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iolEng哺乳动物脊髓继发性损
2021-3-15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文献标题:LargeNaturally-ProducedElectricCurrentsandVoltageTraverseDamagedMammalianSpinalCord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患。对脊髓损伤的预防治疗和康复已成为当今医学界一大研究课题。脊髓损伤后发生继发性损伤,涉及循环、水肿、神经递质、离子改变、一氧化氮、血管内皮素、细胞凋亡等许多方面。利用非损伤微测技术发现离子的电流和电压对于继发性损伤起到主要的调节作用,尤其对Ca2+流的平衡(内外流)。
普渡大学的科学家Porterfield等人使用非损伤微测技术研究了豚鼠脊髓创伤后进入细胞和组织的强生物电流以及Ca2+的变化。发现一个强的生物电流横贯脊髓创伤处,这一内生电流随时间和远离创伤而递减,最终保持在一个较低而稳定的强度,同时检测到显著的钙离子内流。研究结果认为电流和Ca2+与受损神经纤维中的细胞器死亡、扭曲、不对称的区域有关。这些数据增加了我们对继发性损伤机理的理解,并提供了新方向去考虑如何阻止组织的异化和不断损伤。
上图:豚鼠脊髓的2D扫描电流下图:创伤脊髓的钙离子流
关键词:脊髓(spinalcord),继发性损伤(secondaryinjury),生物电流(bio-currents),Ca2+流
参考文献:ZuberiMetal.JournalofBiologicalEngineering,2:17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