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之ldquo过来人rdqu
2021-3-5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7月18日,在这炎热的酷暑季节,新医大一附院康复治疗师团队成功组织筹划了第二次脊髓损伤患者经验交流会,本科室医务人员邀请了远道而来的五位特殊“志愿者”和康复医学科脊髓损伤患者及家属,共同搭建心灵的桥梁。
本次交流会由康复医学科神经康复组严会荣组长主持,康复医学科黄海霞副主任致词。黄海霞表示,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将康复理念深入到每个患者心中,让康复方法带给他们新的希望,让患者更好的融入社会。目的是为了解决患者们心中的疑虑和生活中具体的困难,将脊髓损伤这个特殊的群体构建成为一个家庭,让每位患者知道有这个大家庭在身后支持、帮助、鼓励他们,让他们不再感到孤单与无助。
这次交流会的特殊的志愿者分别是涂晓东、常志凯、陈凤华、李莉、江玲,他们中有从我院康复科走出去的患者,也有从我们搭建的这个平台认识成为朋友的患者,他们都曾经给予身边人莫大的鼓励和帮助,是脊髓损伤病友们不折不扣的“老前辈”。他们与在院的脊髓损伤患者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并进行经验交流,从个人经历、融入生活、技巧展示、建立沟通、互帮互助等几个方面为病患、家属及医务工作者逐一诠释,将这种大爱无疆的互助精神传递下去。
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是指由于外界直接或间接因素导致脊髓损伤,在损害的相应节段出现各种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障碍,肌张力异常及病理反射等的相应改变。脊髓损伤的程度和临床表现取决于原发性损伤的部位和性质。可分为原发性脊髓损伤与继发性脊髓损伤,前者是指外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脊髓所造成的损伤;后者是指外力所造成的脊髓水肿、椎管内小血管出血形成血肿、压缩性骨折以及破碎的椎间盘组织等形成脊髓压迫所造成的脊髓的进一步损害。
作为后天脊髓受损的残障群体,脊髓损伤患者受伤后要面对终生的残疾和数十种并发症的困扰,由于身体功能的部分或全部缺失,导致生活不能自理,同时造成心理自卑、焦虑、以至自杀倾向、害怕回归家庭等心理障碍。
然而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康复训练及护理,可以提高脊髓损伤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的信心与决心,对于这一群体和其亲属,社会还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 本次演讲的第一位志愿者叫涂晓东,他最具有代表性,讲述了自己从一个社会人转变为一位脊髓损伤患者,再从一名患者转变成一名社会人。从心里不能接受到积极阳光的面对一切的亲身经历,让他感受到了人生的真谛。他鼓励所有病人说:如果自己流下一滴泪水,家人就会在背后流下十滴泪水;如果自己每天开心的微笑,家人在身后会得到十倍的安慰。之后,他为患者展示了生活中的一些转移技巧,并分享了目前在家中的日常生活安排,早晚下班可以独立开车回家(车辆经过相关部门要求改装,本人已经具有国家相关车辆驾驶要求C5驾驶证件),每日接送孩子上学,周末还会带着一家人出去郊游和冬季滑雪。通过康复训练,生活并没有因损伤而受到限制,依然和身边人一样生活的十分幸福,大家听的津津有味。
第二位演讲者常志凯是-----------一位被重新唤醒的坚强斗士,他因高位胸椎第2节段的完全性脊髓损伤导致躯干及双下肢瘫痪。作为一个中年男人受伤初期时无法接受这样沉重的打击,对自己和家庭都充满强烈的负罪感,情绪消极,一度想放弃自己。在医院康复的过程中也处于持续低迷的心理状态——康复训练不配合、康复护理不重视、对于生活不抱有信心、总认为后半辈子需要别人来照料生活,心理治疗也没有什么起色。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参加了一个脊髓损伤团体活动,在活动中他见到了成百位与他有同样病情的病友,与他们接触之后,常志凯像获得了重生一般,努力康复训练,积极面对生活,挽回了自己也挽回了一个家庭。由于他本人认识到康复的重要性有点晚,致使本可以避免的脊髓损伤的后遗症和并发症,比如双下肢肌张力较高、肌肉有部分挛缩、关节活动受限和不同程度的变形、脊柱侧弯等,因此他再三叮嘱在院的患者要积极配合主动康复。
第三位演讲者带着一顶绚丽的棒球帽,穿着十分潮流,是位格外引人注意的漂亮姐姐,她就是陈凤华。平日里组织各种公益活动,她在群体里非常活跃,经常与地州的患友们进行交流,传播很多康复训练及生活上的科学理念和经验,这个圈子里面大家都熟知她。随后她为大家展示了早前去北京“新起点”损伤联盟学习回来的成果:有轮椅技巧翘轮、通过障碍、轮椅上减压、轮椅上有氧呼吸运动及弹力带的使用和技巧。在坐的所有病友们一起与她互动,相互操练,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和希望的微笑。
第四位是康复医学科的老朋友李莉,她最近在家做一名合格的“全职太太”。她骄傲的说,每天的一日三餐都是由她亲自为家人烹饪的,包括饭后餐具的收拾也都由她独立完成,时间上并没有和伤残前差多少,业余时间还在学C5驾驶证件,目前已经学习到了尾声,即将成为一名合格的小轿车驾驶员了。这样方便了自己去超市购物、周末与家人出去郊游等等,一点也不比别的“全职太太”落下。她体会最深刻的是家居环境的无障碍改造,为在坐的患者详细的说明了家中每个房间的布置、家具的设计细节,将长期以来总结出来的生活经验无私的分享给大家,本次活动她是从天山花园的家中独自驱动轮椅近3公里来到交流现场。
最后一位讲演者,是不完全脊髓损伤的患者——江玲,她首先给大家展示了自己长期康复训练的成果:目前已能在“助行器”的帮助下,独立完成社区性步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每一次向前跨步的背后,都涵盖着她的泪水、汗水和强大的内心动力,这种信念和努力不能不让人为之动容,她的行为鼓舞着在坐所有病患及家属,大家不禁为她响起了赞许的掌声。
在到病友讨论环节,五位演讲者和住院患者及家属,对后期康复及家中护理等进行了交流与答疑,整个活动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进行。黄海霞主任总结到:“我们要以一附院康复医学科为中心建立起一个脊髓损伤患者康复之家,用现代的网络技术,以医联体的形式构建一个全方位平台,医院走出去的患者依然能受到 稿:邱辰铖 田冲
责任编辑:吴 薇
主 编:贺 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