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急救创伤之止血包扎
2021-1-8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嗨,新朋友,老同学,大家十二月好!
意外事故导致的创伤现场,若于现场采取及时正确的救护措施,能避免二次伤害,促进复原,挽救生命。结合近期课程,结合红会相关包扎图片,今天来和大家一起复习创伤急救的四大救护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中的前两项。?
嘿嘿,其实个人更喜欢这篇:『简急救』创伤之止血与止血带
但是,为了治愈拖延症,这一篇简简决定:先完成,再完善。
嘀嘀咕咕滴说,本贴图文巨多,大半来自网络,也有些是个人经验,欢迎大家勘误指正。如果其中个别素材对您有用,拿走不谢。
????院前急救针对现场检伤,无论是群体性,还是个案,通常采用简单实用便捷的“五步检伤法”:
A气道:首先判定呼吸道是否通畅。
B呼吸:观察是否有自主呼吸、呼吸频率、呼吸深浅。
C循环:检查桡、股、颈动脉搏动,以及有无活动性大出血。
D神经:检查意识状态、昏迷程度评分。
E充分暴露:发现危及生命或正在发展为危及生命的严重损伤。
包扎要诀:动作要:快、准、轻、牢创伤救护“五不”原则:不摸、不冲、不取、不送、不上药包扎目的:压迫止血、保护伤口、防止污染、减少感染、减轻疼痛、固定敷料和夹板、利于转运。包扎用品:如创可贴、尼龙网套、绷带、三角巾及就地取材的干净衣服、毛巾等,在没有绷带而必须急救的情况下,可用衬衫、手帕、床单(撕成窄条)、长丝袜等代替绷带包扎。
当遇到活动性大出血的伤者,需立刻采取的救治措施就是:充分暴露、精准按压,也就是:哪里出血按哪里!在救护他人之前,请先确保自己的人身安全及做好必要的个人防护。除此之外,要根据伤员的综合情况,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酌情报警。徒手指压止血法:将多块无菌敷料叠放于伤口上方,以手用力按住。如现场没有敷料,要迅速找到替代品,譬如将伤者衣服剪开或撕开,这样既充分暴露伤口位置,又可及时获得止血包扎的代用材料。加压包扎止血法:当使用徒手指压止血法不能有效止血时,应采用加压包扎止血法。徒手指压/加压包扎止血法操作流程:操作前应评估环境,确定环境安全,然后向伤者表明身份,征求其同意。
稳定伤患情绪,让伤者坐或躺下、抬高受伤肢体;期间与伤者保持交流,安抚及了解受伤机制和个人信息;
检查并判断伤情,脱下或剪开伤者衣服,暴露伤口,放敷料后用力压住伤口至少10分钟,直至出血停止。
如伤口有嵌入物,不可将嵌入物取出。
做好个人防护,佩戴手套或代用防护用品,准备止血包扎用品:绷带、纱布若干、三角巾、止血带、急救包、笔、标记牌等。
用无菌敷料或干净透气、无黏性、吸水性好的临时敷料覆盖伤口,用手在敷料上施压5~10分钟;可以请伤者予以协作。
止血之后进行加压包扎,将无菌敷料或临时敷料放在伤口上,用毛巾、手绢或者衣服垫厚一点,使局部压力增大,然后用绷带、三角巾或者布条之类的进行缠绕,起到压迫止血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包扎过松达不到止血的目的,包扎过紧可能会造成局部伤害。包扎完成后要观察肢体远端手(脚)指及指甲的颜色,如发紫、发麻即表示包扎过紧,需拆掉重新包扎。
填塞止血法:当伤者伤口较深,出现组织缺损、贯通穿透伤、盲管伤(指刀或者子弹有进入到身体的口却没有出口).
通常适用于颈部和臀部较大而深的伤口。遇到这种情况尽快使用无菌敷料进行伤口填塞以帮助止血,最后用绷带或三角巾进行包扎固定。若现场如果没有无菌敷料,可以选择看起来尽可能干净的布料代替。
弹力绷带的使用原则:绷带由内而外,由下而上;包扎部位伤口必须被覆盖;注意保持肢体于功能位;开始及结尾时必须重复绕一圈以作固定;遮盖2/3,露出1/3包扎松紧适度,以不妨碍血液循环为准;包扎时,不可将指或趾尖遮盖;收结于外侧。环形法:
环形法最适用于肢体出血部,以手腕居多。
先将敷料完整覆盖于创面上,
将绷带在敷料远心端环形包扎两圈使其牢固,
然后环形重叠,
每绕一圈,绷带应遮盖上一圈的2/3;
使绑带卷边缘保持整齐,
最后平绕一圈,
在伤肢外侧固定
敷料不能外露。
(现在使用弹力绷带,已不推荐折角)
环形包扎或螺旋形包扎
由受伤部位之开始,向上包扎;?
缠绕时应用力均匀,由内而外;
每绕一圈,绷带应遮盖上一圈的2/3;
使绑带卷边缘保持整齐,
最后平绕一圈,
在伤肢外侧固定
敷料不能外露。
人字形包扎
通常应用于能弯曲之关节,如肘及膝关节;
其起点在关节中央作一固定圈;
然后绕一圈向下,一圈向上;?
完结时,再向上绕一圈;
最后塞入多余绷带或使用扣针进行固定。
螺旋形法
同样按照环形法缠绕数圈
每绕一圈,绷带应遮盖上一圈的2/3或1/3
呈螺旋形;
多用于肢体粗细相同处的包扎。
螺旋反折法
先按环形法缠绕。
待缠到渐粗处,将每圈绷带反折,
盖住前圈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
依此由下而上地缠绕。
『简急救』创伤之止血与止血带止血带的使用及禁忌
慎用:不要轻易使用
衬垫:有条件就加衬垫
部位:捆扎部位必须精准(伤口上方约5厘米)
材料:采用宽带(超过2.5公分的布带或专用止血带)
时间:必须记录上止血带的时间
送院:现场处置后,及时送院
止血带止血法:
用于其他止血方法暂时不能控制的四肢动脉出血。伤者大量出血时,需要指压止血和“止血带”的先后帮助。先请伤者协助止血,自行将手指压在伤口处,再找辅料加压,继而采用加压包扎止血法,如仍未能止血或目测可见伤者为四肢的动脉出血,应立刻使用止血带。
止血带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制式止血带,一种是橡皮止血带,还有一种是就地取材采用的绞棒止血带,通常使用布、三角巾等材料来代替。
虽然目前国际急救指南的共识是将止血带尽可能靠近伤口,如伤口上方约5厘米处,但目前我国大量考试和临床使用依然推荐止血带应用于上肢时为上臂上1/3,下肢为股中、下1/3交界处。
加上衬垫:为避免损伤皮肤,止血带不能直接与皮肤接触,必须用纱布等物做衬垫,并需平整,避免有皱褶。(其实本项已经不再强调,止血就行了,能平整最好,现场灵活处置为宜)
松紧度:上止血带的松紧要合适,包扎松散,无法固定也起不到止血的效果,严重者可能造成畸形愈合的后果;反之太紧,则会对肌肉造成损伤,影响血液循环,可能导致肢体缺血或坏死。以出血停止、远端摸不到动脉搏动为原则。既要达到止血的目的,又要避免造成软组织的损伤部位:
止血标记:完成止血带固定后,用笔在记录牌上注明伤情和使用止血带的原因和时间,将记录牌固定于伤者所扎止血带明显处,并严格交接。
上止血带时间:应越短越好,一般不应超过1小时,若必须延长,则应每隔1小时左右放松1-2min,放松期间在伤口近心端局部加压,要在输液、输血和准备好有效的止血手段后缓慢松开止血带,切忌突然完全松开,并应观察伤口是否还有出血。
绞棒止血:“一提”、“二绞”、“三固定”不同位置伤口处理:
1、一般伤口处理? 一般伤口较浅,不伴血管神经损伤,容易止血。现场有条件时,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伤口后,伤口周围皮肤用碘伏棒消毒。然后用无菌敷料包扎。如现场无条件,可用洁净布料、毛巾、衣物等压迫伤口。?2、头部受伤 头皮血运丰富、出血较多,常伴有颅骨骨折和颅脑损伤。头部伤口要尽快用无菌敷料或洁净布料压迫止血,出血较多时用手按压约15分钟可达止血目的。头部伤口包扎较困难,可用三角巾、尼龙网套、丝袜等固定敷料。3、手指伤? 手指切割伤有时造成指端缺损、出血不易止住。要立即用无菌敷料压迫伤口,同时用手掐住手指两侧,能达到良好止血目的。严重的手指外伤要肌注破伤风抗毒素预防破伤风,同时进行清创缝合术。肢体离断,应将离断残肢以干净敷料或纱布包好放入第一个密封袋,再套入一个有冰水混合物的密封袋或其他容器中,注明时间、姓名,医院。▲图文素材:网络创伤可以根据发生地点、受伤部位、受伤组织、致伤因素及皮肤完整程度进行分类。
按受伤的组织或器官分类时,可按受伤组织的深浅分为软组织创伤(指皮肤、皮下组织和肌肉的损伤,也包括行于其中的血管和神经)、骨关节创伤(骨折和脱位)和内脏创伤(如脑挫裂伤、肺挫伤、肝破裂等)。
按致伤因素,分为火器伤、切伤、刺伤、撕裂伤、挤压伤、扭伤、挫伤等。按皮肤完整程度,分为闭合性创伤(皮肤保持完整,有时虽有伤痕,但不伴皮肤破裂及外出血,可有皮肤青紫,若损伤部位较深,则伤后数日方见青紫)、开放性创伤(伴有皮肤粘膜破裂及外出血)等。
在各类创伤中,生活伤和体育伤多为单一部位的组织或器官受伤,伤情比较简单明确;而在战争伤、工业伤、农业伤及交通伤中,由于致伤因素是枪、炮、炸弹。笨重机器及高速行驶的汽车,因此造成的创伤多是开放性创伤及复合创伤,伤情较严重而复杂。
以目前常见的交通事故为例,伤员可同时有颅脑伤、颌面伤、颈椎骨折脱位、胸部伤、腹部伤或四肢骨折脱位等,伤情非常复杂危急,甚至在急救之前已濒于死亡。
骨折的判断:
疼痛、肿胀、畸形、失能(功能障碍)
固定的作用:
1、防止骨折部位移动; 2、减轻伤员痛苦;?3、有效地防止因骨折断端的移动而损伤血管、神经等组织造成的严重并发症。临时固定的材料:
夹板,是最常用的固定材料,其长寛要与伤肢相适应。
无夹板时,可用树枝、木棒、竹片、硬纸板等来替代。
亦无替代材料时,也可把断肢固定于健侧肢体上。
固定夹板长度应超过骨折两端的关节,在骨突处加棉垫防止皮肤压迫坏死。
上臂骨折三角巾固定法
①先用三角巾将伤肢固定于胸廓
②再用三角巾将伤肢悬挂胸前
上臂骨折固定法
①夹板放置骨折上臂外侧,骨折突出部分要加垫
②固定肘、肩两关节
③用三角巾将上臂屈曲悬胸前
④以三角巾将伤肢固定于伤员胸廓
优先止血,止血优先蛇形法
蛇形法多用于骨折人士,因为需要夹板固定。
同环形法包扎一样缠绕几圈,
后隔斜着上缠或下缠。
▲图文素材:网络
关于创伤的搬运笔记:
担架搬运:是院前急救最常用的方法,目前最经常使用的担架有普通担架(特别是铲式担架)和轮式担架等。用担架搬运伤病员必须注意: ①对不同病(伤)情的伤员要求有不同的体位;②伤病员抬上担架后必须扣好安全带,以防止翻落(或跌落);③伤病员上下楼梯时应保持头高位,尽量保持水平状态;④担架上车后应予固定,伤病员保持头朝前脚向后的体位。 危重伤病员的搬运 1、脊柱、脊髓损伤:遇有脊柱、脊髓损伤或疑似损伤的伤病员,不可任意搬运或扭曲其脊柱部。在确定性诊断治疗前,按脊柱损伤原则处理。搬运时,顺应伤病员脊柱或躯干轴线,滚身移至硬担架上,一般为仰卧位。有铲式担架搬运则更为理想。2、颅脑损伤:颅脑损伤者常有脑组织暴露和呼吸道不畅等表现。搬运时应使伤病员取半仰卧位或侧卧位,易于保持呼吸道通畅;脑组织暴露者,应保护好其脑组织,并用衣物、枕头等将伤病员头部垫好,以减轻震动,注意颅脑损伤常合并颈椎损伤。3、胸部伤:胸部受伤者常伴有开放性血气胸,需包扎。搬运已封闭的气胸伤病员时,以坐椅式搬运为宜,伤病员取坐位或半卧位。有条件时最好使用坐式担架、折叠椅或担架调整至靠背状。4、腹部伤:伤病员取仰卧位,屈曲下肢,防止腹腔脏器受压而脱出。注意脱出的肠段要包扎,不要回纳,此类伤病员宜用担架或木板搬运。?5、休克病人:病人取平卧位,不用枕头,或脚高头低位,搬运时用普通担架即可。 6、呼吸困难病人;病人取坐位,不能背驮。用软担架(床单、被褥)搬运时注意不能使病人躯干屈曲。如有条件,最好用折叠担架(或椅)搬运。 7、昏迷病人:昏迷病人咽喉部肌肉松弛,仰卧位易引起呼吸道阻塞。此类病人宜采用平卧头转向一侧或侧卧位。搬运时用普通担架或活动床。▲搬运部分图文素材:网络『恒生老师专栏』遇到有人倒地,胸外按压按不按
『恒生老师专栏』在学校拯救生命刻不容缓
『简急救』恒生老师谈T-CPR
『简急救』狗狗中暑原因、症状、急救
『简急救』防溺与急救(贈世卫组织防溺指南)
『简急救』恒生老师谈癫痫及癫痫发作
实用急救知识推荐
救人免责『简急救』救人免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