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导尿对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作用

2017-6-19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患者脊髓受损后,由于膀胱平滑肌麻痹,排尿反射功能丧失或膀胱括约肌功能丧失而引起尿潴留,长时间可引起尿路感染、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妨碍并延迟膀胱反射功能的建立。所以对脊髓损伤患者而言,尽早实施正确的泌尿处理,不但可有效防止泌尿系感染,而且还可避免因膀胱过度膨胀引起的逼尿肌受损,从而改善膀胱功能。

绝大部分脊髓损伤患者都会出现尿潴留,临床上必须采用导尿术引流尿液。传统的留置导尿管法尽管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尿潴留症状,但是长期留置导尿管却存在一些危害,主要包括:(1)因尿管的机械刺激使膀胱尿道无菌状态受损,易引起泌尿系感染或形成结石,反复发生泌尿系感染则易引起肾衰竭,甚至导致脊髓损伤、患者死亡;(2)长时间留置导尿管会导致患者膀胱失去储存尿液的功能,因长期缺乏收缩、扩张的刺激,很易引起膀胱发生纤维化和挛缩,使膀胱很难恢复尿液储存的功能;(3)长时间留置导尿管也不利于患者出院后进行日常护理。

近年的相关研究表明,利用间歇导尿法不但可以降低尿道感染发生率,而且还有助于膀胱功能有效恢复,目前该方法已经成为了临床中最常用的膀胱管理方法。该方法可以促进脊髓受损患者排尿功能的恢复,使患者的膀胱残余尿量降低;严格依照饮水计划饮水,防止膀胱膨胀过度,而膀胱周期扩张还能够刺激膀胱功能的恢复;不仅可以预防患者膀胱内压力的增加,也可以适当的充胀膀胱以确保黏膜血运充足,降低感染概率;避免了长时间留置导尿管造成的并发症。与传统留置导尿法相比,间歇导尿法克服了其缺点,该方法能够获得接近生理性的最佳状态,可以防止患者膀胱的过度充盈,降低患者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降低膀胱残余尿量。

中国医院康复科李华等经过临床研究,发现间歇导尿组患者的自主排尿时间、残余尿量以及膀胱容量均明显优于留置导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此外,间歇导尿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尿路感染发生率也均明显优于留置导尿组。故提示间歇导尿法对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更好,且安全性更高。

总之,间歇导尿能够使脊髓损伤患者较快地恢复自主排尿的功能,减少残余尿量,增大膀胱容量,临床疗效好;还可有效降低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安全性高。

本文摘自《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作者:李华,李彬,徐爱华,吕晓颖,孙永新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好文章要跟大家分享哦!最专业的导尿知识,请







































北京治疗白癜风专业医院
复方卡力孜然酊效果怎么样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dwdxd.com/jszz/63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