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府合作栖霞康复医患融合促进行动和脊髓
2018-6-2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4月17日,医院栖霞康复院区院长许光旭和康复团队的指导与组织下,院府合作栖霞康复医患融合促进行动从南京出发,来到了镇江市风景宜人的南山公园。前一天刚下过雨,南山公园的空气新鲜湿润。弯曲的盘山路上有一只欢乐的轮椅队伍吸引了不少游人的目光。14名脊髓损医院栖霞康复院区副主任治疗师蔡可书的带领和康复治疗师的陪同下,走进大自然,体验户外活动的乐趣。小伟是轮椅队伍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去年11月29日,家住江阴市还在上小学六年级的小伟毫无征兆的突然无法行走,医院后得知,原来小伟由于血管瘤伤及脊髓神经导致了双脚已经不能再走路了。焦急的小伟父母千里寻医把孩子送到了北京进行了手术。手术顺利度过了,接下来还要进行康复治疗,高额的康复费用再加上离家实在太远,这个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顿时陷入了窘境。经过多方打听,离家医院栖霞康复院区就有很不错的康复条件,过完了新年,妈妈就陪着小伟一起搬了过来。妈妈说,小伟是一个很爱学习的孩子,当他得知自己可能下半生都将要在轮椅上度过的时候,哭着央求妈妈送他去学校上学。许光旭院长和康复专家们一直鼓励他勇敢的重拾书本,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学校的老师也特意打来了电话。温暖的关怀让小伟再次振作起来,现在的他一边刻苦的进行着康复训练,一边拿起了久违的课本。35岁的谭大哥在三年前由于车祸造成了“胸十二爆裂性骨折”脊髓损伤,医院救治后,医院康复中心机关病区进行康复治疗。“那时候康复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既漫长又枯燥的过程,治疗师不停地跟我说加油、努力,听多了烦人。”这是谭大哥回忆起刚去机关病区时的感受。心身的双重创伤不停地折磨着他和家人,虽然谭大哥之前是大家的开心果,但是现在没有人敢跟他开玩笑,就怕不小心触及他的情绪。年5月,医院回到了自己的家。回家后谭大哥并没有放弃,依然在简陋的条件下坚持自我。他说:治疗师曾经嘱咐过自己,康复只有进步和退步,不存在保持原样,你只有不停的练,才可以成为你想变成的样子。年5月谭大哥出现尿路感染,再次医院,入住栖霞康复院区。谭大哥自述,入院是为了治疗感染,以许光旭教授为主的康复团队,给了他极大的鼓励跟信心:“他们教会了我翘轮椅、上台阶等之前没有接触过的技巧,还带我认识了很多身残志坚的病友。出去走走,世界还是那么美好,人来人往,我和他们并没有什么不同。”像小伟和谭大哥一样,每个患者都有自己的故事,但是在这风景宜人的南山公园,大家仿佛忘却了疾病的痛苦和生活的繁琐,尽情的嬉闹、合影,全身心的投入到大自然的环抱中。医院栖霞康复院区副主任治疗师蔡可书介绍到,使脊髓损伤患者更多的社会参与是康复的终极目标,医院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得到轮椅生产企业的帮助与活动安排。在活动组织上,我们也考虑到了由于都是脊髓损伤需要坐轮椅的患者,在上下车、旅游路线上,都做了精心的设置,除了病人家属的陪同,都有专门的康复治疗师一对一进行指导。我们希望每个患者都能够建立起康复的信心,对生活的信心。还有精彩花絮哟~
栖医君
大家一起交流轮椅车上的生活经验给爱人拍一张照片:你依然那么美空气新鲜心情如此美丽治疗师齐心协力转移四肢瘫痪患者干杯吧朋友们我用强壮的胳膊撑起你的世界脊髓损伤小伙伴们,加油!供稿:秦义婷褚荣佳
摄影:秦义婷褚荣佳
编辑:褚荣佳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