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营中国科学院国之重器的ldquo

2021-4-29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黔南深山的大窝凼洼地与浩瀚无边的宇宙,因它的诞生更加紧密地连接在了一起。22年持之以恒的努力,米口径球面,接收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人类“仰望星空”的“眼睛”变得前所未有的明亮。如果你到了贵州,相信你一定会去探访它——“中国天眼”。而我们,不只拥有“天眼”,“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梦想在今天已成现实。

为更深入地了解国家科技创新上的最新成就,在科研成果转化上发挥更大作用,1月29日,由中关村企业家顾问委员会发起,近百位中关村的企业家齐聚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参观了“率先行动、砥砺奋进——十八大以来中国科学院创新成果展”。中国科学院秘书长邓麦村及十余位中科院相关部门负责人与企业家们就中科院最新的重大科研成果、在国家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以及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充分交流。中关村管委会主任翟立新、副主任翁啟文、海淀区副区长李长萍、海淀园管委会副主任(区科委主任)林剑华等政府领导也出席了此次活动。

“中关村的企业家要更多地与中科院这样的科研机构展开合作,推动更多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为我国经济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这是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在参观后发出的由衷感慨。

参观人员合影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这些总书记特别提及的科研成果,绝大多数都凝聚了中科院的集体智慧。

小编有幸参加了这个活动,迫不及待地想带着大家一起走近中国科学院,从遨游太空的空间科学卫星,到深海探秘的科考装备,领略这些上天入海的国之重器,到底有多震撼。

企业家们很投入地听取讲解

中国科学院是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科院时提出了“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的要求;年8月又提出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要求。

中科院近年来的工作,就是以“三个面向”和“四个率先”为方针,成果展也采取“以中科院技术展示中科院成果”的创新思路,集中、系统地展示了中科院十八大以来标志性重大科研成果。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

曾经登上《Science》杂志封面的这位“帅哥”,是中国科学院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它的一次旅行就圆满完成了三大科学目标——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星地量子密钥分发、地星量子隐形传态。其中,“首次实现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被评为年度国际物理学十项重大突破榜首,在科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应地在地面上,中国科学院在北京、上海之间建成了光纤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京沪干线”,为党的十八大和阅兵等重大活动提供了信息安全保障。未来,量子通信技术将应用于国防、政务、金融等领域,也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射电望远镜——天眼

开篇时为大家介绍的坐落于贵州黔南地区的这口“大锅”,英文名FAST,是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被称为“中国天眼”。它不仅能为探索宇宙奥秘提供独特手段,也能为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发展和国际科技合作提供世界领先的创新平台。年9月,“天眼”落成启用当天,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如今,天眼已发现了宇宙深处的9颗脉冲星,不明觉厉。

暗物质探测卫星——悟空号

至今仍在太空中服役,浑身散发着金光的它,是迄今世界上观测能段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的空间探测器——“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暗物质占宇宙物质含量的96%,密度极小,人眼不可见。但具有“火眼金睛”的“悟空”不负众望,探测与研究成果已于年11月30日在《自然》杂志在线发表,引起了国际广泛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dwdxd.com/jsbj/115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