱胸、一人搬腿的双人搬抬法,因为这样搬动易加重脊髓损伤。
★运送患者时,随时观察呼吸、体温、出血、面色变化等情况,给患者保暖。
★在人员、器材未准备完好时,切忌随意搬动。
?急救人员的职责
急救人员的职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按先后顺序排列):
★避免让自己受到伤害。
★确保伤者脱离险境,有必要的话可以移动伤者。
★检查伤者的状况,对其伤势作出诊断。
★有必要的话立即采取急救措施。
★只做力所能及的事。切记,随救护车前来的医务人员比外行的急救人员更专业。
★不要试图对伤者的状况进行过于详细的诊断。这样的医院后会由专业的医生来做。
★在处理轻微伤害时,不要对伤者使用绷带或其他不必要的东西,只需对伤者实施基本的急救措施即可。
?绷带包扎伤口有以下三种方法
★绷带环形法
这是绷带包扎法中最基本常用的,一般小伤口清洁后的包扎都是用此法。他还适用于颈部、头部、腿部以及胸腹等处。方法是:第一圈环绕稍作斜状,第二圈、第三圈作环形,并将第一圈斜出的一角压于环形圈内,这样固定更牢靠些。最后用粘膏将带尾固定,或将带尾剪开成两头打结。
★绷带蛇形法
多用在夹板的固定上。方法是:先将绷带环形法缠绕数圈固定,然后按绷带的宽度间隔地斜着上缠或下缠,即成。
★绷带螺旋法
多用在粗细差不多的地方。方法是:先按环形法缠绕数圈固定,然后上缠每圈盖住前圈的1/3或2/3成螺旋形。
?用三角巾如何包扎伤口
★三角巾头部包扎
先把三角巾基底折叠放于前额,两边拉到脑后与基底先作一半结,然后绕至前额作结,固定。
★三角巾风帽式包扎
将三角巾定角和底边各打一个结,即成风帽状。在包扎头面部时,将定焦结放于前额,底边结放在后脑勺下方,包住头部,两脚往面部拉紧,向外反折包绕下颌,然后拉到枕后打结即成。
★胸部包扎
如右胸受伤,将三角巾顶角放在右面肩上,将底边扯到背后在右面打结,然后再将右角拉到肩部与顶角打结。
★背部包扎
与胸部包扎的方法一样,唯位置相反,结打在胸部。
★手足包扎
将手、足放在三角巾上,顶角在前拉在手、足的背上,然后将底边缠绕打结固定。
★手臂悬吊
如上肢骨折需要悬吊固定,可用三角巾吊臂。悬吊方法是:将患肢成屈肘状放在三角巾上,然后将底边一角绕过肩部,在背后打结即成悬臂状。
?现场常用哪些骨折固定技术:
尺、桡骨(前臂)骨折固定法
★用两块长度超过肘关节至手心的夹板分别放在前臂的内、外侧(只有一块夹板,则放在前臂外侧)并在手心放好衬垫,让伤员握好,以使腕关节稍向背屈,再固定夹板上下两端。屈肘90°,用大悬臂带悬吊,手略高于肘。
?股骨(大腿)骨折固定
★伤员仰卧,伤腿伸直。用两块夹板(内侧夹板长度为上至大腿根部,下过足跟;外侧夹板长度为上至腋窝,下过足跟)分别放在伤腿内、外两侧(只有一块夹板则放在伤腿外侧),并将健肢靠近伤肢,使爽下肢并列,两足对齐。关节处及空隙部位均放置衬垫,用5~7条三角巾或布带先将骨折部位的上、下两端固定,然后分别固定腋下、腰部、膝、踝等处。足部用三角巾“8”字固定,使足部与小腿呈直角。
?脊柱骨折固定法
不得轻易搬动伤员。严禁一人抱头,另一个人抬脚等不协调的动作。如伤员俯卧位时,可用“工”字夹板固定,将两横板压住竖板分别横放于两肩上及腰骶部。现场处理原则是,背部受到剧烈的外伤,有颈、胸、腰椎骨折者,决不能试扶着让病人做一些活动,以此“判断”有无损伤。一定要就地固定
?头颅部骨折
头颅部骨折,主要是保持局部的安定,在检查、搬动、转动等过程中,力求头颅部不受到新的外界的影响而加重局部损伤。具体做法是,伤员静卧,头部可稍垫高,头颅部两侧放两个较大硬实的枕头或沙袋等物将其固定住,以免搬动、转运时局部晃动。目前国际上采用让病人卧于特质硬板上,然后用带子固定头颅部;或用头颅部专用固定装置,其目的也如上述。颈部骨折也如上述原则,应保持颈部安定。众所周知,颈部骨折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如果转运中因搬运、位置不当可致脊髓损伤,可导致高位截瘫。
?现场常用哪些骨折固定材料?
★木质夹板。有各种长短规格以适合不同部位的需要。
★外包软性敷料是以往最常用的固定器材。
★其他材料:如特制的颈部固定器,用于股骨骨折的托马氏固定架等。
★紧急时就地取材的木板、树枝、钢板、硬纸板、竹棒、木棍等。
?现场骨折固定的一般原则和方法有哪些?
骨折发生后,由于骨组织旁常有一些大的血管,神经并行,所以很容易危及这些重要的组织。另外由于骨折畸形可能影响人体的正常功能,如呼吸、局部血液循环等,如不及时处理,就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现场处理骨折原则
第一原则
临时固定为主,尽量不做当场整复。骨折后伤情复杂不宜在现场随意整复,这有可能再次损伤周边的重要组织。临时固定的目的是避免骨折断端移位,发生再次损伤。
第二原则
遇有骨折后影响患者正常生命活动功能时,立即整复。如劲椎后患者昏迷舌根后坠堵塞呼吸道,现场就需立即将患者头部稍做后仰以利患者呼吸通畅。又如,大腿骨折并扭转导致远端肢体血运受阻,就需立即整复恢复血运。
第三原则
四肢骨折固定时,需要将相邻关节同时制动,以免肌肉活动造成再次损伤。
?骨折现场固定的原则
①定前采取必要的镇痛、止血、包扎等对症处理措施。
②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和诊疗操作,不要勉强解脱患者的衣服、鞋袜等。
③骨折不要勉强整复,开放性骨折外露的骨折断或骨折片,不要送回伤口内。
④固定时先固定骨折远端,然后固定近端。
⑤固定范围,一般应包括伤肢的上、下两个关节,应固定在功能位置上。
⑥固定四肢时,要露出手指和足趾的尖端,以便随时观察末端血运。
⑦寒冷季节要注意保暖,放置冻伤。
⑧固定后应加适当的标志和说明,并迅医院。
美国成人生存之链五环图
1早呼救:拨打或当地急救电话;
2早复苏:由目击者(主要是未经过医学专业培训的公众)立即进行基本CPR,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3早除颤:在SCA发生后3-5分钟内完成首次电除颤,患者生存可能性最大
4早期高级生命支持:早期由医务工作者进行复苏后的高级生命支持。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证实,无论在院前还是院内,建立高效的心血管
5整合的心脏停止后照护
具体实施步骤:
确认现场安全
确认环境安全,确保现场不会给你或者周围的人造成二次伤害
拍打和呼喊
检查患者是否有反应。拍打和呼喊患者“你还好吧?”如果他没有移动、说话,眨眼或作出应答,则说明他没有反应。
呼叫并找到AED
如果患者没有反应,您一定要寻求帮助。您或指定他人(必要时应呼喊求助)应拨打急救电话(或)。如果有AED,去取AED。
提示:在调度员(接线员)准许您挂电话之前,一定要保持通话。回答调度员的问题不会延误救助的到来。
检查呼吸
在5秒内检查患者是否有呼吸,如果患者没有反应,则应检查他的呼吸。如果患者完全停止呼吸或只是在“喘息”,则需实施CPR。
30次胸外按压
将一只手的手掌根放在胸骨的下半部,另一只手的手掌根放在第一只手上。以每分钟至少次的速度垂直向下按压胸骨,幅度至少为px
提示:胸外按压非常重要,正确操作一段时间后会感到疲劳。您越是疲劳,按压效率就越低。如果有其他人会CPR,请交替进行。最好每2分钟交换一次,交换时动作要快,以尽量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互相提醒对方按压幅度应至少为px(2英寸),按压速率至少为次/分,每次按压后要让胸部回弹至正常位置。
开放气道
一只手放在前额上,另一只手的手指放在颏部的骨性部位,向后仰头并抬起颏部。避免压迫颈部的柔软区域或颏部下方。
两次人工呼吸
在保持气道开放的同时,捏住鼻孔,吸一口气,用您的嘴盖住伤员的嘴。给予2次人工呼吸(每次吹气1秒)。在吹气过程中观察胸廓是否隆起。
提示:如果吹气后对方的胸廓没有隆起,请让他的头部恢复正常位置。然后再次通过仰头提颏法开放气道。并再次实施人工呼吸。要确保胸廓隆起。在实施人工呼吸时,胸外按压的中断时间不可超过10秒。如果胸廓在10秒内未能隆起,继续快速用力按压胸廓。
使用AED
有时候,受伤者的心脏会出现异常。如果能立即实施CPR并可在数分钟内使用AED,您就有最大的机会拯救患者。
提示:如果您能够找到AED,请尽快使用它们。在按下“电击”按钮之前,请确保无人接触受伤害。如果您不能迅速找到AED,则请实施CPR。一定要快速用力按压。
技能总结:
滑坡
?首先应保持冷静,不能慌乱。
要迅速环顾四周,向较安全的地段撤离。一般除高速滑坡外,只要行动迅速,都有可能逃离危险区段。
?发现滑坡,立即报告。
当处于非滑坡区,而发现可疑的滑坡活动时,应立即报告邻近的村、乡、县等有关政府或单位。如群测群防站或县、市、地区及省政府,均设有“国土资源局”。该机构应责无旁贷地担当此项责任。
?侦察监测
山体滑坡事故发生后,往往还会发生二次或多次山体滑坡。救援人员到达现场时,首先要对山体滑坡的地质进行侦察,确定可能再次发生滑坡的区域,对其进行不间断侦察,确保救援人员安全。
?滑坡停止后远离房屋。
滑坡停止后不能立即回家检查,因为滑坡会连续发生,贸然回家,可能遭遇二次滑坡侵害,只有当滑坡已经过去,并且房屋远离滑坡,确认完好安全后,才可进入。
?逃跑时,两侧为最佳方向。
在向下滑动的山坡中,向上或向下跑都是很危险的。当遇无法跑离的高速滑坡时,更不能慌乱,在一定条件下,如滑坡呈整体滑动时,原地不动,或抱住大树等物,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自救措施。如年3月7日发生在甘肃省东乡县的著名的高速黄土滑坡——洒勒山滑坡中的幸存者就是在滑坡发生时,紧抱住滑坡体上的一棵大树而得生。
泥石流
一、滑坡来临前山坡有何变化
1.土质滑坡张开的裂缝延伸方向往往与斜坡延伸方向平行,弧形特征较为明显,其水平扭动的裂缝走向常与斜坡走向直接相交,并较为平直。
2.岩质滑坡裂缝的展布方向往往受到岩层面和节理面的控制。
3.当地面裂缝出现时,有可能发生滑坡。
一定不要:
1.认为山坡出现裂缝为正常现象。
2.根本不在乎。
二、滑坡到来前周围事物有哪些变化
1.当斜坡局部沉陷,而且该沉陷与地下存在的洞室以及地面较厚的人工填土无关时,将有可能发生滑坡。
2.山坡上建筑物变形,而且变形构筑物在空间展布上具有一定的规律,将有可能发生滑坡。
3.泉水、井水的水质浑浊,原本干燥的地方突然渗水或出现泉水蓄水池大量漏水时,将有可能发生滑坡。
4.地下发生异常响声,同时家禽、家畜有异常反应,将有可能发生滑坡。
一定不要:
1.不作出正确的判断,便惊慌失措。
2.将其他因素干扰带来的异常视为滑坡来临的前兆。
三、如何选择临时避灾场地
提前搬迁到安全场地是防御滑坡灾害的最佳办法。
自救互救要领
1.应在滑坡隐患区附近提前选择几处安全的避难场地。
2.避灾场地应选择在易滑坡两侧边界外围。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离原居住处越近越好,交通、水、电越方便越好。
一定不要:
1.将避灾场地选择在滑坡的上坡或下坡。
2.不经全面考察,从一个危险区搬迁到另一个危险区。
四、滑坡过后,如何面对矗立的房屋
仔细检查房屋各种设施是否遭到损坏。
自救互救要领
在重新入住之前,应注意检查屋内水、电、煤气等设施是否损坏,管道、电线等是否发生破裂和折断,如发现故障,应立刻修理。
一定不要:
没有仔细进行水、电、煤气安全检查便进入房屋内生活。
五、滑坡发生时,身处非滑坡山体区怎么办
及时报告对减轻灾害损失非常重要。
自救互救要领
1.不要慌张,尽可能将灾害发生的详细情况迅速报告相关政府部门和单位。
2.做好自身的安全防护工作。
一定不要:
1.认为与自己无关,不予报告。
2.只身前去抢险救灾。
六、正处在滑坡的山体上怎么办
沉着冷静,不要慌乱。
自救互救要领
1.向滑坡方向的两侧逃离,并尽快在周围寻找安全地带。
2.当无法继续逃离时,应迅速抱住身边的树木等固定物体。
一定不要:
1.逃离时朝着滑坡方向跑。
2.不知所措。
七、驱车从发生滑坡地区经过时应怎么办
严密观察,注意安全行驶。
自救互救要领
1.注意路上随时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如掉落的石头、树枝等。
2.查看清楚前方道路是否存有塌方、沟壑等,以免发生危险。
一定不要:
1.不探明情况,便驱车通过。
2.刚刚发生滑坡,便通过此地区。
八、发生滑坡后应该怎样做
不要再闯入已经发生滑坡的地区找寻损失的财物。
自救互救要领
1.可以马上参与营救其他遇险者。
2.不要在滑坡危险期未过就回发生滑坡的地区居住,以免再次滑坡发生带来危险。
3.滑坡已经过去,在确认自家的房屋远离滑坡区域、完好安全后,方可进入生活。
一定不要:
1.滑坡停止后,立刻回家检查情况。
2.忽视滑坡会连续发生的危险性。
九、抢救被滑坡掩埋的人和物时应注意什么
应从滑坡体的侧面进行挖掘。
自救互救要领
1.将滑坡体后缘的水排干。
2.从滑坡体的侧面开始挖掘。
3.先救人,后救物。
一定不要:
1.从滑坡体下缘开挖,这会使滑坡加快。
2.只顾自家,不顾他人。
十、野外露宿时怎样避免遭遇滑坡
野外露宿时应避开沟壑和陡峭的悬崖。
自救互救要领
1.野外露宿时避开陡峭的悬崖和沟壑。
2.野外露宿时避开植被稀少的山坡。
3.非常潮湿的山坡也是滑坡的可能发生地区。
一定不要:
1.在已出现裂缝的山坡宿营。
2.在余震多发时期进入滑坡多发区。
十一、当山体崩滑时如何逃生
自救互救要领
1.遇到山体崩滑时,可躲避在结实的遮蔽物下,或蹲在地坎、地沟里。
2.应注意保护好头部,可利用身边的衣物裹住头部。
一定不要:
1.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
2.没有保护头部。
十二、外出时如何避免遭遇滑坡
尽量避免在震后前往滑坡多发地区。
自救互救要领
非要外出时,一定要远离滑坡多发区。
一定不要:
1.余震未停便随意外出。
2.不在意滑坡的前兆。
十三、在易发生滑坡地区如何选择房屋
检查房屋及周围物体的变化非常重要。
自救互救要领
1.检查房屋地下室的墙上是否存有裂缝、裂纹。
2.观察房屋周围的电线杆是否有朝向一方倾斜的现象。
3.房屋附近的柏油马路是否已发生变形。
一定不要:
1.住进房屋前不做任何检查。
2.错把人为原因造成的门、墙裂缝以及电线杆倾斜当做滑坡前兆。
十四、如何选择撤离路线
必须经过实地勘察,确定正确的撤离路线。
自救互救要领
由地质专家实地进行考察勘测后再行撤离。
一定不要:
1.慌不择路,进入危险区。
2.不听从统一安排,自择路线。
十五、泥石流到来前有何征兆
1.连续长时间降雨后,可能会发生泥石流。
2.暴雨过后山谷中若出现雷鸣般的声响,预示将会有泥石流发生。
自救互救要领
1.发现河谷里已有泥石流形成,应及时通知大家转移。
2.在逃离过程中,应照顾好老弱病残者。
一定不要:
1.暴雨时在山谷中行走。
2.听到山谷中有声响而不在乎。
十六、野外露宿时如何避免遭遇泥石流
千万不要在山谷和河沟底部露宿。
自救互救要领
1.露宿时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
2.可露宿在平整的高地。
一定不要:
1.在山谷中露宿。
2.在有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避风、休息。
3.在河滩上露宿。
一、骗钱骗爱心
1、暗度陈仓:
“找一名职中学生,叫刘冻雪,16岁,医院,妈妈伤的很严重,想最后见她一面,姐姐号码:,爱心接力!”
“爹妈:因地震我什么都没有了,现急需钱用!汇我朋友卡上,卡号:***。”
昭通地震后48小时内,网上这样的消息已经满天飞了,但是经过核查,这些献所谓爱心认识的消息均为假消息,公布的号码为广东梅州电话,可能为扣费电话,公布的卡号,也只是不法分子的敛财账号。
像这样的虚假信息在震后发布,早已不是新鲜事,汶川、雅安、岷县地震后均出现过类似的虚假消息。
2、故弄玄虚
“爸妈:地震了,医院接受治疗,急需医药费,速汇款***元到某银行***卡上”。
3、偷梁换柱
还有一种直截了当的敛财信息,主要内容为:“众志成城,抗震救灾。中国红十字会号召广大人民伸出援助之手,为受害群众重建家园基金募捐受捐账号:*******银行(个人账户)。
面对网络上铺天盖地的信息,大家一下失去了正确的辨别。
4、混淆视听“亲爱的捐赠人,云南鲁甸6.5级地震已造成人遇难……我们需要您的 地震造成的房屋损毁,人员伤亡,会影响到人们的心理健康,使人产生焦虑、愤怒等应激反应。儿童比成人更为脆弱,除了面临饥饿、寒冷、外伤等危险,儿童也会受到心理的伤害。因此,此时更需要 情绪反应:感到恐惧、害怕,有紧张、担忧、迷茫、无助的表情。警觉性增高,如难以入睡、浅睡多梦易惊醒。
身体反应:头痛、头晕、腹痛、腹泻、哮喘、荨麻疹等,这可能是紧张焦虑的情绪对身体造成的伤害。
行为反应:发脾气、攻击行为。过于害怕离开父母,怕独处。
出现遗尿、吮手指、要求喂饭和帮助穿衣等(曾经学会现在又重新出现的幼稚行为),这属于应激状态下的退行行为。有些儿童会情绪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容易与其他人发生矛盾等。
三、如何保护受灾儿童?
口诀:先急救、供饮食,再远离、保安全,促表达、多关心,勿批评、给希望。
第一步:保证儿童身体和环境的安全,预防潜在危险。
先急救:优先保证儿童身体安全,对于受伤儿童应首先给予紧急医疗救护。供饮食:尽快提供清洁的饮用水和安全食品。
使远离:尽快指导和帮助儿童远离灾害现场,避免因目睹灾难带来的后果(如流血、伤亡、混乱场景等)而再次受到伤害。保安全:尽快为儿童提供安全的住所。
第二步:注意儿童的情绪和行为变化,做好基本的心理保护。
促表达:鼓励并倾听儿童诉说恐惧,允许他们哭泣,帮助儿童了解出现害怕和恐惧是正常的情绪反应,不要强求儿童勇敢或坚强。
多关心:花更多的时间关心孩子,多与孩子沟通,表达对孩子的爱和照顾,可以消除一部份恐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孩子玩游戏。
勿批评:不要批评儿童暂时出现的一些遗尿等幼稚行为,这是灾难对儿童心理影响的常见反应。
给希望:回答儿童的问题,用儿童能够理解的方式告知原因,同时给予希望,向儿童承诺,因地震造成的灾难是暂时的。
四、哪些孩子更容易在灾难中受到心理伤害?
灾难事件对下列儿童的影响更大,他们比其他儿童更需要 成年人应尽量不要在儿童面前表现出自己的过度恐惧、焦虑等情绪和行为,及时处理自己的压力和调整情绪。成年人稳定的情绪、坚强的信心、积极的生活态度会使儿童产生安全感。
如果儿童的心理问题持续存在,应该及时到以下当地机构(可以通过当地电话查询,或者网上查询)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精神卫生中心/医院的儿童青少年精神科、精神科或心理咨询门诊儿童/医院精神科或心理咨询门诊。
按:平安星创建源于年汶川地震的前线救援。近年来,地震灾害频发,奔走于一线救灾,看到受灾群众遇险的茫然失措,让我们深刻地意识到平时灾害教育的重要与迫切性。根据亲历灾区现场救援以及平安星灾害管理体系,从地震来临时的科学逃生、伤患自救互救到灾后志愿者科学救援、儿童心理干预,较为全面、系统地梳理出,希望给前线灾民、志愿者提供科学性指导也为身边平安的人们带去一颗平安星。文章文字内容及图片拍摄、编辑均为平安星减灾计划原创,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你有什么想要了解的求生技能或是生活小技巧吗?你对我们平安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