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李建军脊髓损伤的重点研究方
2016-11-28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李建军教授受邀针对脊髓损伤的重点研究方法及转化医学方面的相关工作和骨科康复的发展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度的讲解。
讲解要点:
1.脊髓损伤研究的重点研究方向
2.李建军教授在转化医学方面所做的相关工作
3.骨科康复的发展现状以及将来的发展方向
李建军,医院院长,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院长,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康复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学会副会长。
来看看详细见解:
问:李建军教授您好,目前关于脊髓损伤研究的重点研究方向是什么?
答:脊髓损伤目前研究的重点在脊髓损伤的再生方面。经过近一百年的沉淀,很多实验室的再生研究在各个方面已经形成了基础研究的结果。同时,最近30年在临床与基础研究结合方面,也有很大的进步。但是就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的转化方面来讲,需要的时间还很长,怎么样把B2B这样的转化的形式缩短,是我们今后要重点做的工作。
举个例子,目前的很多的研究中,有“脊髓减压的技术”,这个技术到现在已经有将近年的历史,通过我们最近这些年的研究发现,脊髓切开术对脊髓损伤的病人来讲是一个非常有希望和充满曙光的治疗的方法。通过大量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实验研究,发现这样一个方法是解决目前脊髓损伤再生,避免脊髓损伤的一些神经损伤的恶化,是非常好的,甚至可以说是目前最好的方法。
问:能简要介绍一下您在转化医学方面所做的相关工作吗?
答:关于转化医学,研究方面的转化事实上是一个实体性的转化,还有就是软科学一些思想理念的转化,包括指南性的转化。在我们国家,医学的发展已经进入循证医学的特殊的快速发展阶段。在这个时期,我们更要注重什么呢?就是我们的精细化,我们的标准化,我们的数字化。作为医学科学来讲,它的发展已经不是传统的概念,所以我们怎样把一些传统规律性的东西提升,真正升华成规律性、指南性和大家共同尊重的、遵循的标准,是我们今后软科学转化也要高度重视的方向。
问:请您谈谈,骨科康复的发展现状以及将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答:骨科康复在全球发展的历史非常悠久,但在我们国家,由于历史以及社会、经济各个方面的发展落后原因,过去这些年尽管有很大的提高,但是跟世界先进国家,发达国家骨关节康复发展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手术现在上的很快,各种器械上的很快,手术的各方面环境条件上的很快,但是作为康复这样在骨科治疗方面非常重要的学科领域,却没有很好地很重点地去发展。
不管是因为受伤或者是骨病,亦或其它原因造成的骨关节的一些疾病,手术的成功并不标志着病人治疗的全面得成功,只有手术加术后全面的康复,我们才能够使病人满意,真正地能够使病人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达到最大功能的恢复。这需要我们对骨关节康复这样一概念及理念,有一个重新的、全面的、核心的认识。骨关节康复在骨科领域的重要性和认识水平,也标志着我们国家骨关节发展的水平。
实际上,近年来骨关节康复在我们国家得到了重视,尤其是汶川地震以后,骨关节康复这个概念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影响到我们每一个骨关节工作的同事。但是如何真正的能够把骨关节康复跟国际的水平拉近,还需要我们做更多的工作。
首先,需要在学术组织方面能够真正搭建一个平台,把大家聚集起来,使大家在骨关节康复发展的相关的思想、理念以及技术和方法能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和相互促进和提高,平台的搭建,对于快速提升我们国家骨关节康复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COA实际上在王岩主任时期就搭建起来这样的一个骨科康复的平台,这一次医师协会骨科分会换届以后,又在CAOS组建了骨科康复工作委员会,这足以说明中国医师协会的领导,还有一些骨科前辈,对骨关节康复的重视。这一方面的重视是思想理念的重视,对骨关节康复今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二,就骨关节康复的发展来讲,要在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构建一些发展模型。国际上,在骨关节康复发展的方面,有很多的模型可以借鉴,不管什么样的模型,都要遵循科学的规律和思想,中国的骨关节康复,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模式,需要我们每一个骨科人,每一个骨科团队的这些专家大家共同思考。
完全拿国外的模式在中国这样的社会文化、社会保障体系下是否能够运转成功,是带有疑问的。我们经常提中国特色,在这方面,我们必须把西方的模式和思想能够本土化,真正的跟我们社会保障体系,跟我们的国家的骨关节康复所支撑的这些社会体系连接起来,才能够真正建立中国骨科康复发展的正确道路,正确的模式,这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我特别建议,应该走多学科协作和多学科优化的模式,这个模式实际上是骨科康复特点所决定的。骨科康复是一个多兵种,多学科,多个专业共同组成的团队工作模式。这种模式下,人员怎样能够真正地协作起来,真正地融合成一个团队,真正地能够把大家最优势的方面和最简洁的方面发挥出来,实现优化,应用到我们所面对的病人的身上,是需要思考的。
优化方面在很多的领域都有用到。举一个例子,在飞机的设计上,飞机有优化的概念,飞机需要飞得远,同时还要飞得很安全,同时还要噪音很小,这在设计上都是冲突和矛盾,怎样把很多的问题集合在一个整体上,是需要有优化的这样一个科学的理念去设计的。
康复的团队需要有协作精神和思想,同时又要有优化的概念在里面,才能够真正使我们的骨关节康复达成真正的团队统一,真正的能朝着一个方向,能够真正使我们的病人最后达到最大功能和最大效益的一个结果。
第三,现在骨关节康复的发展还处于比较初始的阶段,而且相对于国外比较落后。我们的瓶颈在哪儿?主要是在骨关节康复团队的人才方面还有很大差距。目前骨关节的康复医师和其他一些成员都很缺乏,像治疗师、包括PT、OT、ST和其他的一些心理工作者,包括社会工作,包括整个医保的社会体系的支撑的衔接人员,包括我们医院转移到社区,医院和家庭程中的人员都很缺乏。
首先,要重点要考虑的就是骨科医师的康复专业的培训,这对骨科医师了解骨科康复的相关知识,掌握骨科康复的相关技术,提升在团队协作中这种融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同时,除了有这纵向的骨关节康复的医生,还要有横向的医生,这些医生既具有骨关节康复的相关知识,同时还能够跟团队的其他成员进行衔接、融合,这样的医生也需要专业培训。
还有,专业的康复治疗师,包括PT治疗师,OT治疗师,事实上,目前这些治疗师在国外已经形成二级学科或者亚学科,我们国家在这方面还处于一个比较原始的阶段,还没有专门的骨科的PT师和OT师。将来在职业的设立方面,职业的专业化方面以及将来的职业化的相关的一些注册以及认证方面,都需要国家在来逐渐地建立起来,这样才能够真正提升我国的骨关节康复的相关的水平。
CAOS成立骨科康复的专业委员会,对中国骨科来讲应该说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同时对工作在这个团队里的所有的医生来讲,也是感到巨大的压力,就是我们不仅肩负着今天的,而且也肩负着未来推动中国骨科康复发展的责任,所以任重而道远。
查看李建军教授访谈视频版,赤溪最美警察积劳成疾昏倒岗位孕妇被困电梯1小时险昏倒nbsp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