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战疫情脊髓损伤后体

2021-1-3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脊髓损伤患者由于长时间卧床,伴随神经功能障碍、肢体功能障碍,故而在快速改变体位时易导致血液在下肢及内脏淤积,回心血量不足,无法及时满足心脏对大脑的供血,极易发生头晕、眼花耳鸣、站立不稳、乏力等,甚至是晕厥,即体位性低血压。

通常认为,站立后收缩压较平卧位时下降2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下降10毫米汞柱,可称为发生了体位性低血压(可无不适症状)。今天我们就说一说脊髓损伤患者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后的常规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

若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症状,在床上的患者,家属要迅速将床摇平,使患者平卧,脚抬高20°,或者家属双手压迫患者腹部,观察患者症状是否缓解。

如患者坐在轮椅上要立即将轮椅后仰倾斜,并鼓励患者深呼吸,放松紧张情绪,待症状缓解后缓慢将轮椅恢复原位。如不见效,立即将病人平卧,脚抬高20°,同时报告医生。

如症状发生时,周围无其他人协助,病人可自行向前屈曲上身,使头部尽量接近双膝。

怎样预防体位性低血压呢?

长期卧床的患者需适应体位变换,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于术后2个月开始床上体位变换训练。半坐位,先摇高床头10°~15°,时间3~5min,患者稍有不适立即恢复至平卧位;待适应后逐日、逐次增加床头角度,时间增加至10~15min/次。训练时强调支持髋关节以上的床板折页与髋关节一致,同时注意预防骶尾部压疮的发生。

亦可进行电动起立床站立训练,若患者能适应床上90°坐位,开始过渡到直立床训练,角度从30°开始,每次时间从5~10min逐渐增加到10~15min,每天2次。也是一样逐步适应不同的高度。做好体位转换的过渡动作,即卧位到坐位,坐位到站立位,从而避免体位性低血压发生。

采用座位或使用轮椅出行前,必须进行逐步抬高床头训练,而出行前期适宜选择高靠背轮椅,以支撑头颈部,待完全适应病情后,再选择合适的轮椅。在体位变换前后应测量血压,血压即收缩压不低于80mmHg,方可采取坐位或乘坐轮椅。

症状严重的患者平常可选用腰围、腹带、弹力绷带、长款弹力袜,有助于促进静脉血向心脏回流,升高血压,改善微循环,避免体位性低血压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腹带、腰围时,必须低于肋骨水平,以免限制胸部活动而影响呼吸运动。

平常还要增强营养,加强运动,避免劳累,充足的睡眠,预防感冒、腹泻等。部分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盐酸米多君帮助纠正体位性低血压。

在家康复的过程中有任何疑问的也可联系医护人员咨询,值班。

欢迎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dwdxd.com/jsbj/109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