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分子真奇妙,诱导运动神经元再生助力

2022-1-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神经元再生是神经系统损伤后修复和再生的关键和难点。运动神经元疾病如脊髓侧索硬化症(ALS)、脊髓性肌萎缩症(SMA)以及创伤性脊髓损伤常常伴随脊髓运动神经元的损伤,导致患者出现瘫痪甚至死亡。由于脊髓中运动神经元的自我修复和再生能力很弱,因而外源性获得运动神经元就成为促进脊髓疾病或损伤后修复的重要途径。目前能够诱导多能干细胞如胚胎干细胞或者诱导性多能干细胞逐步分化为运动神经元,但是存在医学伦理限制以及诱导过程繁琐和耗时长等不利因素,限制其应用。

年8月25日,医院医院联合天津医科大学在ScienceChinaLifeSciences上发表题为“Chemicalconversionofhumanandmousefibroblastsintomotorneurons”的研究论文,报道了利用小分子化合物将人和小鼠的成纤维细胞诱导形成运动神经元。该研究小组筛选出五个小分子化合物能够高效、快速将人的胚肺成纤维细胞、成体皮肤成纤维细胞和小鼠的胚胎成纤维细胞诱导变成神经元样细胞,免疫荧光检测诱导神经元表达神经元标志物TUJ1和运动神经元的标志物HB9、ISL1和CHAT等,并通过RT-qPCR验证发现成纤维细胞相关基因表达下调和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相关基因表达上调。将该小分子化合物组合(10倍于体外培养基的药物浓度)包含在beads中,把beads移植到成年小鼠的背部皮下,发现小分子化合物能够诱导皮下beads周围组织细胞表达神经元标志物TUJ1和运动神经元的标志物,表明该小分子化合物具有在体内诱导细胞直接转分化为运动神经元样细胞的潜能。该方法为体外、体内诱导获得运动神经元用于脊髓修复和再生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并且没有导入外援性基因,相对安全,向临床转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医院医院组织创伤修复和再生研究所付小兵教授课题组的秦华博士为第一作者,付小兵教授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资助。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dwdxd.com/jscs/125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