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疗法的应用
2018-8-27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
医院康复医学科——让生活更有质量
▼▼▼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康复医学的崛起,人们康复意识的增强,水疗康复价值被不断呈现,水的浮力能减低关节所承受的压力,水的阻力随肢体移动的速度而改变,因此,水中运动比地面运动安全得多。正是由于水疗的这些独特优点,其应用越来越广泛。
一、概述水疗(hydrotherapy),为物理治疗的一种,利用水的各种物理特性,作用在人体以达到各种疗效。水疗法种类很多,按温度划分有冷水浴、低温水浴、不感温水浴、温水浴、热水浴;按成分划分有淡水浴、药浴等。
二、作用机制液态水可与身体各部分充分接触,传递理化刺激而产生治疗作用。水疗作用机制有三个决定因素:温度、机械和化学刺激作用,其中,温度机制最为显著。
1(一)温度刺激
水的比热大、热容量大、导热性强,因此水疗的温度作用明显。水疗的温热作用可使血管扩张充血,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使神经兴奋性降低,疼痛减轻,缓解痉挛。不感温水浴有镇静作用。局部冷水刺激可提高肌肉的应急能力。
2(二)机械刺激
静水压可增强呼吸运动和气体代谢,可压迫体表静脉和淋巴管,促使血液和淋巴液回流,有利于减轻水肿。水的射流冲击人体,可引起血管扩张,神经兴奋性增高;缓慢的水流对皮肤有温和的按摩作用;水的浮力可使浸入水中的身体、肢体重量减轻,减轻负重关节的负荷,便于活动和进行运动功能的锻炼。
3(三)化学刺激
作为良好的溶剂,水可以溶解各种矿物盐、液体、微量气体、水中加入某种药物或气体,对皮肤、呼吸道具有化学刺激作用,可使机体产生相应的反应。
实践证明,水疗对患者康复治疗效果良好。它适用于烧伤、骨折、骨关节炎、脊柱功能障碍、脑性瘫痪、神经系统疾病、平衡或稳定障碍、骨科手术或损伤后以及脊髓损伤等。
三、水疗法的康复治疗作用热效应:温热水可促进血液循环、新陈代谢、放松肌肉、软化软组织。
冷效应:冷水可降低疼痛感、消炎、消水肿。
浮力:利用水的浮力分担部分体重,能轻松运动,作为运动的助力。
净水压:消水肿、肌力训练的阻力来源之一。
黏滞性:(来自于水分子间的吸引力)黏滞性可视为水中肌力训练的阻力来源之一。水中运动时阻力需与浮力(助力)一起考量,利用合适的运练技巧视病患需求给予患者浮力或阻力。
机械效应:产生旋涡,可用来清理开放性伤口之结痂。
四、水疗康复的三个阶段急性或早期康复阶段。减轻水肿,减轻疼痛,增加关节活动度。
中期康复阶段。继续增加关节活动度,提高耐力和力量,提高平衡能力、协调性和灵敏性。
后期康复阶段。继续提高耐力和力量、平衡能力、协调性和灵敏性,提高日常生活的实用技能、特定活动的运动能力。
五、水疗法分类 浸浴即患者的全身或一部分浸入水中,有全身淡水浴、全身药物浴和全身气泡浴。全身淡水浴即患者半卧于浴盆中,水面达到胸部,头颈和上胸部在水面以上。
漩涡浴旋涡浴除了有温水浴的作用外,还有水流、气泡对人体的作用,水流可对人体产生较强的机械刺激作用,治疗时,借助浮力可做肢体运动。
蝶形槽浴在蝶形槽中进行水疗的方法,浴槽呈蝶形或8字形,可方便患者上下肢伸展治疗。治疗时,患者半卧于水中,头颈胸部在水面上,治疗师在旁边为患者进行水下按摩,协助患者做水中运动。
喷浴利用冷热水间隔交替喷射至肢体皮肤上,有利于促进肌肉的放松,促进患者肢体的感觉恢复,减轻水肿,减轻疼痛。目前我科室正在大力开展水疗康复治疗项目,效果显著。
水中运动患者在水中半卧或坐在治疗床上,或抓住栏杆、扶手,按浮力方向运动,或在水面上作水平面支托运动,或者借助漂浮物作反方向的抗阻运动,也可以进行步行、平衡、协调训练等。
六、临床应用(一)适应症
1、内科疾病高血压、血管神经症、早期动脉硬化、心脏疾患代偿期、胃肠功能紊乱、习惯性便秘、风湿性肌痛、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等。
2、神经科疾病脑血管病后偏瘫、脊髓不全损伤致截瘫、帕金森、神经衰弱、神经痛、周围神经麻痹、雷诺病等。
3、外科疾病骨折后遗症、骨性关节病、大面积瘢痕挛缩、外伤后功能锻炼及恢复等。
(二)禁忌症
精神意识紊乱或失定向力,恐水症、传染病、呼吸道感染、心肺肝肾功能不全、严重动脉硬化、癫痫、恶性肿瘤、发热、炎症感染、皮肤破溃、妊娠、月经期、大小便失禁、过度疲劳。
水疗作为新发展出的治疗手段,水中康复的历史虽然很短,但因为水环境能够有效地减轻患者创伤疼痛,从而受到患者的欢迎和喜爱。传统的康复中心配置是康复器材+心理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而着眼未来需求,前瞻性的康复配置应该再加上水疗,让患者享受更佳的康复治疗,尽快恢复健康。
-
就诊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