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解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原因及整改措施
2017-1-16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一、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原因分析(患者)1、①患者活动能力丧失,永久活动能力丧失(脑血管意外),长期卧床;②暂时性活动能力丧失(镇静状态或约束设备的使用)。2、神经功能受损导致的感觉缺失阻碍机体对有害刺激做出反应并自主改变体位(如糖尿病神经病变,脊髓损伤,偏瘫患者);3、①大于70岁的高龄患者;②重症监护的患者;③血糖控制不良的患者;④有压疮病史的患者;⑤禁食或营养不良(血红蛋白,白蛋白低于正常值)消瘦的患者;⑥患有外周血管疾病的患者(足跟部尤其容易发生压疮);⑦脊髓损伤患者;⑧身体骨隆突处畸形患者(脊椎后凸,足外翻等);⑨躁动明显的患者(局部皮肤摩擦,或碰撞);⑩近期有手术史的患者。4、时间大于4小时的手术患者(心外,骨科,肿瘤外科,神经外科手术);5、①血流动力学,无法翻身或变换体位;②脊柱不稳定,无法翻身或变换体位;③颈、胸椎骨折,无法翻身或变换体位;④全身大面积骨折患者,无法翻身或变换体位;⑤终末期患者,无法承受频繁的体位变换;⑥疼痛明显患者,无法承受频繁的体位变换;6、不配合翻身、拒绝评估和治疗;7、①大小便失禁,受压部位处于潮湿状态(过度潮湿可加重摩擦力或剪切力导致的损伤);②高热患者,汗液较多,皮肤长时间处于潮湿状态;③没有及时消除汗液及粪便对皮肤刺激。8、虽经过正确评估和诊断,由于出现急性或严重事件而影响患者移动或体位变换能力;9、家属及陪护预防压疮知识缺乏,不配合定时翻身;10、呼吸困难患者,由于需要半卧位或端坐卧位导致皮肤存在摩擦力和剪切力的风险;11、患者伴有皮肤病,由于瘙痒导致皮肤反复破溃;12、长期躺在未经特殊设计以减少压疮发生的支撑面上并且完全不能活动的患者;二、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原因分析(医护人员)1、入院未经过正确评估(Bradern量表)和诊断发生压疮的风险因素;2、没有及时(交接班,病情变化,转科)对受压部位进行再次评估;3、没有采取最佳的循证实践进行护理:①高危患者使用先进的支撑面来预防骨隆突处皮肤;②根据分期选择适合的新型敷料;③对骨折患者采用的支具预防性使用衬垫;④对高危压疮或有压疮病史的患者做好健康宣教;4、床单位不整齐或者采取的体位不当,皮肤与接触面存在摩擦力、剪切力的风险;5、没有及时给高热,大小便失禁患者更换或督促家属更换衣服、床单,被罩;6、对于患有皮肤病患者,没有考虑采取积极措施预防皮肤破损。三、整改措施1、首先是减轻局部压力,改变体位。建立翻身卡,定时翻身,翻身时避免托、拉、拽现象。保持衣裤及床单位整洁,做好骨隆突处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2、合理正确使用减压设备(床垫、轮椅垫或坐垫,足跟垫),对于高危患者使用气垫床,足跟使用软枕垫高足跟;3、定期清洁失禁患者的皮肤,保持其干燥并使用适当的防护霜或皮肤保护膜;4、全面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遵医嘱或营养师加强营养摄入,纠正营养不良状况;5、对表浅压疮(2期或表浅的3期压疮)在减压、皮肤清洁基础上,采用水胶体敷料进行保护,根据渗液情况更换敷料;6、对3,4期压疮,做好渗液控制,预防感染。可以使用藻酸盐敷料和藻酸盐银敷料进行填充;较深的3期或4期压疮,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需要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清创;7、做好家属及陪护人员压疮预防的健康宣教;8、伴有皮肤病的患者及时请皮肤科医生会诊;9、医护人员交班时注意骨隆突处皮肤的检查、评估,早发现、早处理,并记录皮肤状况,采取预防措施;10、对于骨折患者,若病情允许,尽早进行活动,减轻局部组织受压;11、对出现菌血症、败血症、急性蜂窝织炎或骨髓炎等并发症的患者,根据细菌培养,需采取全身抗生素治疗。对于仅表现出局部感染征象的压疮,通常不需要全身抗生素治疗;12、做好疼痛的管理。
版权和引用声明:本文仅属于个人见解,不代表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意见,仅供学习和交流,慎重引用。若有质疑可向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咨询。若有表述不当,请及时于作者联系。
*温州医院崔飞飞
白癜风多久能治好北京治疗白癜风得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