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黄医生学急救第三十五课

2020-11-29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年5月3日上午7点,余姚市全民健身中心一40岁左右男子跑步时发生心脏骤停,虽经凌忠刚等三人奋力抢救,但仍未挽回生命,令人扼腕叹息!

内容详见:一男子在全民健身中心晨练时晕倒再没起来!3位热心市民曾接力救援……

当您对此事唏嘘不已的时候,是否考虑过当您遇到这样的情况,您会勇敢施救吗?您是否懂得科学、规范的现场救护呢?您是否充满自信扶危拯溺呢?

在日常生活中,意外事件时有发生。或扭伤摔伤,或急病突发,最严重的莫过于“心脏骤停”如果您不果断地出手相助,那么鲜活的生命即将流逝!

毫不犹豫地开展现场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和AED的正确使用,能在紧急时刻起到神圣的作用,挽救他人的生命!或许您的出手相助,生命会因您而灿烂!

本期,我们全面的来学习遇到“心脏骤停”患者的科学救护,为了更少的产生各种版本的“文字歧义”,笔者特意原文用《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以及(浙江省红会推出的高清视频)来阐述心肺复苏和AED操作流程。

如果您对本文中的文字不理解,欢迎线下或我队开设的公益讲堂中进行咨询。

成人CPR基础生命支持(BLS)标准

(1)判断患者意识:

只要发病地点不存在危险并适合,应就地抢救。

急救人员在患者身旁快速判断有无损伤和反应。可轻拍或摇动患者,并大声呼叫“您怎么了”。如果患者有头颈部创伤或怀疑有颈部损伤,要避免造成脊髓损伤,对患者不适当地搬动可能造成截瘫。

(2)判断患者呼吸和脉搏

(非医务人员只判断呼吸即可)

患者心脏停跳后会出现呼吸减慢、停止,甚至出现濒死叹气样呼吸或也称为喘息,而部分心脏骤停的原因正是呼吸停止或窒息。因此,一旦患者呼吸异常(停止、过缓或喘息),即可认定出现心脏骤停,应该立即予以CPR。

通常,我们通过直接观察胸廓的起伏来确定患者的呼吸状况;也可以通过患者鼻、口部有无气流或在光滑表面产生雾气等方法来参考判断。

对于经过培训的医务人员,建议判断呼吸的同时应该判断患者的循环征象。循环征象包括颈动脉搏动和患者任何发声、肢体活动等。检查颈动脉搏动时,患者头后仰,急救人员找到甲状软骨,沿甲状软骨外侧0.5~1.0cm处,气管与胸锁乳突肌间沟内即可触及颈动脉。

同时判断呼吸、脉搏的时间限定在5~10秒。

(3)启动EMSS

对于第一反应者来说,如发现患者无反应、无意识及无呼吸,只有1人在现场,对成人要先拔打当地急救电话(),启动EMSS,目的是求救于专业急救人员,并快速携带除颤器到现场。

现场有其他人在场时,第一反应者应该指定现场某人拨打急救电话,获取AED,自己马上开始实施CPR。

EMSS是贯穿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抢救全程的关键,是整个生存链串联、稳固的核心。

对于院外心脏骤停患者,高效、完善的EMSS应该包括专业的调度系统、快速反应的院前急救队伍和优秀的转运、抢救体系。专业的调度系统能够快速派遣专业的院前急救队伍的同时,通过辅助呼救者正确、及时识别心脏骤停,鼓励并指导报警者实施CPR。

对于院内心脏骤停患者,启动院内应急反应体系包括呼救,组织现场医务人员CPR的同时,启动院内专有的应急体系代码,呼叫负责院内CPR的复苏小组或团队。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有时短暂的、全身性的抽搐可能是心脏骤停的首发表现。

(4)实施高质量的CPR

胸外按压技术标准:CPR时为保证组织器官的血流灌注,必须实施有效的胸外按压。

有效的胸外按压必须快速、有力。

按压频率~次/min,

按压深度成人不少于5cm,但不超过6cm,

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回复,按压与放松比大致相等。

尽量避免胸外按压中断,

按压分数(即胸外按压时间占整个CPR时间的比例)应≥60%。

在建立人工气道前,成人单人CPR或双人CPR,按压/通气比都为30∶2,建立高级气道(如气管插管)以后,按压与通气可能不同步,通气频率为10次/min。

胸外按压实施标准:患者应仰卧平躺于硬质平面,术者位于其旁侧。若胸外按压在床上进行,应在患者背部垫以硬板。

按压部位在胸骨下半段,按压点位于双乳头连线中点。

用一只手掌根部置于按压部位,另一手掌根部叠放其上,双手指紧扣,以手掌根部为着力点进行按压。

身体稍前倾,使肩、肘、腕位于同一轴线上,与患者身体平面垂直。用上身重力按压,按压与放松时间相同。

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回复,但放松时手掌不离开胸壁。按压暂停间隙施救者不可双手倚靠患者。

仅胸外按压的CPR是指如果旁观者未经过CPR培训,则应进行单纯胸外按压CPR,即仅为突然倒下的成人患者进行胸外按压并强调在胸部中央用力快速按压,或者按照急救调度的指示操作。施救者应继续实施单纯胸外按压CPR,直至AED到达且可供使用,或者急救人员或其他相关施救者已接管患者。

所有经过培训的非专业施救者应至少为心脏骤停患者进行胸外按压。

另外,如果经过培训的非专业施救者有能力进行人工呼吸,应按照按压∶人工呼吸为30∶2进行。单纯胸外按压(仅按压)CPR对于未经培训的施救者更容易实施,而且更便于调度员通过电话进行指导。

另外,对于心脏病因导致的心脏骤停,单纯胸外按压CPR或同时进行按压和人工呼吸CPR的存活率相近。

(5)人工通气

开放气道:如果患者无反应,急救人员应判断患者有无呼吸或是否异常呼吸,先使患者取复苏体位(仰卧位),即先行30次心脏按压,再开放气道。如无颈部创伤,可以采用仰头抬颏或托颌法,开放气道,对非专业人员因托颌法难于学习,故不推荐采用,专业急救人员对怀疑有颈椎脊髓损伤的患者,应避免头颈部的延伸,可使用托颌法。

仰头抬颏法:完成仰头动作应把一只手放在患者前额,用手掌把额头用力向后推,使头部向后仰,另一只手的手指放在下颏骨处,向上抬颏,使牙关紧闭,下颏向上抬动,匆用力压迫下颌部软组织,以免可能造成气道梗阻。也不要用拇指抬下颏。气道开放后有利于患者自主呼吸,也便于CPR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如果患者假牙松动,应取下,以防其脱落阻塞气道。

托颌法:把手放置患者头部两侧,肘部支撑在患者躺的平面上,托紧下颌角,用力向上托下颌,如患者紧闭双唇,可用拇指把口唇分开。如果需要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则将下颌持续上托,用面颊贴紧患者的鼻孔。此法效果肯定,但费力,有一定技术难度。对于怀疑有头、颈部创伤患者,此法更安全,不会因颈部活动而加重损伤。

人工通气:采用人工呼吸时,每次通气必须使患者的肺脏膨胀充分,可见胸廓上抬即可,切忌过度通气。在建立高级气道后,实施连续通气的频率统一为6秒/次(10次/min)。但应该强调,在人工通气时应该使用个人保护装置(如面膜、带单向阀的通气面罩、球囊面罩等)对施救者实施保护。

口对口呼吸:口对口呼吸是一种快捷有效的通气方法,呼出气体中的氧气足以满足患者需求。人工呼吸时,要确保气道通畅,捏住患者的鼻孔,防止漏气,急救者用口把患者的口完全罩住,呈密封状,缓慢吹气,每次吹气应持续1秒以上,确保通气时可见胸廓起伏。

口对口呼吸常会导致患者胃胀气,并可能出现严重合并症,如胃内容物反流导致误吸或吸入性肺炎、胃内压升高后膈肌上抬而限制肺的运动。所以应缓慢吹气,不可过快或过度用力,减少吹气量及气道压峰值水平,有助于减低食道内压,减少胃胀气的发生。

对大多数未建立人工气道的成人,推荐约~ml潮气量,既可降低胃胀气危险,又可提供足够的氧合。

球囊-面罩通气:使用球囊面罩可提供正压通气,但未建立人工气道容易导致胃膨胀,需要送气时间长,潮气量控制在可见胸廓起伏。但急救中挤压气囊难保不漏气,因此,单人复苏时易出现通气不足,双人复苏时效果较好。双人操作时,一人压紧面罩,一人挤压皮囊通气。如果气道开放不漏气,挤压1L成人球囊1/2~2/3量或2L成人球囊1/3量可获得满意的潮气量。如果仅单人提供呼吸支持,急救者位于患者头顶。

如果没有颈部损伤,可使患者头后仰或枕部垫毛巾或枕头,使之处于嗅闻位,便于打开气道,一手压住面罩,一手挤压球囊,并观察通气是否充分,双人球囊-面罩通气效果更好。

高清心肺复苏视频流量较大,建议在wife环境下观看。

(6)电除颤

大多数成人突发非创伤性心脏骤停的原因是室颤,电除颤是救治室颤最为有效的方法。

研究证实,对于室颤患者每延迟1min除颤,抢救成功率降低7%~10%,因此早期电除颤是心脏骤停患者复苏成功的关键之一。

心律分析证实为室颤/无脉性心动过速应立即行电除颤,之后做5组CPR,再检查心律,必要时再次除颤。单相波除颤器首次电击能量选择J,双相波除颤器首次电击能量选择应根据除颤仪的品牌或型号推荐,一般为J或J。对心室静止(心电图示呈直线)与肺动脉内膜剥脱术(pulmonaryendarterectomy,PEA)患者不可电除颤,而应立即实施CPR。

AED能够自动识别可除颤心律,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施救者使用。

如果施救者目睹发生院外心脏骤停且现场有AED,施救者应从胸外按压开始CPR,并尽快使用AED。在能够使用现场AED或除颤医院和其他机构,医务人员应立即先进行CPR,并且尽快使用准备好的AED/除颤器。以上建议旨在支持尽早进行CPR和早期除颤,特别是在发生心脏骤停时现场有AED或除颤器的情况下。

如果院外心脏骤停的反应者不是院前急救人员,则急救人员可以先开始CPR,同时使用AED或通过心电图检查节律并准备进行除颤。在上述情况下,可以考虑进行2min的CPR,然后再尝试除颤。

如果有2名或3名施救者在现场,应进行CPR,同时拿到除颤器。对于院内心脏骤停,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或反对在除颤之前进行CPR。但对于有心电监护的患者,从室颤到给予电击的时间不应超过3min,并且应在等待除颤器就绪时进行CPR。

电除颤的作用是终止室颤而非起搏心脏,因此,在完成除颤后应该马上恢复实施胸外按压直至2min后确定心脏自主循环恢复或患者有明显的循环恢复征象(如咳嗽、讲话、肢体明显的自主运动等)。

高清AED除颤视频流量较大,建议在wife环境下观看。

结束语:我和我的团队一直在致力于现场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的普及,我们会言传身教,手把手地教您学习科学、规范的急救技能,我们会让勇敢、正能量的您充满自信!

声明:我们旨在传播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不图任何物质报酬,如果我们编辑的文字和视频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务必指出来!

如果不理解小编的文字,您可以到余姚市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宣讲队开设的公益课堂去现场听课,具体信息请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dwdxd.com/jscs/107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