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就一辈子瘫痪了吗答案不是的

2017-10-15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脊髓神经损伤对身体和心理方面造成十分巨大的影响,脊髓功能的丧失会影响自主活动(如呼吸)和思考控制的活动(如驾驶),运动及感觉功能也可能会丧失。

脊髓神经无须受损伤或断裂就可造成功能丧失,大部分脊髓功能异常的病人,脊髓神经是完好的。

脊髓神经损伤通常分为下列几种:挫伤或脊髓神经的碰伤。脊髓神经的压迫损伤。撕裂伤或破损(如枪伤)。脊髓中央症候群。脊髓神经完全断裂(少见)。

症状:当脊髓神经损伤发生后一段时间,脊髓神经会肿胀,脊髓神经损伤位置以下的功能会永久性或暂时性丧失,大部分要视损伤的严重性而定。

包括运动、感觉功能损失或异常,神经可以借这些功能来传送讯息到肌肉、肌腱、关节及其他器官。

脊髓损伤造成运动与感觉功能的障碍,影响日常活动,容易造成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及反射增强等併发症。物理治疗的早期介入,可以指导适当的运动与处理方式,减少或预防併发症的发生。所谓「物理治疗」是指利用各种运动,徒手操作和医疗器材(具声、光、水、电、热的性质)来评估和治疗病患,使患者发挥现有最大的功能,尽量达到独立自主的生活,甚至可早日回到工作岗位,参与社区的活动。

物理治疗

一般将脊髓损伤病患的物理治疗分为四个阶段,如下:

第一阶段:卧床期脊髓损伤的初期,为了固定脊椎,须卧床休息一段时间。在此急性期,物理治疗的重点在于预防併发症及维持脊椎的稳定性。所以,家属可配合物理治疗师,注意下列事项:

呼吸方面---建议患者使用鼻子吸气,再用嘴巴吐气的腹式呼吸方式。如果有痰,用手掌成杯状扣击后,再按压肚脐的上方,协助吐痰。

摆位与翻身---平躺或侧躺时,注意脊椎的稳定性。为受压而产生褥疮。在肩膀,腰,小腿下方可放枕头,让关节的骨头突起处悬空。而且要每两小时翻身一次,採用树干式翻身,使头、肩膀、与臀部成一直线,一齐翻动,没有扭转。

关节活动和选择性肌肉重量训练---受伤后24小时,一切生命迹象稳定,即可开始手脚等各关节的被动运动,并且尝试残存肌肉的自主性收缩运动。注意不要牵扯到受伤部位的脊椎。

第二阶段:离床初期

克服姿位性低血压---早日练习坐姿或垂直站立的姿势,可採用倾斜床或直立式轮椅练站,但依医师建议戴颈圈或穿背架。高位受伤者最好穿长筒式弹性袜及束腹,减少血液堆积在下肢及腹部。

低强度的肌力与耐力训练---使用砂包等重物,做低次数的(5-10下/回)的运动,可以增加肌力。使用手摇机,或脚踏车做5-10分连续性运动,可以增加耐力。此阶段的运动强度,由小到大,採渐进方式。

开始翻身及转位等基本动作---翻身及转位是日常生活所必需,此时练习自我翻身,坐起,及转位到轮椅。颈髓患者用臂力及头颈控制,配合辅助器材,例如:床沿扶手及转位板等,达到自我完成动作的目标。如须他人协助,可採单人或双人法。开始推轮椅或步行训练---颈髓患者使用轮椅可改装轮圈,以利手控制不良的操作。而胸腰髓患者,考虑做长腿支架,在平行杆内练站或走路。

第三阶段:住院积极训练期积极的肌力与耐力训练:此阶段强调最大体能训练。可用各种健身设备,运动30分至两小时。并且加强各种垫上运动,经由仰卧,俯卧及跪姿的练习,可增加感觉迴馈的刺激,促进恢复。步行与上下阶梯训练:可选择不同的助行器,例如:四脚助行器,腋下拐或前臂拐等,做平地爬坡及上下楼梯的练习。家中设备也要开始改造,尽量成无障碍的环境。

第四阶段社会调适期

居家运动:日常运动强调关节牵拉运动(拉筋),将身体各关节往各方向做3-5秒的牵拉,增加柔软度。做拉筋动作也可降低痉挛或疼痛。社区活动:参与协会和的社区的活动,与他人交换意见,于互动中,会更清楚如何处理困难。

并发症的处理:患者经常困扰的问题有尿道感染、痉挛、疼痛、及呼吸困难等。经常尿道感染者,可服用维他命C及养成定时解尿的习惯。痉挛表示肌肉张力太强,除冷热水疗外,可见做拉筋运动,动作要慢,不宜快。有疼痛时,可用冷热敷,按摩,有的患者使用针灸,经皮电刺激(TENS)也有改善。颈髓损伤患者容易呼吸困难,可练习唱歌或吹气以增加肺活量。

展望:由于科技进步,各种医疗技术及辅具的提升,解决不少困难。不过,脊髓损伤是需常期医疗,物理治疗提供保守性的疗法,患者还需培养正确的自我照顾及运动的习惯,来改善生活的品质。

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转载需说明出处,违者必究!

-------医院-------

医院

  了解更多康复资讯,请

手机







































白癜风治疗的较好办法
北京那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dwdxd.com/jszz/74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