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微创精准rdquo我
2021-11-1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文员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s://zghy.org.cn/item/456153100791500800
近日我院骨科脊柱外科团队成功为一位脊髓中央损伤综合症患者开展显微镜下颈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标志着我院脊柱微创技术走向成熟。
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
患者岳先生,48岁。3月中旬因突发车祸导致颈部疼痛伴双手刺痛紧急入院,进行MR颈椎平扫,结果显示,C5/6椎间盘左旁中央型突出伴相应水平脊髓受压变性、椎管狭窄,C3/4、C6/7椎间盘中央型突出,以及颈椎退行性改变。
病情介绍
根据患者主要表现为双上肢疼痛麻木,伴运动障碍,而下肢无症状,为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典型症状。
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又称中央管综合征。
颈椎在受过伸暴力损伤时,颈脊髓横截面面积增大,甚至可充满整个椎管,椎管内缓冲间隙更为减少;
过伸性压力主要作用于椎间盘的前、后部,退变的椎间盘向后方突出;
而后柱的黄韧带松弛而形成褶皱;
前方的突出的椎间盘组织与后方的黄韧带“钳夹”式卡压颈脊髓,形成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
脊髓中央损伤综合症的治疗一般多采用保守治疗,正确的保守治疗神经功能多可以自行恢复,如若椎管无梗阻,则无须减压处理。如若恢复不良,则考虑手术治疗,进一步解除脊髓压迫,促进恢复。
根据患者的情况,初步考虑采用保守治疗。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同意进行保守治疗。患者入院后,予以颈托固定制动止痛、消肿、抗炎、减轻脊髓神经水肿等药物对症支持治疗。
一周后,患者双上肢、左手感觉及肌力已恢复,但双手指尖仍感麻木,右手肌力仍未恢复。
经进一步考虑,脊髓对神经产生的压迫可能需要手术来进行解决,患者在药物对症治疗一周后仍未有明显恢复,有明确的手术指征。
根据椎管内脊髓受压的节段、
压迫来源及程度等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案,
可选颈前路或者颈后路进行手术。
相较于颈后路手术,颈前路解剖结构更复杂,有食管、气管、颈部大血管,前路术式存在如位置深、操作空间小、光线不足等缺陷,因而常造成减压不彻底、损伤硬膜或者术野持续出血等,加重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但在显微镜辅助下进行颈椎前路手术则具有明显的优势。显微镜自带光源,能提供充足的光线,可使术中视野放大8倍左右,同时双目镜还提供了三维立体视野,可确保减压彻底、安全,大大减少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的精确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微创手术。
显微镜下颈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
在骨科医学中心杨同其教授的指导下骨科脊柱外科团队精心准备,手术如期展开,全程2个小时。
成功切开C5/6椎间盘纤维环,摘除髓核、椎体后方骨赘、后纵韧带,咬除部分C5/C6钩椎关节,融合器填入碎骨后置入C5/6椎间隙,再予颈椎前路钢螺钉系统于C5、C6椎体固定。
术后第三天,
患者右手肌力逐渐恢复,较术前明显改善。
微创化、功能化和智能化是现代脊柱微创技术的标志。
近年来,我院骨科脊柱外科团队在颈、腰椎椎间盘突出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手术经验,目前已成功开展多例显微镜下颈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使我院脊柱疾病“微创+精准”的治疗理念得到进一步的运用和实践。此次能够再一次为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患者成功微创手术,标志着我院脊柱微创治疗技术已走向成熟。
专家推荐
杨同其
教授骨科医学中心主任主任医师
从事骨科临床工作30余年,能够熟练诊治各科骨科疑难杂症,并成功完成骨科复杂手术,注重引进先进的新技术和新疗法,近年来发表论文20余篇,并参与完成多项科研成果。分别于年、年二次赴德国风湿病关节中心,德国Endo-Klinik医院,法国里昂大学医学院学习脊柱外科和人工关节外科技术。
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SICOT)中国部关节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创伤外科专业学组委员江苏省医学会骨科学会关节学组委员中德医师学会理事华裔骨科医师学会委员苏州市政协十一、十二、十三届委员会常委
坐诊时间
杨教授坐诊时间:每周五上午。
点分享点点赞点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