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急性期如何康复
2016-12-7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脊髓是连接中枢神经和外周神经的通道,是把大脑的命令传递到人身体各个部位的关键环节。脊髓损伤通常是脊柱受到外力打击,导致脊椎骨折,引起脊髓受损。也可以是脊髓炎、脊髓肿瘤、脊髓血管病变等疾病的后果。脊髓损伤大致可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创伤性包括:骨折、刀伤、枪伤等导致;非创伤性包括:血管性:动脉炎、脊髓血栓性静脉炎、动静脉炎等;感染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横断性脊髓炎、脊髓前角灰质炎等;退行性:脊柱肌肉萎缩、肌萎缩性侧索硬化、脊髓空洞等;占位性:各种肿瘤,原发性肿瘤如,脑(脊)膜瘤、神经胶质瘤、神经纤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继发性肿瘤如,继发于肺癌、前列腺癌的脊髓肿瘤。除肿瘤外占位性病变还见于严重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椎滑脱、椎管狭窄等。脊髓损伤的主要功能障碍: 1、运动障碍:胸和腰的损伤导致下肢瘫痪,颈的损伤可导致四肢瘫痪。 2、感觉障碍:瘫痪肢体通常伴有相应的感觉障碍,甚至丧失。 3、大小便失禁:小便失禁十分常见,也常有排尿困难。大便通常便秘,也可失禁。 4、疼痛:不少患者出现损伤部位以下的疼痛。 5、肌肉痉挛:腰以上的脊髓损伤常常出现肌肉痉挛,影响肢体活动、护理,有时还可以引起疼痛。 6、压疮(褥疮)是最常见的脊髓损伤并发证,可以导致感染和活动障碍。 7、心理障碍。大多数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并由此加重病情。 8、其它:感染、自主神经调节障碍、异位骨化、呼吸困难等。 康复治疗时机:脊髓损伤后开始康复治疗的时机越早越好。一般骨折固定术后或者脊柱外伤后7-10天,非外伤性脊髓损伤(脊髓炎等)病情稳定(一般在10天左右),就可以进入康复医学科进行治疗。至于床边的早期治疗应该更早进行。早期治疗可以有效地避免合并症,例如压疮、肺炎、泌尿系统感染等。也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态。 急性期的训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肢体的摆放训练:在患者卧床期间,应注意保持肢体处于良好的功能位置;关节被动运动:主要是对瘫痪肢体进行关节被动运动训练,每天1~2次,以防止关节挛缩和畸形的发生。体位变换:在患者卧床休息期间,应定时变换体位,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以防止压疮形成,但是要注意翻身时不要引起新的损伤;早期坐起训练:在脊髓损伤患者脊柱稳定性良好后,可早期开始坐位训练,时间一般在伤后/术后3周左右,每日2次,每次30分钟。开始时将床头抬高或摇起30°,如无不良反应,则每天将床头升高15°,一直到80°,并维持继续训练。一般情况下,从平卧位到直立位需1周的适应时间,适应时间长短与损伤平面相关;站立训练:在患者经过坐起训练后,无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即可考虑进行站立训练。训练时应保持脊柱的稳定性,配带腰围训练起立和站立活动。患者站起立床,从倾斜30°开始,角度渐增直至达到90°,如有不良反应发生,应及时降低起立床的高度;呼吸及排痰训练:如果发生颈髓损伤,出现呼吸肌麻痹的患者应训练其腹式呼吸运动,咳嗽、咳痰能力以及进行体位排痰训练,以预防及治疗呼吸系统并发症并促进呼吸功能。
白癜风能治好吗中科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