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干细胞治疗显著恢复中风患者的运动

2021-7-10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北京白癜风治疗哪里最好 http://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detail.html
这是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一个小型临床试验,运用特殊的干细胞进行实验性治疗,在接受治疗的18名中风病人的脑部直接注射干细胞,结果显示他们的运动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恢复。

中风后可以恢复吗?干细胞疗法临床案例分析(附央视视频)

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在年6月发表了一篇重磅论文,分析了年到年中国34个省份(包括港澳台)居民的死亡原因:中风是肆虐中国的第一杀手,是造成中国人寿命损失的第一大病因。

中国每年新发中风万人,居民中风的风险率达到了39.3%,相当于每5个中国人中,就有2个人在25岁后的一生中会发生中风。并且中风逐渐成年轻化趋势。

中风在医学中被称为脑卒中,是一种临床上突发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它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最常见的是缺血性中风,约80%的中风属于这种类型。缺血性脑卒中由脑血流阻断而引起,阻断的原因可以分为脑血管异常狭窄以及脑血管被血栓等堵塞。

另外20%左右的中风是出血性中风,常见于高血压病人,血压急剧升高,血管破裂,除了偏瘫、言语障碍,常伴随头痛、恶心、呕吐症状。

脑卒中患者脑组织在短时间内缺血缺氧并坏死(或内血管破裂引起出血),导致神经元减少,轴突连接中断,局部产生活性氧自由基,影响脑组织损伤的自我修复,丧失局部脑功能和神经组织。

中风患者没延误治疗1分钟,就会有万个神经细胞死亡,导致亿个突触和7.5英里的神经纤维损失;每耽搁1小时的救治时间,则将使大脑变老3.6年。因此,一旦得了中风,每分每秒都是急救的宝贵时间,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更为严重的是:50%卒中发病史的患者会在两三年内再次发生卒中,而且卒中复发的规律是,病情一次比一次严重,发病间隔时间一次比一次短。

中风常用治疗手段是血管溶栓,但是必须在黄金时间窗(发病后4.5小时)内接受药物治疗,以确保最大限度的有效治疗和恢复。然而这一救命时间常常被耽误在路上,会大大增加患者残疾的概率和程度。

近年来,随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发展,为脑卒中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大量的研究表明,移植的干细胞可通过分化为神经系统各类细胞、分泌营养因子促进神经和血管再生、修复受损的血-脑脊液屏障、减轻炎性反应等促进脑梗死动物的神经功能恢复。

目前临床试验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截止年4月,在clinicaltrials.gov网站上注册的干细胞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研究项目有88项,其中以临床Ⅰ期和Ⅱ期为主。

年,医院在《干细胞转化医学》(StemCellsTranslationalMedicine)杂志上公布,神经干细胞移植有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

由9名年龄在30至65岁之间的偏瘫患者参与了这项临床研究,他们在中风后5-24个月接受人源神经干细胞NSI-脑内移植,NSI-被移植至脑内梗塞灶附近。结果表明:人源神经干细胞NSI-治疗偏瘫性脑卒中拥有一定的临床益处。

年,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的数据,针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一款干细胞新药申请获得临床试验默示许可(受理号JXSL0126),药品名称为“缺血耐受人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适应症为缺血性脑卒中。截止目前,国内共有6款干细胞新药申请获得临床批件。

综上所述:脑卒中的传统治疗手段无法修复受损的神经元,治疗效果不理想。干细胞疗法有助于降低脑卒中患者的后遗症率、减轻神经残疾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在临床应用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央视纪录片《干细胞拯救中风的天使》

瘫痪14年竟重新站起来,干细胞在14种神经系统疾病临床上有了新突破(附案例视频)

目前,许多神经系统疾病难以治愈,难治性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常常遭受瘫痪、丧失社交功能、生活困难等折磨,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延缓疾病进展是难治性神经疾病的主要治疗目标。

视频:干细胞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太空试验

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是神经再生和修复的理想细胞来源。近年来,干细胞已经成为难治性神经系统疾病的一个非常有希望的治疗新方向。

近期,由中医院以及医院等单位组成的科研团队在国际干细胞学术期刊“StemCellInternational”发表了新成果,提供证据证明了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潜力改善神经系统疾病。

01.新研究涉及14种疾病37例病

间充质干细胞已经成为再生医学中最常用的成体干细胞。临床前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是神经系统疾病潜在的治疗方法。

这项研究评估了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鞘内注射基因间充质干细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鞘内注射具有独特的特征,能够使干细胞直接迁移到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病变部位。

这是一项开放标签的临床研究,年12月至年3月期间,共评估了14种疾病37例患者,其中脑梗塞12例,创伤性脑损伤1例,脑出血1例,老年痴呆症2例,运动神经元疾病5例,脊髓损伤4例,脊髓炎3例,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2例,多系统萎缩症2例,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1例,脑病综合征1例,遗传性痉挛性截瘫1例,多发性硬化症1例,热射病1例。

02.临床结果:间充质干细胞改善神经系统疾病安全可行

在这项临床研究中,符合条件的患者接受基线评估,并移植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剂量为万细胞/千克,连续4次治疗,每次治疗间隔一周。4次移植后,患者接受了至少6个月的随访。

研究人员通过不良事件、脑脊液测试结果、临床症状、体格检查以及血液学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来评估这次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此外,研究人员还对所有类型的移植干细胞的安全性进行了系统评价,并将此次研究结果与之前的研究进行了比较。

结果显示,发生概率最高的不良事件是移植部位轻微疼痛(4.11%),其次是发烧(3.42%)和轻度头痛(2.05%),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

鞘内注射后,30例患者脑脊液中白细胞增加,26例脑脊液中蛋白浓度均超过正常值,其他脑脊液指标维持正常。血液学和影像学检查显示,间充质干细胞输注后没有异常变化。与之前的研究相比,头痛、发烧、恶心和颈部疼痛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几乎一致,甚至更低。

根据以上的数据,科研人员认为,重复移植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03.干细胞治疗神经系统疾病部分案例

1、脊髓损伤病例

年福,男,41岁,中国

病史:患者于入院前1年因车祸致胸背部受伤,胸背部疼痛,下肢活动障碍,伤后入急诊行胸椎CT显示:T10椎体骨折。进行了"胸椎板减压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后进行康复治疗。但仍遗留有双下肢L1以下感觉减退,L3以下感觉消失;双下肢肌力丧失,肌张力明显增高,双下肢严重痉挛致双腿难以分开,被动卧位,小便频繁难控,大便约5-6天一次。

干细胞移植:进行了2个疗程的神经干细胞的移植,结合传统康复治疗。

治疗后情况:首次干细胞治疗后3月,运动功能较前好转,可自主从卧位转为座位,从座位转移至轮椅,腰背肌力量明显增强,并在支具的扶助下可缓慢步行。

体检:双下肢L1以下浅感觉减退,左侧下肢L4以下浅感觉消失;双上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双侧大拇趾可主动屈曲,肌力1级,双下肢肌力1-2级;肌张力仍高但较前减轻,双腿之间可向两侧分开,双侧腱反射亢进,双下肢有不自主痉挛,病理征阳性,大小便正常。

首次干细胞治疗后半年进行了第二疗程治疗。

治疗后情况:可自动翻身、坐起、支具支持下行走。不带支具下站立可持续半个小时。

体检:左侧L1以下浅感觉下降,L4以下消失,右侧L1以下浅感觉减退;双上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双下肢肌力2-3级,左侧脚趾指可主动屈曲,肌力2级,右侧脚趾主动屈曲,肌力5级;肌张力高,腱反射活跃,双下肢痉挛较前明显好转,目前仅小腿部痉挛。髌阵挛、踝阵挛阳性,病理征阳性,大小便正常。

视频:瘫痪14年经干细胞治疗重新站起来

2、脑出血后遗症病例

郭某,男,55岁

病因:左侧肢体活动不灵伴感觉减退5年,医院治疗都无进展。

入院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遗症。

入院情况:左侧上肢近端肌力IV级,远端肌力I级,左侧下肢近端肌力IV级,远端肌力III级。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强,病理症阳性,左深浅感觉减退。

治疗方法:进行了4次神经干细胞移植。

治疗后情况:腿比治疗前更有力,走路更轻松。天冷后身体僵硬程度减轻很多,温度升高。左侧上肢自近端向远端感觉较前灵敏,定位至手心,手指感觉无明显变化。左侧下肢自近端向远端感觉较前好转,定位至足心,足趾无变化。左侧下肢支配身体有明显好转,现可以自主活动。左侧上肢紧张时肌张力增强好转。

3、帕金森综合症病例

易某,男,69岁

症状:入院4年前开始四肢震颤,右侧较严重,右侧肢体明显肌肉萎缩,肌强直。口水不能自主下咽,垂涎。沉默不语。油脂脸,“面具脸”。面部、手、脚颜色呈暗红色。顽固便秘(6-7天一次),大便如石块。以碎步、前冲动作行走,身体向前弯曲,走路、转颈和转身动作特别缓慢、困难。行走时上肢协同摆动动作消失,步幅缩短。一直吃药维持,出现过幻听、幻视。

诊断:帕金森综合症。

治疗:接受微创干细胞疗法,药物全部停用。

治疗后情况:治疗6个月后老人面色红润,手脚颜色均匀正常。皮肤白皙有光泽。身体肌肉丰满且有弹性,面具脸消失,油脂减少。口水可以自主下咽。震颤已几乎不再出现。步幅接近正常,并且可以小跑,打乒乓球,放风筝。大便2-3天一次,条状黄软便。生活可以完全自理。

视频丨干细胞治疗帕金森,告别抖动的生活

4、共济失调症病例

吴某,男,31岁

入院时症状及体征:

症状:于11年前在骑车下坡时不慎摔倒,头部着地,四五个月后无明显诱因出现双手不自主运动,写字、拿筷子时症状加重,未给予诊断。2医院行头颅MR显示:小脑萎缩。后就诊于合肥市神经研究所诊断为:急性炎症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具体治疗不详。4年前出现行走不稳;3年前出现言语不清、面部肌肉痉挛,脖子不能自主抬起;2年前出现饮水呛咳。并且以上症状逐年加重。

体征:神志清晰,查体合作,言语不清,构音障碍,记忆力、理解力可、计算力可。嗅觉正常;眼球活动自如,无复视,无眼球震颤,双瞳孔等大同圆,左:右约3:3毫米,对光反射存在;角膜反射正常。左右颜面感觉正常,咬肌有力,额纹对称,双眼闭合有力,鼻唇沟对称,口角无歪斜,鼓腮有力对称。偶有饮水呛咳,悬雍垂居中,咽反射存在,吞咽正常;伸舌居中,舌肌纤颤,舌肌无萎缩。无肌肉萎缩及肌纤维束震颤;无静止性震颤;双上肢肌力Ⅴ-级,双下肢肌力Ⅳ级,双上肢肌张力正常,双下肢肌张力略高,灵活性差。浅感觉、深感觉及复合感觉基本正常。双侧指鼻试验、指指运动、跟膝胫反射:完成差,闭目难立正。宽基地步态。生理反射: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桡骨骨膜反射()、膝腱反射(),浅反射存在。病理反射:双侧Babinskis’征(-)。脑膜刺激征阴性。皮肤划痕症阴性。

诊断:共济失调

住院治疗过程:住院24天,给予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4次,同时配合功效营养素、康复、针灸等综合治疗。

出院时症状及体征:生命体征平稳,一般情况良好,精细动作诸如写字较前明显规范,使用筷子较前灵活,绿豆大小食物也可以顺利夹起,饮食呛咳明显减少,行走平稳步态基本正常,上下楼梯较容易。查体:言语不清,双上肢肌力Ⅴ级,双下肢肌力Ⅳ级,双下肢肌张力略高,灵活性稍差。浅感觉、深感觉及复合感觉正常。双侧指鼻试验、指指运动、快复轮替试验、跟膝胫反射:欠稳准,闭目难立征(-)。病理反射未引出。

央视纪录丨兄弟俩同患遗传性小脑萎缩,干细胞助其重获健康活力!

5、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

医院招远祺博士为29位ALS患者进行了4次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治疗后第14天,患者的穿衣、卫生和上肢肌群肌力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后第28天,言语、穿衣和卫生功能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上肢肌群肌力评分进一步增加,且言语功能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后第14天,由此证实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ALS短期效果好且安全。

医院收治了47例ALS患者,有22人在移植干细胞后机体功能获得改善,其中8人尤其明显。一位患者李女士刚入院时言语不清、上肢乏力、下肢抬举困难,治疗后可以迈开双腿走路。对住院接受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99位ALS患者进行了疗效分析,发现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改善ALS患者的运动功能,在短期内(半年内)效果较好,整个过程是安全的。

在此,我们汇总了使用人类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人体临床试验,以及所获得的临床结果。

4.未来展望:

过去十年的多个临床试验数据表明,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能够改善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或急性脑损伤,患者总体状况得到改善;与单独使用传统药物治疗相比,同时接受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病人拥有更好的效果。

随着研究的进展,间充质干细胞改善神经系统性疾病有望带来更多的喜人结果。

科普干细胞与基因检测

促进干细胞临床转化

提供专业、安全的干细胞服务

体验前沿的生物医学科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dwdxd.com/jsys/118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