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也是药,喝对了治病,喝错了要命长命酒
2017-3-2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一提到“酒”我们最先联想到“饮酒伤身”、“戒烟限酒”,其实“酒”在中医里,也是可以被当做“药”来用的。酒喝对了治病,喝错了要命!
喝酒伤身,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喝多了,喝错了。这就好比,再好吃的馒头,吃上个,也会撑得伤身!
酒也是药,喝对了治病!
在我国古代,除了作为饮品,酒也曾被视作一种药物,其最大的作用就是用来治疗疾病。班固在《前汉书·食货志》中就称“酒为百药之长”。因为古代医生看病时,常用酒来治疗疾病。古时“醫”字从酉(酒),即说明酒与医药的密切关系。
中医里记载,酒是用谷类和酒曲酿制而成,其气剽悍而质清,味甘辛而性热,无毒,具有温通血脉、益脾暖胃、开结化瘀、利筋骨、舒关节、润皮肤、去寒湿等功效。不仅是古代,我们现在吃的很多药,都是由酒精(乙醇)成分的,如藿香正气水、十滴水、复方甘草口服液、感冒止咳糖浆等。
这也印证了那句话“药中有酒,酒中有药”,比如我们日常喝的酒也有一定保健和药用作用。
1.白酒——活血白酒又名烧酒,可疏风散寒、舒筋活血,少量白酒能刺激胃液与唾液分泌,有助健胃止疼,并能促进血液循环和镇静安眠。但由于其度数偏高,不宜空腹饮用,更不能过量饮用。
2.黄酒——养胃黄酒是中国最古老的酒之一,有养胃健脾、和血行气、调经止痛等功效,适合冬天畏寒怕冷、四肢发凉者。黄酒最好烫热或隔火加温后再喝。若加点姜片煮后饮用,活血祛寒、养胃健脾的效果更强。
3.红酒——抗氧化红酒等葡萄酒的养生作用主要是抗氧化、抗衰老,起到保护心脑血管的作用。葡萄酒中丰富的多酚物质和白藜芦醇,可以抗氧化、延缓皮肤老化。同时,葡萄皮上含有一种逆转酶,可以降血压、降血脂、清理血管、防止血管硬化。
4.啤酒——健脾啤酒是很多年轻人的钟爱,适当饮用有助消化、开胃健脾的作用。其酒精含量不高,适合与香脆的下酒菜和卤制品一起食用。但啤酒不适合痛风患者,且其营养丰富、易吸收,大量饮用容易造成脂肪堆积。
?
酒也是药,但喝错了要命!
酒也是药,但喝错了要命、伤身!最近一则《伴娘因饮酒过量死亡!》的新闻震惊了朋友圈,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喝的太“过量”了。甚至很多人就是酒精过敏体质,依然还在和别人拼酒。
我们都知道药不能多吃,吃多了伤身要命,酒也一样。再好的补药,吃多了也上火、流鼻血;再好吃的食物,吃多也会伤身。饮酒过量会给身体带来多种问题:
1.脂肪肝
2.肝癌
3.胃癌
4.反应迟钝
5.损伤心血管
6.伤肾
7.引起三高
8.引发心脏病
......
俗话说“小酒怡情,大酒才伤身”那就酒喝多少才养生又不伤身呢?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年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g,成年女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15g。
喝酒前先算一算你的酒量,记住这个喝酒公式:
酒精量换算公式为:g=饮酒量(ml)×酒精含量(%)×0.8。
25g酒精相当于黄酒/葡萄酒(15度)ml,即男性不超过4两黄酒/葡萄酒,女性不超过2两黄酒/葡萄酒。
25g酒精相当于啤酒(4度)ml,即男性不超过2听/1瓶啤酒,女性不超过1听啤酒。
25g酒精相当于白酒(50度)62ml,即男性不超过1两白酒,女性不超过半量白酒。
长命酒就该这么喝!
黄酒+陈皮——通血管降血脂著名中医专家郝万山:天气转凉了,如果阳气不能温煦人体,寒邪就会影响到我们各个脏腑机能,造成胃疼、冠心病、关节痛等疾病。这时准备:
山萸肉30g
巴戟天10g
黄酒0g
泡一个月就能喝了。巴戟天补肾助阳,祛风湿,强筋骨,山萸肉补肝肾,涩精气,固虚脱。
若是血脂高可以再稍稍加10g陈皮,通血管降血脂。每次喝50毫升左右就行。长期坚持可起到益肾助阳,化浊降脂的功效。
米酒+红枣——暖肠胃促消化国医大师金世元:养生酒我推荐米酒,也就是醪糟。因为它酒劲小,还有活血、驱寒、暖身、开胃等多种的功效,特别适合平时喝。
吃法也很简单,尤其是现在超市里一般都有制好的醪糟出售,买回家在锅里加适量清水烧开,加入醪糟,再放上几枚红枣,出锅,不烫嘴就能喝了,喝凉的也行。
红酒+枸杞——养肾又养脾胃国医大师颜正华:对于养生来说,最主要的是要养肾,我以前是吃些普通的养肾保健药物,后来结合自己近80年的行医用药经验,配伍出了一个泡酒方:
地黄
枸杞子
黄芪
茯苓
适量放到0克红酒中放一月左右就能喝了,我还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御寿酒。这个酒方重点考虑了肾和脾两个方面,像地黄、枸杞子负责补肾,黄芪、茯苓能健脾,这些都是药食同源的药物,不温不燥很平和,晚上喝一点既养脾又养肾,对睡眠也有好处。
白酒+丹参——活血化淤降压国医大师唐祖宣:最近季节交替时,气候多变,冷热不定,是高血压、心脏病、脑血栓、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季节,所以我今天就给大家推荐一款适合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喝的药酒。
丹参克
黄芪克
当归克
枸杞克
金银花克
洗干净后放入五斤白酒中,泡制1个月左右就行。它活血化淤的作用非常好,制作方法也简单。
经典药酒秘方
茄皮鹿角酒
[药物组成]茄皮g鹿角霜60烧酒适量(约ml)赤砂糖适量
[功能主治]颈椎病。
[用法用量]一日二三次,适量饮服。
[制备方法]上药烧酒浸泡十日,去渣过滤,加赤砂糖。
[资料来源]《中国食疗学》
痹灵药酒
[药物组成]杜仲、乳香、没药、三七、廑虫、丹参各30g,血竭20g,红花10g,蜈蚣2条,全蝎12g,白花蛇2条
[功能主治]腰椎间盘突出;通络活血,壮腰消肿,疏筋止痛。
[用法用量]每日服50ml,分二次服用。服一月。
[制备方法]上药用2ml白酒浸泡半月。
[资料来源]《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37
秦艽木瓜酒
[药物组成]秦艽10g,木瓜20g,全蝎2g,川草乌(各)10g,红花8g,郁金、羌活、川芎各10g,透骨草、鸡血藤(各)30g
加减:苔黄、脉数者,郁金可加至20g,同时可选加徐长卿30g,六月雪15g,忍冬藤20g。
[功能主治]肩周炎;祛风除湿,活血通络。
[用法用量]每晚服用15~30g。
[制备方法]以上药物浸入60度左右的粮食白酒0ml中,半月后即可服用。
[资料来源]《江苏中医》,(9):23
按:糖尿病、痛风症、血脂代谢紊乱症、高血压病、冠心病及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忌用本法。
乌头黄芪酒
[药物组成]制川草乌各20g,广地龙50g,生黄芪60g,红花15g,寻骨风、伸筋草各20g,全当归、五加皮各60
[功能主治]急慢性坐骨神经痛;温经通络、搜风利湿和扶正固表。
[用法用量]每次服药酒10—15mi,每日早晚各一次。
[制备方法]上药以白米酒1mi,将九味药物同时浸泡五日即成。
[资料来源]《中医药研究》,(2):17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不管是药酒还是保健酒,都不会因为加入了中药就会减弱酒精对人体的损害,所以还得适量饮用,每天喝一两就行。
有些人认为药酒放置的时间越久药效越好,实际上陈年药酒对储存条件要求较高,居家饮用建议酌量泡制,以能在1~2月之内喝完为宜。此外,低于20度的白酒基本起不到防腐作用,五六十度的酒精浓度又过高,喝一点就醉,故20~40度的酒为佳。
酒精是很好的溶媒,对药材可以提取出较高比例的成分,民间习惯用贵重药材浸泡药酒,用于滋阴补肾、养血固精。常见的有参茸酒、三鞭酒、人参酒等。市售的药酒都有固定配方,符合中医方药理论。这一方面,老百姓往往重视不够,经常随意调配中药,浸泡药酒饮用,配方的不合理会使药酒失去原有的功效,饮用无益,严重的还可能引起中毒。自己浸泡药酒,应该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调配处方,并按照一定比例添加白酒。
药酒虽有许多优点,但其中的酒精成分对一些疾患,如高血压、中风、肝、肾系统疾病、糖尿病,以及湿疹等皮肤病有害无益。一些传染病如肺结核、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不宜饮用药酒。另外,发热性疾病、出血性疾病,也禁饮用药酒。
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咨询治疗白癜风第一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