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经验住院医生值班经验汇总第二部

2021-10-3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白癜风能否彻底治愈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646700.html

新朋友可以点击标题下面“医学之声”四个字订阅我们每天推送的医学内容。让我们一起每天进步一点点!!!   陆勇

 未测血压三误重症

下午4点半来一中年男子,一进门便右侧卧位躺在诊断床上,满头大汗,呼吸困难,用手捂住剑突部位连呼:“憋死了,憋死了!”听诊:右肺呼吸音低,心律齐,约70次/分,腹软。问有无压疼,病人不答。其妻说病人既往健康,半小时前突然出现上述症状,催做心电图。我也考虑是否有心肌梗死,但心电图显示正常。当时又疑自发性气胸,胸透显示正常。

 此时我才测血压,血压却听不到,病人休克了。立即给予吸氧,双管静脉滴注约半小时后病人稳定下来。我心想,这是个什么病呢?心率也不快,为什么会休克?重新检查患者腹部,中腹有压疼,无反跳痛,无腹肌紧张,我又考虑急性胰腺炎,做腹部CT,CT却显示肝脏多发占位(血管瘤),并肝被膜下血肿,此时才确诊患者为肝血管瘤破裂出血,立即转往普外科手术。

本例一再误诊,考虑以下原因:1.未测血压,漏诊重要生命体征。2.没有认真对待腹部检查,以至一误再误三误。

  河医院杨亚东

疑为胰腺癌原是结核

42岁的周大姐因腹痛不思饮食消瘦等,诊断为胰腺癌。前不久医院,进一步检查B超、CT等显示胰腺尾部占位,手术探查中,取胰腺病变组织活检,诊断却是胰腺结核。抗痨药物治疗18天,患者痊愈出院。

胰腺结核是一种继发病变,主要由血源性感染产生孤立的胰腺结核病灶,或通过淋巴血行播散感染发病。由于发病率低及临床症状各异,诊断困难。~年7月医院共接诊3例胰腺结核,均痊愈出院,经随访均未复发。此3名患者年轻,消瘦,有结核病史,血沉快,腹疼,腹部B超、CT检查均发现有胰腺改变,经手术证实。术前诊断困难,关键要想到此病,有其他部位结核及结核活动表现,注意到胰腺结核的可能,可在腹部B超、CT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确诊,可避免手术。对于术中证实本病,应积极去除病灶,术后进行严格而有效的抗痨药物治疗,还应随访。赵强、杨声瑞

灯光暗没发现贫血貌

一天凌晨2点多钟,来了一个病人,因外伤一侧尺桡骨骨折。我被叫起来给病人查了体,病人只感前臂痛,我警惕是否筋膜室综合征,但发现肿胀不严重,查体也无其他阳性体征,遂给予外固定,告诉他交钱准备手术。末了我又对护士说:“量个血压。”后来证实就是这句话起了大作用。护士马上就打发实习护士量去了。

我开好医嘱,草拟了首程,拿过病历一翻,啊,血压80/60mmHg!当时来不及问护士为什么这么低都不告诉我,就赶紧到了病床边。病人神志都有点淡漠了,一查胸部正常,腹部轻轻一穿,血!我赶紧一边联系,一边亲自送他到普外科去了,以至于普外值班大夫还以为是我的熟人。

切了脾,病人得救了。我心里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

今天写出来,算是给大家再提醒一下,查体要细,当时因为病房灯光昏暗,没发现病人有贫血貌。创伤要警惕多发伤的存在,必要时做诊断性胸腹穿刺。(柳叶)

主任的话让我汗颜

昨天来一病人行胸腹部透视。我嘱病人站上透视架,操纵机子上下查看,发现他左侧膈面很高,达到约左第3前肋水平且呈一个大泡影,心影纵隔也向右侧移位。我把病人申请单拿来一看,上写:跌倒后胸闷气憋。当时我马上想,这肯定是一个膈疝。为安全起见,我发了这样一个报告:考虑左侧膈疝,建议钡餐检查。

病人再次站上透视架,吞入钡剂。我把透视架放倒置水平,见病人左下的那个大泡很快就充满了钡剂,我心想果然是个膈疝,点了一张片,然后就发了报告。

第二天早上到科室,我把片子拿给大家看,没想到主任看后说,这个倒像是一个膈膨升啊,不一定是膈疝!你们看,这个大泡影上壁呈拱状,且壁较厚,如胃底的话一般没那么厚。

然后主任问我有没有在吞钡透视下旋转观察,有没有看到疝环?听到这里我一阵头晕,因为当时我根本就没往这方面想,看到那个大泡影充盈了钡剂就以为一定是膈疝。我赶紧就往外科跑,找到昨天开申请单的那个医生,可他告诉我说,医院了。他说从临床上考虑也不像膈疝。

我心想,还好没有做手术,不然就完了。医院看,如果是膈膨升,症状应当会缓和,也就会再次做检查。后来我拿片子找了数个医生会诊,结论都是膈膨升。

体会:我们不管什么时候接诊什么样的病人,都不能先入为主,一定要把思维拓宽,或许就会发现自己之前所想的竟然是错误的。

江西医院放射科刘桂超   丁香园/供稿

导尿也须严格操作

在临床日常工作中,导尿术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治疗手段。对许多排尿困难的病人,常需要进行这一操作来解除患者的痛苦。尽管简单,如果我们操作不细心,也会给患者带来痛苦。

前几天,我科收治了一个由外院转来的颈椎过伸性损伤的病人,入院医院因为脊髓损伤致小便功能障碍,并进行了导尿。第一次查房时,查体发现患者的包皮嵌顿,水肿明显。尿道口有脓性分泌物,即给予更换尿管,将包皮下拉恢复原位,每天做常规尿道口消毒处理,三天后明显好转。

尽管导尿是简单的操作,必须严格进行无菌操作;插完尿管后常规将已经翻起的包皮恢复原位,尤其对于包皮过长的患者,这点非常重要。 青医院魏见伟

治疗不能操之过急

刚刚进到消化科,对于做腹腔穿刺有着很大的热情,但是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却使我多了一分理智。

前几次做腹腔穿刺很成功,于是这一次上级大夫又让我给一位新入院病人穿刺。我开始准备,上级大夫说有腹水,但是我在操作前先叩诊了一下移动性浊音,这是测量大量腹水的常用方法。奇怪的是,我竟然没有发现声音的变化。又叩了两次,还是没有。转念一想,既然上级说有就做吧,反正以前做得挺成功。于是消毒铺巾,局麻进针。进针后却没有抽出液体,急了一身汗,这时上级医生进来,我忙说没有抽到。她变换了针道的位置,也没有成功。没办法,只好撤。回办公室后,上级把我好一阵批评,埋怨我为什么不等她来。后来做了腹部B超显示没有腹水。

通过这件事,我觉得一要相信自己的判断,二不要急于去做一些不太肯定的事情,拿不准要等待上级医生,不要自作主张。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孙蕾

问诊检查缺一不可

一次值班,来了一个20岁的未婚女子,当时是门诊医生看的,问她哪里不舒服,陪同来的人说她是睡觉时不小心从床上摔下来,现在有点头晕,其他无不适。量血压是/90mmhg,看她腹部是隆起的,像足月怀孕。问她是否怀孕,她说没有;问末次月经是什么时候,又是不知道;再一看她裤子和坐的凳子全湿了,像是尿裤子。这么大的人当然不可能是尿裤子啦,即考虑是胎膜早破,行妇检确诊,建议住院引产。因她未婚又不想要小孩,故拒绝住院,以签字为据。好在后来还是叫她在我科留察。

我和老师觉得没什么大问题,该处理的已处理,就回房睡觉去了。谁知刚睡下,护士就叫:“医生,不好了,刚才那个不肯引产的病人抽搐了!”我和老师立刻从床上弹起,马上想到可能是重度妊高症、子痫。跑去一看,病人双眼球固定,凝视,瞳孔散大,牙关紧闭,全身肌肉剧烈抽动,神志不清,血压/mmhg。此时陪她的人才说,她在宿舍就有这个表现,并因此从床上摔下,只是不知道这就叫抽搐。我们立即予以镇静、硫酸镁解痉、降压等处理,病人终于稳定下来,接着剖宫产终止妊娠,最后女孩平安出院。

病人是个打工妹,她对自己怀孕完全不知道。因此,一定要问清病史,必要的检查也一定不能省。   

医院黄碧瑗

有CT也要注意痰检

做住院医生时,我在门诊收治了一个病人。他清晨睡醒时突然发现右侧上下肢麻木,运动不灵活,伴有头痛和呕吐,言语含糊。他是一个伐木工人,曾多次食生螃蟹。入院时化验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是4%,绝对计数嗜酸性粒细胞是,大便中有蛔虫卵。入院时我就交代立即用别丁和喹啉治疗。治疗15天后病人神志清楚,能够行走。我们后送湖南医学院附一院观察16天,同意诊断脑型肺吸虫病。我们将此病例与附一院传染科医生发现的肺吸虫病共三例写出论文,发表在《中级医刊》。

虽然CT、B超等先进仪器常用来检查脑血管意外病人。但我觉得做痰液、脑液、血液等常规检查,往往更及时更可靠,特别是在基层更容易操作。此外,还要   患者住院三天后,我见到了她的床位大夫,询问了小女孩的情况。床位大夫告诉我:奇怪,小女孩从开始到现在一直没有胸痛的感觉”。我不知道小孩为什么多处肋骨骨折没有疼痛感,但通过这个病例我感觉医生的细心永远不是多余的。 (周忠亮)

今收一脑溢血病人,写完病历后,上级医生马上指出两个错误:①患者是昏睡,不是昏迷。因检查时,患者对呼唤时有反应,大声叫他名字有时能睁开眼并含糊答一声。②对疾病的诊断,不要写“脑溢血伴昏迷”,因为昏迷是一种症状名而不是疾病名,只要写“脑溢血”就可。

  对后一意见我还是有一点疑惑,因为我写昏迷只是对脑溢血的补充说明,如脑溢血伴右侧偏瘫、脑溢血伴失语等。我赶紧找出诊断学来看,对意识障碍可分如下几种:神志清楚、神志淡漠、神志模糊、嗜睡、浅昏迷、中度昏迷、重昏迷。

  对嗜睡的解释是:对语言尚有反应,能被唤醒,勉强配合检查及简单回答问题,停止刺激又入睡。

  浅昏迷是:对疼痛刺激有躲避及痛苦表情,但不能回答问题或执行简单的命令。

  而对后一种意见,诊断学说:要写已确定了的疾病名称。此外,还包括病因学、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包括功能分级)等项诊断,如同时患有几种疾病,应将影响病人健康最大或威胁病人生命的疾病列在首位。

  我自以为诊断学学得还可以,但真正运用到临床,才知学得并不扎实,写病历一定要严谨,对自己的每一项叙述,要经得起推敲,要抠字眼,除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外,一定要仔细认真地检查病情,总之做一个医生就是要仔细、仔细、再仔细!。

  (漆鹏)(丁香园)

那天我在轮急诊。晚上约9点半,一个30岁左右的年轻男子捂着上腹部进来了,我看他很是奇怪,脸色是红的,嘴唇却是白的,一进来就急不可待地说胃病又犯了。他一开口我就可以闻到浓浓的酒味。我心想这可能是个急性胃肠炎吧。

  翻开他的病历本一看,好家伙,一本子都开的胃药,多是“上腹部疼痛几几天”的主诉。他老婆说,这男子嗜酒如命,每晚必饮.当晚饮酒后突觉上腹部疼痛,不久就伴有恶心呕吐,吃胃药没效才来急诊。我翻翻前面的一些处方,有的还是本科老医师开的呢。接着就是查体,根据酒后上腹部疼痛,但是没有肌紧张,没有反跳痛,默菲氏征阴性。想了想,考虑急性胃炎。给了-2肌注,开了一些消炎药物,也没有留观,就让他回去了。

  没有想到,这名男子竟然半夜回来复诊,说回家后仍然腹痛,呕吐,受不了又回来了。

  这时我有点急了,会不会是其他内科病啊?还是常规作个心电图、抽个血吧。没有想到,心电图竟然是II、III、AVF三个导联的ST段明显抬高的。急忙以心梗收入心内科。越想越后怕,天亮了,赶紧去心内科看看,主管医生见到我就说:好家伙呀……

  第3天再去心内科看,心肌酶结果出来了,诊断为“急性心梗”。

  后来阵细想,第一次没有诊断出来的原因有:

1.这个病人太年轻了,我只想着心梗都是攻击老年人。

  2.患者病历本给我一定错误诱导,同时我也过分相信权威(老医生的处方)。

  3.归根到底是对“急性心梗”症状的多样性没有很深认识,只停留在“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并向左肩臂放射”,其实在内科书上还有其他的症状如恶心、呕吐的也不少,后来听老主任讲还有牙疼的。之后我总结了一些心梗容易被忽视的症状,让自己时刻记住:   1.上腹部疼痛并恶心、呕吐2.牙痛,颈痛,胳膊痛(左右均可,左为多)3.心力衰竭4.不断地喘息的5.不明的心律失常6心绞痛无法缓解的7.休克的我们刚从学校出来的住院医,最怕就是僵死于书本理论。要知道现实临床是千变万化的啊,这个住院医师日记就是一个很好的教材。 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二队银孟卓

那是个周末,一70余岁男性,清晨被家医院。查体是双侧巴氏征阳性,CT未见异常,就按脑血管病收入病房,二线交待的病情是脑干梗死,病人家属也没提供特殊病史,对患者病情也接受。

  过了半个小时,急诊查的血糖回来,只有2点几,就给病人推了20ml50%糖,病人竟然醒了,诊断低血糖。再次向家属询问病史,家属诉患者有糖尿病,几天前在一家诊所开了些治糖尿病的中药。这次昏迷前好像因为药物效果不明显,西药中药一块吃。自此,诊断明确,联系内分泌科,没床,继续治吧,挂了瓶10%的糖滴着。到了中午,患者出现烦躁,也没想到什么毛病,抽了个生化,两小时后生化回来,钾很高,好像是六点多还是七点多。赶紧复查,请会诊,降钾的治疗赶紧上。这时,病人的心跳停了,复苏也不成功,病人家属把用药的瓶子都拿走了,说要去化验,把我和上级吓的不轻。没想到风平浪静,一问说早就结账走了。

  回想起这个病人,治疗不及时是主要原因,低血糖时间太长,再就是治疗时糖给的太少,病人一直就处于低血糖状态,时间太长。从那以后,我必仔细问病史,对糖尿病特别   医院神经内科秦伟 丁香园供稿

年6月22日晚我值班,急诊室叫会诊一位腹痛病人。女性,41岁,脐周及下腹隐痛三天,伴恶心,无呕吐,无发热,无腹泻或便血。医院行子宫肌瘤射频治疗,手术后感觉可出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腹平,全腹轻度压痛,下腹明显,肠鸣音弱,立位平片显示数个小肠液平。血象及尿淀粉酶轻度升高。入院后第二天腹部症状体征加重,行急诊剖腹探查,术中见末段回肠与子宫前壁粘连,回肠及子宫前壁见一约1厘米穿孔,考虑由射频术引起,局部肠管充血水肿。思考:

  1.对于腹痛待查患者,病史采集很重要。我曾遇一位以肠梗阻表现的患者,后术中探查结果为鱼刺穿透近段空肠局部形成异物肉芽,从而导致肠管狭窄。

  2.腹痛原因未查明前,每天的临床观测需小心,腹部症状体征不能缓解或加重时,要当机立断手术探查,避免延误诊断导致纠纷。

  3.子宫肌瘤射频治疗的安全性值得我们注意。   殷颖

这是我毕业以后碰到的第一个胰腺癌病人,60岁的老年男性,刚开始入院是以恶心呕吐为主诉,门诊胃镜检查示胃窦部水肿,幽门无法通过,入院以后开始出现进行性黄疸,经过B超和CT确诊为胰头癌,梗阻性黄疸。

  请外科会诊认为已经失去根治机会,只能做减黄手术。我想起上研究生时有类似病人,导师曾拒绝了外科意见,通过十二指肠镜放置支架起到了减黄手术差不多的效果。于是我向主任提出能不能开展这项工作?

  主任同意了,但因以前没有做过类似操作,需到省会请专家来。我和家属商量了一下,告知专家出诊需要费用,家属同意了。   等专家来了以后,十二指肠镜进到了胃里,却无论如何通不过幽门——因为幽门受肿瘤侵蚀已经变形了——这时我想到了病人入院时的第一张胃镜报告单,如果能早一点想到这个问题,或者在腹部影像学检查出来以后,能够联想到肿瘤侵蚀的可能,病人就少花这些冤枉钱了。

  至今想到这个病人我都有点惭愧。蓝云

尴尬的“肠闭锁”

年10月24日晴

经过:今天上中班,天气不错,心情也不错。中午12点,我准时来到病房交接班。交班医师告诉我,刚刚转来两个患儿:双胎、早产,均是肠闭锁。我一听,头就大了三圈,看来紧张的工作又要开始了。接完班,我就到病房,询问病史,孩子的奶奶正在照顾两个小孙子,刚刚经历了人生的大喜大悲,老人显得有点迷惘。患儿孕35周,2小时多前行剖腹产,轻度窒息,遂转入NICU,急诊行胸、腹片后,提示:上腹少许充气,下腹密实影,考虑肠闭锁。于是又从NICU转入儿外科。检查完了两个小孩,没发现其它的特殊症

状和体征。“生后2小时摄的X线片”,我心猛地一惊,起了疑惑。到放射科看了一下片子,恰如他们报告描述的那样。我提出了心中的疑问:“是不是生后时间太短,肠管还没正常充气?”放射科一高年资医师看了我一眼,不耐烦地说:“就这样,我们见得多了。”顺便还拿起另外一张新生儿的X线片让我“学习学习”。再争是没什么意义了,但我还是坚持我的想法,小心地提出下午再复查的建议。

下午4点,在我的要求下,带着两个小孩做了腹透,满腹均匀的充气证实了我的判断,那位对我不屑的高年资医师满脸的尴尬,孩子的家人则喜出望外。

心得体会:掌握专业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新生儿出生后肠管充气是有一个过程的,不同情况的小孩所需时间也会有所不同,这两个小孩,是双胎,又早产、轻度窒息,肠管蠕动功能要差些,所以充气时间就会长些,因此我们临床工作中一定要具体事情具体对待,不能搞“一刀切”,另外也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放射科某医师的“武断”、NICU某医师的“人云亦云”对我们临床医务人员都是一个很好的提醒。LT_DOC(雷沺)

急腹症: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年6月20日小雨

经过:晚上值班接消化科电话急会诊,匆忙赶到后见患者为女性,75岁,当天下午4时许突发剧烈腹痛,呈持续性,呕吐咖啡样内容物3次,解暗红色血便4次,既往有风湿性心脏病并心房纤颤史,有2次股动脉栓塞切开取栓术史,查体发现左下肢已截除,双腹股沟

见切口疤痕,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见肠型,肠鸣音弱。因症状与体征不相符,请示三线班后指示立即行增强核磁血管造影(MRA)检查肠系膜上动脉,同时做好术前准备,1小时后MRA报告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急症手术发现肠系膜上动脉根部扪及血栓,全

部小肠颜色苍白,肠管细,肠系膜动脉无搏动,未见明显肠管坏死。切开取栓后肠系膜动脉搏动恢复。

心得体会:临床上在诊断急腹症时思维要广一点,对于有房颤及栓塞史的病人应考虑到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特别是症状与体征不符时更应高度怀疑本病,而且应该争分夺秒地争取时间手术,否则后果不堪设想。crysun(郭朝阳)

业精于勤,行成于思

年2月17日晴

我是一名年轻的眼科医生,1年前值班时会诊的一个内科门诊病人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病人主诉“双眼视物不清6小时”,我为他作了眼科常规检查:双眼视力均为1.2,眼前节、眼底、眼压均在正常范围。此时我可以告诉患者“眼部未见异常”,但直觉告诉我“视物不清”的背后似乎隐藏着什么。3年的眼科临床工作已经让我养成了一种独特的诊疗思维,那就是一定要通过自己的问诊和检查,有理有据地解释患者的主诉,而不能主观臆断。就这个病例而言,视物不清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可以包括中心视力的下降、视野的缺损、色觉的异常等。于是,我进一步检查视野,提示双眼左侧视野同向偏盲(黄斑回避)。追问病史,患者诉“6小时来还有右枕部头疼等不适”,并出示了刚做的头颅CT。尽管报告提示头颅CT平扫未见异常,但我依据自己的问诊、检查,分析患者存在颅内病变,并累及视交叉之后的视路,所以建议病人检查头颅MRI。果然,MRI报告右枕叶及左小脑半球多发亚急性期脑梗死,该病人当即住院接受治疗。两周后复查,视野缺损基本恢复。

liang_wei_feng(梁卫丰)

致人死地的“寻常咽痛”

6月12日多云

经过:本月的一天,刚查完房,天气有些闷热,此时,一位以前经常来住院的老病人又来了。患者是一位65岁个子高大而又胖胖的老头,原有心绞痛病史,长期服用抗心绞痛药物,经常提着个装有病历卡及药瓶药盒的尼龙袋到门诊开药,医生护士都很熟悉。本次因低热、咽痛伴活动后胸痛2天于晨9点入院,查体:体温38℃,神志清楚,呼吸平顺,咽稍充血,扁桃体无肿大,两肺呼吸音清,无啰音,心界不大,心率88次/分。ECG示左胸导联ST轻度压低,T波低平。接诊医生诊断上呼吸道感染,冠心病、心绞痛,给予抗感

染及对症支持治疗,并予以常规的抗心绞痛药物口服,并嘱严密观察病情。至当日中午12时患者出现咽痛不能缓解,并有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值班医生立即请二线医生会诊,一看该病人口唇发绀呼吸急促,声音低沉,第一感觉是个急性喉炎,立即给予地塞米松10mg静注,同时请麻醉科、耳鼻喉科紧急会诊,可是还是已经晚了!病人很快神志不清呼吸停止。气管插管时才发现会厌水肿明显并阻塞喉口,根本插不进去——急性会厌炎!几乎同时耳鼻喉科主任行气管切开,但仍回天乏术,家属号啕大哭,在场所有抢救人员也是感到惋惜。

心得体会:该病例虽然诊治没有问题,病情观察和抢救也很及时,但病情演变迅速,综合抢救无效死亡。需要注意的是,五官科中有两种疾病病情可迅速发展致死:急性喉炎和急性会厌炎,后者比前者更厉害,发展更快,很快可导致窒息死亡。而这两种疾病很有可能在急诊内科首诊,时刻小心!此例病人让我深深体会到:①急诊医生知识面要宽广,对各个科的疾病尤其是急重症要有一定的认识。②病情观察要仔细特别是在对疾病初步诊治后,疾病的演变往往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比如上例病程中逐渐出现了吸气性呼吸

困难,有三凹征表现等。③自己吃不准的要积极请它科会诊。

pgh(潘公华)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甲状腺功能减低长期误诊为慢性乙型肝炎

年3月15日阴

经过:今天我值班,中午11点30分准时来到科里接班。副班医生将危重病人和新入院的患者给我做了简短介绍,她说:“其他患者无特殊变化,新入院的11床是一个慢性乙肝患者,我已对他做了相应处理”,说完后就急急忙忙下班了。看过重病人以后,我带着听诊器来到11床患者的床前。患者男性,只见其精神萎靡,颜面苍白,声音低微,似乎病情较重,感到与一般的慢乙肝患者有所不同。进一步询问病史得知患者41岁,会计,主诉:乏力、四肢、颜面憋胀、肝功能异常10个月,加重1个月。于10个月前开始出现乏力,医院就诊,检查肝功能及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结果为:ALT86U/L,AST65U/L,GGT(谷胺酰转肽酶)72U/L;乙肝五项:HBsAg、抗-HBe和抗-HBc阳性。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先后在2家医院就诊共住院90余天,均按乙肝给予保肝治疗,肝功能始终不见好转,临床症状不见减轻,且进行性加重,出现高度乏力,颜面四肢憋胀,声音嘶哑而到我院诊治。

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轻而临床表现较重,用慢性乙型肝炎难以解释,当即对诊断产生了怀疑。从临床表现看倒是很像甲状腺功能减低,于是检查血清T3、T4、FT3、FT4和TSH。

该患者甲状腺功能相关检查结果:T3、T4、FT3、FT4均严重减低,TSH明显升高,甲状腺微粒体抗体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阳性(均经复查)。最后诊断为:①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②慢性HBV携带者。给与口服左旋甲状腺片治疗(未用任何抗病毒和保肝药物),患者临床症状逐渐减轻,住院20天肝功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出院,门诊长期口服甲状腺素片替代治疗。定期随访1月肝功未出现过异常,坚持正常工作。

心得体会:①正确的思维对一个临床医生非常重要,当临床表现与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不符,治疗效果不佳时一定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想还有没有其他病因,绝对不能牵强附会,先入为主,不要被别人的诊断所迷惑。该患者的临床表现并不符合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但在外院和我院的首诊医生并没有深究。②成年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会出现肝功能异常及其他器官损害,必须引起注意,其主要见于有粘液性浮肿的患者,引起肝损害的原因可能与肝组织中的粘多糖沉积有关。中国人乙肝病毒携带者约占普通人群的10%,一部分其他疾病患者可能也会有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阳性,但不一定都是乙肝,若伴有肝功能异常时一定要注意鉴别,要克服专科医生“管状”视野、单项思维、先入为主等容易犯的错误。③终末期肝病常会出现甲状腺素减低,应注意与“甲状腺功能减退”伴肝功能异常鉴别。甲状腺与肝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肝脏是T4脱碘转化为T3的重要部位。肝脏疾病时,常有明显的甲状腺激素代谢紊乱。肝硬化、肝癌、肝功能衰竭等终末期肝病患者T3降低较常见,严重者T4水平亦降低,也应引起注意。

dongliangli(李东良)

关于SARS的记忆

年4月28日阴

4月28日,我的SARS隔离纪念日。

站在台历前,思绪又闪回三年前……

我所在的城市对SARS的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dwdxd.com/jszz/122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