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的评定
2016-11-26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脊髓损伤的评定1:脊柱功能:支撑躯干,保护脊髓。25个脊椎颈椎7个胸椎12个腰椎5个骶椎1(5节)个2:脊髓功能:神经活动的上传下达30个节段,长45厘米颈髓8节胸髓12节腰髓5节骶髓5节脊髓神经:豆腐样组织脊髓包膜:坚韧的组织3:脊髓损伤定义损伤程度:完全性不完全性损伤平面:截瘫四肢瘫4:损伤程度评判标准A-完全性损害。骶段无任何感觉运动功能。B-不完全性损害。神经平面以下(包括骶段)存在感觉功能,但无运动功能。C-不完全性损害。神经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并且大部分关键肌的肌力小于3级。D-不完全性损害。神经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且大部分关键肌的肌力大于或等于3级。E-正常。感觉和运动功能正常。不完全损伤:存在骶段保留:脊髓骶段保留部分感觉和运动功能,骶部感觉--肛门粘膜皮肤联接处和深部肛门感觉,运动功能--肛门外括约肌自主收缩完全损伤:无骶段保留5:脊髓休克脊髓受到外力作用后短时间内脊髓功能完全消失时间一般为数小时至数周,偶有数月之久,不意味完全性损伤此期间无法对损害程度作出正确的评估,脊髓休克消退以后中枢神经系统实质性才能表显,脊髓休克不是预后征象。6:判断脊髓休克的指标:球-肛门反射:激龟头(男)或阴蒂(女)引起肛门括约肌反射性收缩,提示脊髓休克已经结束。部分保留区:仍保留部分神经支配的最低神经平面、皮区和肌节,记录身体两侧的部分保留区域的受累平面,本术语只用于完全性损伤。临床综合症-中央束综合症:常见于脊髓血管损伤,血管损伤时脊髓中央先开始发生损害,再向外周扩散上肢运动神经偏于脊髓中央,下肢运动神经偏于脊髓外周,造成上肢神经受累重于下肢,患者有可能可以步行,但上肢部分或完全麻痹。临床综合症--半切综合症:常见于刀伤或枪伤,脊髓损伤半侧,温痛觉神经在脊髓发生交叉--损伤同侧肢体本体感觉和运动丧失,对侧温痛觉丧失.临床综合症--前束综合症:脊髓前部损伤,损伤平面以下运动和温痛觉丧失,本体感觉存在.临床综合症--后束综合症:脊髓后部损伤,损伤平面以下本体感觉丧失运动和温痛觉存在,此症最为少见.临床综合症--脊髓圆锥综合症:脊髓骶段圆锥损伤和椎管内腰神经损伤,膀胱、肠道和下肢反射消失,偶尔可以保留骶段反射(球-肛门反射和排尿反射).临床综合症--马尾综合症:椎管内腰骶神经根损伤,引起膀胱、肠道及下肢反射消失,不规则神经平面,疼痛常见、显著大小便失禁.临床综合征--脊髓震荡:暂时性和可逆性脊髓或马尾神经生理功能丧失,见于只有单纯性压缩性骨折,甚至放射线检查阴性的患者,脊髓没有机械性压迫/解剖损害,脊髓功能丧失是由于短时间压力波所致,缓慢恢复过程提示反应性脊髓水肿的消退,病人可见反射亢进但没有肌肉痉挛。神经平面:脊髓具有身体双侧正常感觉、运动功能的最低节段左侧感觉节段、左侧运动节段右侧感觉节段、右侧运动节段感觉关键点:C2枕骨粗隆C3锁骨上窝C4肩锁关节的顶部C5肘前窝的外侧面C6拇指C7中指C8小指T1肘前窝的尺侧面T2腋窝T3第三肋间T4第四肋间(乳线)T5第五肋间(在T4与T6之间)T6第六肋间(剑突水平)T7第七肋间(T6与T8之间)T8第八肋间(T7与T9之间)T9第九肋间(T8与T10之间)T10第十肋间(脐水平)T11第十一肋间(T10~T12之间)T12腹股沟韧带中部L1T12与L2之间上1/3处L2大腿前中部L3股骨内上髁L4内踝L5足背第三跖趾关节S1足跟外侧S2腘窝中点S3坐骨结节S4~5肛门周围(作为一个平面)运动损伤平面:最低的正常运动平面,身体两侧可以不同,每个节段的神经根支配一块以上肌肉,大多数肌肉受一个以上神经节段支配,肌力为3级的关键肌确定运动平面,该平面以上的关键肌肌力必须正常.关键肌:神经定位,可在仰卧位检查,运动平面积分:增加评估可比性,肌力0~5分,然后将所得的分值相加,正常者两侧总积分为分。上肢关键肌:C5屈肘肌(肱二头肌,旋前圆肌)C6伸腕肌(桡侧伸腕长肌和短肌)C7伸肘肌(肱三头肌)C8中指屈指肌(指深屈肌)T1小指外展肌(小指外展肌)下肢关键肌:L2屈髋肌(髂腰肌)L3伸膝肌(股四头肌)L4踝背伸肌(胫前肌)L5长伸趾肌(趾长伸肌)S1踝跖屈肌(腓肠肌、比目鱼肌)腱反射与脊髓节段相应的反射弧:C5:肱二头肌反射C6:旋后肌反射C7:三头肌反射L3:股四头肌反射S1:腓肠肌反射S2~4:球-肛门反射脊髓损伤的直接后果:身体瘫痪-不能活动感觉麻痹-感觉丧失或感觉异常骨关节功能障碍大小便控制障碍性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郑金光本科康复治疗师长期从事中风,脊髓损伤的康复工作,有丰富的治疗经验。每天一则康复知识的努力,为您的健康铺路。——医院康复医学中心责编:郑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