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兼程六十年重医一院神经外科发展
2020-11-1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前言
重庆医院神经外科,由我国著名神经外科学界元老之一的朱祯卿教授创建于年末,伴随着国家近60年来的风雨历程,历经自然灾害、文革、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多个大时代背景,几代神经外科人始终坚守“精益求精、知行合一”的科室理念,为中国的神经外科专业发展和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了自已应有的贡献。
科室历任主任
-朱祯卿教授-蒋万书教授-唐文渊教授至今孙晓川教授科室发展里程碑
年建科
年硕士学位授权点
年博士后流动站(临床医学)
年重庆市医学重点学科
重庆市神经外科诊治中心
年重庆市重点学科
年博士学位授权点
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年重庆市神经外科质量控制中心
年中国神经外科专科医师首批培训基地
年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网络成员
建立周良辅院士工作站
科室发展史
年:建科年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医学院)分迁来渝创医院。年12月,医院神经外科朱祯卿教授携年轻的邹永清医生抵渝,加入已成立的神经科(共有病床20张),并担任科主任,开始收治神经外科病人,有床位5张,并很快做了第一例神经外科手术—椎管内髓外硬脊膜下神经鞘膜瘤切除术,由此重医院神经外科正式成立,是西南地区最早成立的神经外科之一。年神经内、外科各自单独建科,神经外科由朱祯卿担任主任,张春娟担任护士长,床位扩大到20张。
上世纪60年代:艰难起步神经外科创建之初条件简陋,人员缺乏,朱祯卿教授从颅脑损伤的救治着手,逐步拓展神经外科疾病诊治范围。朱祯卿教授经常在崎岖的道路上奔赴川东地区(现渝东南地区)医院抢救脑伤员患者,甚为艰苦。应朱教授要求,已担任胸外科主治医师的陈复仁医生于年5月转到神经外科工作。邹永清和陈复仁两位高年资年轻医师,以及于年毕业分配来科的蒋万书医师成为朱教授最早的学生和助手。以后又有毕业于重庆医学院的饶楚霖、陈石金、罗练华、唐文渊、陈炳奎、刘象和等年轻医师分配至或转入神经外科,医师团队逐渐形成。
上世纪70年代:
重点开展脑动脉瘤诊治,成绩显著
上世纪70年代:重点开展脑动脉瘤诊治,成绩显著。70年代,郑履平、杨维、支兴刚等医师先后调入神经外科,缓解了因部分医生调离造成的困难。陈复仁医师在年担任担任神经外科副主任,分担了朱教授繁重工作,直到年调到重庆医学院附二院组建神经外科。
尽管遭受文革动乱的严重影响,但朱祯卿教授在70年代初期就着手开展颅内动脉瘤的直接手术治疗,使重医附一院成为国内最医院之一。先后发表论文《颅内动脉瘤的外科治疗》(新医学,年)、《例脑动脉瘤的直接手术》(脑电图学与神经精神疾病杂志,)等多篇论文。“颅内动脉瘤的外科治疗”先后获得重庆市科学大会奖()及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此后的30余年里,颅内动脉瘤的外科手术治疗一直是我科特色医疗技术和优势项目。
在70年代后期朱祯卿教授指导下,唐文渊医师主持开展了经股动脉、静脉插管脑、脊髓血管造影术,在CT问世前为提高神经外科疾病(尤其是脑、脊髓血管疾病)的诊断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这些成果在80年代得到井喷,先后发表《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椎动脉造影术85例分析》(重庆医学院学报,)、《经股动脉插管行选择性脑血管造影的一些技术问题》(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经股静脉插管的海绵窦和海绵间窦造影术》(中华医学杂志,)、《经股动脉插管椎动脉造影例分析》(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经股静脉插管腰硬脊膜外静脉造影术》(中华外科杂志,)等10余篇论文,在国内引起了极大反响。“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椎动脉造影术”获得重庆市重大科技成果四等奖(),“经股静脉插管腰硬脊膜外静脉造影术的研究”获得四川省医药卫生优秀成果三等奖()和卫生部乙级成果奖()。我科由唐文渊医师(时任科室副主任)主持,还先后举办了4期全国性的脑血管造影学习班,前后共有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神经外科医师参加,当今神经介入放射界多位专家曾在我科学习插管造影技术,该技术的推广为全国随后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开展做出了较大贡献,也为我科后期开展血管内介入治疗奠定了基础。上世纪80年代:全面发展,成果丰硕80年代初,朱祯卿主任高瞻远瞩,为高年资医师确定亚专业方向,这是我科建立亚专业分组的早期雏形,使得我科在功能神经外科、脑动脉瘤、垂体肿瘤以及脊柱神经外科等领域取得了较大成果,是我科发展史上第一个高潮。
蒋万书教授于80年代初在西南地区最早开展顽固性癫痫的外科治疗、颅神经疾病的显微血管减压治疗,先后发表《颞叶癫痫外科治疗的初步探讨》(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选择性杏仁核海马切除治疗颞叶癫痫》(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显微血管减压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近期疗效观察》(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等10余篇论文。“局灶性癫痫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唐文渊教授专注于出血性脑脊髓血管疾病的诊治,尤其在朱祯卿教授因故于年出国后保持和发扬了我科脑动脉瘤直接手术的特色和优势,并对脊髓血管畸形进行了深入研究,发表《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术》(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脊髓血管畸形的诊断和治疗》(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等论文。我科脑血管疾病诊治技术的研究开始于70年代末,收获于80年代,多项成果均诞生于80年代(已于前述),唐文渊教授在其中作出了突出贡献。
同时,唐文渊教授继承了朱祯卿教授在脊柱神经外科方面的工作,亦有相当建树。早在60年代,朱祯卿教授就发表了《颈椎病的诊断与治疗》的论著(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8(4):);70-80年代,唐文渊教授负责完成的经股静脉插管行腰段硬脊膜外静脉造影和脊髓造影治疗椎间盘突出,曾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以及卫生部科技成果2等奖(年),并发表《腰椎间盘突出症行腰段硬脊膜外静脉造影和脊髓造影的选择》(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2):94);60-90年代,神经外科不但收治了全院的脊髓肿瘤和脊髓血管病患者,还收治了相当数量的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脊柱退变患者,并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将显微手术技术应用于椎间盘手术中,在当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其间完成了相当数量的颈/腰椎间盘切除术、椎管狭窄减压术,并发表文章《显微腰椎间盘切除术》(中华神经外科杂志,,4(2):81)。
郑履平教授主攻垂体肿瘤的诊治,年在西南地区最早开展经蝶垂体瘤显微手术,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开展了垂体移植的动物实验,先后发表《经蝶窦显微手术技巧的初步体会》(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经蝶手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建立大白鼠去垂体模型的研究》(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等论文。“海绵间窦造影及经蝶显微手术的研究”先后获得四川省医药卫生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和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垂体及鞍区肿瘤的诊治由此成为我科特色医疗技术。
杨维教授在小儿神经外科方面也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其学术论文《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的预防和处理》(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被《现代科技综述大辞典》收录(图书馆藏书)。
80年代初,蒋万书教授和唐文渊教授开始担任神经外科副主任,朱祯卿教授出国后,蒋万书教授担任主任,直到80年代末。从年起,高考恢复后毕业的青年医师李平华、李明伟、孙晓川、霍钢、谢延风、缪体宗、朱继、张文川等逐年分配到神经外科,为神经外科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80年代中后期蒋万书、唐文渊和郑履平几位教授成为硕士研究生导师,开始招收研究生开展实验研究。年,我科建立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ICU),为危急重症患者的救治和临床研究的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上世纪90年代:临床基础研究并重从年起,唐文渊教授担任神经外科主任,在继续大力发展临床的基础上,基础研究亦受到更多重视;年,我科成为硕士学位授权点。以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最为深入,取得了较多成绩,也为我科在21世纪头10余年获得多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奠定了基础。
唐文渊教授在国内率先开展脑氧代谢临床研究,发表《重型脑伤局部脑氧饱和度监测及临床意义》(中华神经外科杂志,年)、《急性重型脑伤脑组织氧分压监测及临床意义》(中华创伤杂志,年)等相关论文20余篇。郑履平教授开展了颅脑损伤对下丘脑—垂体功能、水盐代谢的影响的研究,发表《脑外伤急性期下丘脑和垂体功能改变及其临床意义》(中华神经外科杂志,)、《颅脑损伤急性期血中利钠因子和ADH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中华创伤杂志.)等10余篇论文。孙晓川教授于90年代中后期赴英国格拉斯哥留学,归国后一直致力于脑损伤及脑保护的研究,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病理机制及其影像学诊断、遗传因素与脑损伤及脑血管痉挛的相关性进行了系列基础与临床研究,在国内外发表《Axonalcytoskeletalresponsestonondisruptiveaxonalinjuryandtheshort-termeffectsofposttraumatichypothermia》(JNeurotrauma,)、《CorrelationbetweenAPOE-AApromoterinε4carriersandclinicaldeteriorationinearlystageoftraumaticbraininjury》(J.Neurotrauma,)、《质子MR波谱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中华放射学杂志,)等75篇论文。
90年代我科的临床工作有了进一步拓展。显微手术技术逐渐普及应用于脑脊髓肿瘤、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手术,明显改善了手术疗效和神经功能保护。支兴刚教授93年从乌克兰进修学习功能神经外科,归国后先后开展了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脑室镜手术治疗脑积水。朱继医师在唐文渊教授的指导下开展了血管内介入治疗脑脊髓血管疾病。
唐文渊教授担任神经外科主任后,花大力气培养人才,鼓励青年医师学好英语、出国留学,青年骨干逐步成长,医师梯队逐渐形成,为随后的亚专业分组提供了人才储备。同时,唐文渊教授也成为了重庆市神经外科学术带头人。在90年代我科先后被批准为重庆市重点学科、重庆市医学重点学科、重庆市神经外科诊治中心,培训了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内蒙、山西、湖南、湖北及重庆的大批进修医生,为西部地区神经外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年,由唐文渊教授主持,成功召开了第一届中日神经外科学术报告会。日本方面由时任日本神经外科协会会长的高仑公朋带队共6人参会,国内有赵雅度、蒋大介、高立达、左焕琮、任祖渊、李秉权、王宪荣等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参加,并做了学术报告,另有来自全国各地共余人参加了本次大会。
21世纪至今:
建立亚专业,推动学科发展
新世纪伊始,唐文渊主任紧跟世界神经外科发展趋势,在我科建立亚专业分组,通过十余年的努力,形成了脑脊髓血管疾病、颅底肿瘤、功能神经外科、脊柱神经外科、颅脑损伤、神经重症监护6个亚专业,6个医疗组,各亚专业已形成老中青合理搭配的团队,朱继、霍钢、谢延风、钟东、晏怡等年轻教授分别成为脑血管疾病、前中颅底肿瘤、后颅底肿瘤、功能神经外科、脊柱神经外科等亚专业新一代学术带头人,更有以但炜、石全红、何朝晖教授;杨刚、张晓冬、詹彦、夏海坚、廖正步、王晓澍副教授等为代表的各亚专业组精英团队和骨干力量。
随着我科神经导航系统、荧光显微镜、神经内镜、立体立体定向仪、高速气钻、超声吸引装置、术中电生理监测仪及术中超声仪等一批高精尖设备的引进或更新,神经导航显微手术、立体定向手术和神经内镜手术的应用,显微技术的提高和微创理念的实践,我科由显微外科时代进入微创神经外科时代,各种微创诊治技术在临床上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以下图片为我科各亚专业组精彩病例展示
医院号召,推行整体护理理念,并加强神经外科专科护士培养及NICU护理队伍的建设,目前在脑血管疾病、颅内肿瘤、脊髓疾病、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护理以及颅脑损伤救治已形成本科室特色,多次荣获“重庆市优质护理病房”称号,为我神经外科的发展不可忽视的力量。
开展于上世纪90年代的多项研究在新世纪头10年结出丰硕成果,这是我科发展史上第二个高潮。郑履平教授开展的“垂体疾病及功能障碍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年)和重庆市卫生局医学成果一等奖(年)。唐文渊教授开展的“重型脑伤脑氧代谢及神经电生理的临床研究”获得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年)和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学成果一等奖(年)。支兴刚教授开展的“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脑积水和颅内囊性病变”获得解放军总后勤部医疗成果二等奖(年,与医院神经外科联合申报)。孙晓川教授开展的“创伤性脑损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年,与泸州医学院神经外科联合申报)。
年,唐文渊教授成为神经外科第一位博士生导师,年我科成为博士学位授权点,先后为云贵川渝培养和输送了20余名神经外科博士。年以后孙晓川教授担任科主任,霍钢教授任副主任。年被卫生部批准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年被批准为重庆市医学质量控制中心,学科建设迈上新台阶,学科地位和影响得到进一步提升。
科室现状本学科现有员工人,其中医生33名,护士92名,技术员5名,现任科室主任孙晓川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担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委会委员。科室副高职称以上医生均在神经外科各个亚专业委员会担任全国委员。科室副主任霍钢教授,硕士生导师,任中华医学会重庆市神经外科专委会委员,重庆市神经科学学会理事。科室护士长李英,副主任护师,任重庆市医学会神经外科专委会护理组组长。医师团队中有正高职称医师12名,副高职称医师6名。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11名。具有博士学位的医生占80%,中青年医生全部具有硕士学位,留学归国医生13名。护士团队中,具有硕士学位1名,本科学历40名。本学科现有2个病区,共开放普通病床张;1个重症监护病房,开放监护病床20张,2个电生理检查室。
我科临床医疗目前常规采用各种微创诊治技术治疗神经外科疾病,特别是疑难重症,年手术量超过例。一些高难度的手术已常规开展,如巨大颅底肿瘤、窦镰旁脑膜瘤及听神经瘤切除及神经功能保护;脑干及功能区胶质瘤切除;复杂动脉瘤处理及血管重建;介入栓塞复杂动脉瘤或大型血管畸形;脊髓肿瘤切除及脊柱固定,颅颈畸形/脱位的矫正和复位等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近五年来我科科研教学步入了持续发展的快车道。先后参加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课题3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5项,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重庆市教委重点项目课题1项,重庆市卫生局重点课题1项及一般项目7项;在国外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45篇,国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篇;主编学术专着1部,参编3部,主编国家级教材1部;招收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名;培训来自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内蒙、山西、湖南、湖北及本市的进修生64名。
本学科历经50多年的成长,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神经外科疾病的医疗中心、高端人才的培养基地。追求卓越,永无止境,本专科将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为契机,争创国内一流水平,建设成长江上游区域的神经外科诊治中心。
神外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