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技术经椎间孔入路脊柱内窥镜下36
2016-12-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专家简介:
张西峰,男,主任医师。擅长脊柱疑难疾病的鉴别诊断,脊柱退行性疾病,退行性脊柱侧弯,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骨折,脊柱结核,脊柱感染性疾病,脊柱原发肿瘤和转移肿瘤,脊柱骨质疏松压缩骨折的微创治疗。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微创脊柱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康复医学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微创脊柱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脊柱结核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学会微创脊柱外科学组副组长,北京医学会微创学组副组长,全军骨科委员会脊柱外科分会委员,北美脊柱外科学会会员(NASSNorthAmericanSpineSociety),国际脊柱新技术学会会员。
腰椎管狭窄
由于腰椎椎管、侧隐窝、神经根管以及椎间孔的改变,致使骨性结构或纤维结构形态与容积发生异常,单一或多平面中一处或多处管腔内径出现狭窄而引起神经和血管组织活动空间减小,并出现腰骶部或下肢疼痛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分型按照解剖部位分:中央型(中央椎管狭窄)和周围型(侧隐窝狭窄,根管狭窄及椎间孔狭窄)
按累及节段分:单一节段狭窄和多节段狭窄
按病因分:先天性(先天性畸形和发育异常)和继发性(退行性变,医源性,全身性疾病及外伤)
临床特点发病慢,病程长,多见于中老年人
常伴有间歇性跛行
症状多,体征少,无明显神经根定位
NASS共识手术治疗优于非手术治疗
传统手术治疗方法
全椎板切除减压、半椎板切除减压、椎板间扩大开窗、脊柱侧后方植骨融合术(PLF)、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LIF)、后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等
经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椎管度减压术
手术过程
体位:俯卧位,屈髋30度
定位:避开髂骨12~14厘米
麻醉:1%利多卡因20mL
穿刺置入工作通道
镜下处理要点
椎管狭窄需要磨除上位椎体后下缘、下位椎体后上缘、椎小关节前缘、黄韧带、后纵韧带
从对侧的小关节内侧缘开始椎管前缘减压,一直退回到同侧的小关节前缘
先进行硬膜囊腹侧的减压,再进行硬膜囊背侧的减压
注:上方图文整理自专家授课课件
更多骨科丁香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