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脊髓受伤后下肢经常出现一些麻木疼
2020-10-25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绝大部分脊髓损伤患者在损伤平面以下均有不同程度的感觉异常,部分感觉异常可以表现为疼痛,多发于伤后几个月至几年,疼痛部位不确定,疼痛性质、程度不确定,发作时间不规律。公认的统计是:1/3~1/2脊髓损伤患者有疼痛,其中10%~20%达到严重程度并影响日常生活,5%最严重者需要手术治疗。临床多数情况下医生们称之为“中枢性疼痛”,有的将截瘫以下部分的疼痛称之为“幻痛”。
1概述脊髓损伤后损伤平面以下部位的感觉异常性疼痛,属于中枢性疼痛。由于疼痛部位没有正常的感觉,这种疼痛的感觉近似于幻觉,故有人称之为幻肢痛(phantompain)。有的学者认为,这种疼痛的传导途径可能有:残留部分的脊髓和(或)脊髓之外的自主神经系统。其确切的原因目前仍不清楚。临床上这种患者的疼痛表现多种多样,如烧灼痛、针刺痛、放射痛、切割痛、跳痛、麻木痛、绷紧痛等。疼痛的诱发因素包括天气变化、发烧、泌尿系感染等
2预防性措施感染、褥疮、痉挛、膀胱和肠道问题、急剧温度变化、吸烟、情绪波动等因素都可诱发疼痛,所以应积极避免或处理这些因素。保持良好的营养及卫生状态,正确地处理骨折和软组织损伤、适当的关节活动,以及正确的体位,都有助于避免疼痛的发生或治疗。适当的运动可以预防肩袖损伤和肩周炎的发生。
3临床治疗1物理治疗:运动有助于增加关节活动范围,提高肌力,改善心理状态;按摩、理疗和水疗有助于减轻局部炎症,改善血液循环。这些方法均有助于治疗慢性疼痛。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有效报道在30~40%,但有部分患者的疼痛在电刺激后加重,特别是中枢性疼痛患者。采用骶段硬膜外植入电极刺激止痛和解除痉挛的短期效果较好。
2止痛药:脊髓损伤患者使用止痛药非常广泛,一般使用的药物为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麻醉类镇痛药较少使用。目前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度洛西汀、曲唑酮、文拉法辛等已广泛用于治疗中枢性和周围性疼痛。另外研究证实,普瑞巴林对脊髓损伤所致的中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是有效的,可明显减轻疼痛。
3神经阻滞注射或科手术治疗对周围性疼痛可以在疼痛相关的神经干处局部注射无水乙醇或2%~5%的石炭酸0.5~2ml,效果良好。采用激素注射也有一定效果。神经干切断术、交感神经切除术、脊髓前外侧或后根切断术、脊髓切断术,应用于脊髓损伤疼痛已有数十年,有效率在40%~50%。
4心理治疗所有慢性疼痛均有一定的精神因素作用,故放松术、催眠术、暗示术、生物反馈、气功、教育等均有助于治疗。中医治疗中药、针刺、针灸可以有一定疗效。
总之,对于周围性疼痛的治疗方法较多,效果也较好,但对于中枢性疼痛的治疗效果要差。需要强调的是,多数脊髓损伤患者的疼痛只有在影响功能和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情况下才必须治疗,因为治疗的本身带来不良反应。治疗时要注意明确疼痛的原因和诱因,采取综合措施,力争取得最佳疗效。
赞赏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