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和急救的相关知识
2017-9-25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何为猝死?猝死有多凶险?
猝死是指发病后6小时内,突然的、意外的、自然的死亡。猝死仅指因疾病导致的自然死亡,不包括非正常死亡。猝死分为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其中,心源性猝死(SCD)约占80%以上,最常见的病因是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和急性心肌缺血等。猝死可见于表面健康或病情基本稳定的患者。有些猝死患者自觉身体健康,其实,绝大部分猝死患者都身患相关疾病,只不过平时没有被发现。
我国猝死发生率占所有自发死亡的20%—30%,推算我国每年约有15万人死于猝死。性别上男人为女人的5倍,年龄上20—50岁多见,小于45岁的占一半,小于30岁的占20%。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目前,每年我国心脏性猝死发病人数超过54万,相当于每分钟约有1人发生心脏性猝死。美国的统计资料显示,猝死在包括车祸、自杀、恶性肿瘤等各种原因引起的总死亡人数中占20%,是仅次于恶性肿瘤(占23%)的第二大死亡原因。
在人类所有的疾病中,就其突发性、紧急性、严重性、恶性程度和后果而言,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疾病能够与猝死相比。
猝死偏爱哪些人群?
工作压力大的白领,媒体、IT行业从业者,医生等经常上夜班的人群,都是猝死的高危人群。这部分人群工作压力大,生活方式不规律,经常有久坐、吸烟、喝酒、熬夜等不良习惯,发生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的比例也大。
此外,有心血管家族史和病史或者有“三高”、代谢综合征、肾脏病的人群,也要注意猝死的风险。
当猝死发生我们怎么办?
绝大部分医院外场合。据统计,大约87.7医院以外的各种场合。医院以外各种场合的病人,有65%是死在发病后15分钟内。35%死于发病后15分钟至2小时间。很多患者等不到急救车来临,医院的途中死亡。因此,现场的急救非常重要。但这也恰恰是最薄弱的环节。
心脏骤停4分钟内进行复苏,有一半患者可能被救活。4-6分钟后进行复苏,10%可能被救活。大于6分钟,存活率仅为4%。大于10分钟,存活率几乎为0。每延误一分钟,抢救成功率则下降10%。抢救开始越早,复苏成功率越高、后遗症越少。
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想要最大程度生存线下来,就要依赖这一条生命链。尤其是前三环,又猝死者身边的人主导完成的。
急救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大概分为8步:
一、评估现场环境的安全性;二、判断有无意识及呼吸;三、立即呼救、拨打,启动EMS;四、患者放置为复苏体位;五、胸外心脏按压;六、开放气道;七、判断有无呼吸;八、如果没有,进行人工呼吸。
胸外按压如何做?
当发现有人昏倒,先要判断倒地者是否存在意识或呼吸。轻拍患者双肩,大声询问,用5-10秒钟的时间,判断有无呼吸。如果患者丧失了意识和呼吸,我们要立刻高声呼救、寻求旁人拨打急救电话。
将患者放置为复苏体位。患者如为俯卧位或侧卧位,应迅速跪在患者身体一侧,一手固定其颈后部,另一手固定其一侧腋部(用于颈椎损伤)或髋部(用于胸椎或腰椎损伤),将患者整体翻动成为仰卧位,即头、颈、肩、腰、髋必须同在一条轴线上,同时转动,避免身体扭曲、弯曲,以防脊柱脊髓损伤。要注意,仰卧在坚实的平面,而不应是软床或沙发。头部不得高于胸部,以免脑血流灌注减少。
接着就是胸外心脏按压。操作时根据患者身体位置的高低,站立或跪在患者身体的任何一侧均可。必要时,应将脚下垫高,以保证按压时两臂伸直、下压力量垂直。按压的位置原则上是胸骨下半部(胸骨下1/2)。
此外,手掌的位置也非常重要。手掌根部(仅两横指宽)放在两乳头连线中点,不可偏左或偏右。否则,可发生肋骨骨折。肋软骨骨折是操作过程中最易发生的!无论乳头位置高低,均应避开剑突与肋弓,防止骨折导致肝脏破裂。
中指压在乳头上,手掌根部放在胸骨正中。然后,双手掌根部重叠,双手十指交叉相扣,确保手掌跟部接触胸骨正中位置。为保证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充分回弹,施救者在按压间隙,双手应离开患者胸壁。按压深度5-6cm或使胸廓前后径下陷1/3,以触摸到颈动脉搏动最为理想。按压频率-次/分钟。
按压姿势两肩正对患者胸骨上方,两臂基本伸直,两臂基本伸直;以髋关节为轴,利用上半身的体重及肩、臂部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压胸骨,身体不要前后晃动。正确的身体姿势既是保证按压效果的条件之一,又可节省体力。
按压应稳定地、有规律地进行。不要忽快忽慢、忽轻忽重、忽深忽浅,不要间断,以免影响心排血量。不要冲击式、地猛压猛放,以免造成胸骨、肋骨骨折或重要脏器的损伤。
怎么开放气道?
开放气道前或开放气道后,如发现口腔、咽部有异物存在,应立即清理异物,并防止异物进入深部。用一手小鱼际放在患者前额向下压迫;同时另一手食、中指并拢,放在颏部的骨性部分,向上提起,使得颏部及下颌向上抬起、头部后仰,气道即可开放。
开放气道后,立即用5~10秒钟的时间,观察有无呼吸(看胸腹部有无起伏)。如无呼吸或仅仅是喘息样呼吸,可立即做人工呼吸。施救者要深呼吸后用自己的嘴严密包绕患者的嘴,同时用食中指紧捏患者双侧鼻翼,向患者肺内连续吹气两次。
每次吹气时见到患者胸部明显起伏即可,吹气时间持续1~2秒钟。切勿过度吹气,以免胃部膨胀、胃内压增高,而压迫肺脏,使得肺通气量进一步减小;并可能导致胃内容物反流而造成气道阻塞。
当猝死发生,需要身边人快速做出反应,在几分钟内进行高效专业的急救。这并非靠临场发挥,要平时多做一些急救方面的练习,熟练掌握操作规范。浓缩起来,心肺复苏一般就是四部曲,首先是判断:意识、呼吸;然后呼救:拨打;胸外按压:两乳头连线中点5-6厘米、-次/分钟;尽早除颤:使用AED。
对于普通民众要不要使用人工呼吸,目前也有一点争议。急救指南指出,一般急救时要以按压为主,尤其是没有经过系统培训的人,可以不吹气,首选按压。但是接受过系统、专业培训的人,指南还是建议吹气。
急救的关键是AED
很多人都对其感到陌生,AED其实是一种除颤设备。因为心脏骤停最常见的初始心率是室颤,占80%以上。室颤唯一最有效的抢救方法是电击除颤。除颤越及时,除颤成功越高。
为他人,也为亲人和自己,呼吁大家重视急救,将急救学习作为人生的一门必修课!
(整理自网络)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本平台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让更多人获取健康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您的权益或版权,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尽快删除!
赞是一种鼓励,分享传递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