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中国国际腰椎外科学术会议回顾第
2016-11-19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会议介绍
年7月21日至23日,在吉林省吉林市松花湖畔吉林石化松花湖疗养院,由中国康复医学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腰椎研究学组、吉林省康复医学会及《中国脊柱脊髓杂志》主办,医院及长医院承办的“第八届中国国际腰椎外科学术会议”顺利召开。
会场情况
会场情况本次会议大牌专家云集。在朱庆三教授率领的会务团队和中国康复医学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腰椎研究学组的精心组织安排下,余名国内脊柱外科领域致力于腰椎外科疾病相关研究的同道,与来自美国、日本及台湾地区的知名脊柱外科专家汇聚于北国江城,共同探讨当今腰椎外科领域七大热点课题。在各位专家演讲过程中,讲者、主持人及参会者积极互动,广开言路,畅所欲言,共同论道,就疑难病例各抒己见,百家争鸣。可容纳余人的会场座无虚席,大部分到场专家学者全程参会,并用手机、照相机记录会议精彩瞬间。此次会议也受到了众多脊柱外科同道的一致好评。
为了让未能参加此次学术交流的同道不留下太多遗憾,我们特将本次学术大会授课专家的精彩演讲加以提炼,按七大专题分为七部分陆续为您呈现。从今天开始,您可以连续7天领略第八届中国国际腰椎外科学术会议的学术魅力。
专题一胸腰椎创伤手术相关问题主持人:宋跃明、马华松、王华东专题看点胸腰椎创伤是腰椎外科领域常见的疾病,医院的脊柱外科医生而言,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创伤病例相对较多。胸腰椎创伤的理念、分类、手术适应证、影像学的表现等知识是脊柱外科医生需要掌握的要点。医院和年轻医生而言,胸腰椎创伤疾病的诊治尤为基础。本专题就胸腰椎创伤的热点研究问题,尤其是手术相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主题发言一: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前路减压需要吗?首先,宋跃明教授作了《胸腰椎损伤-前路减压需要吗?》的主题发言。宋教授先介绍了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历史及目前的治疗经验。随后,宋教授结合自己的研究及文献报道,强调了前路手术的优势,其包括固定节段短于后路、不损伤脊柱后方结构并保护脊柱的稳定性,同时分享了前路手术的手术技巧及临床应用的经验。最后,宋教授得出结论:前路手术有独特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是术者应严格掌握前路手术的适应症。
主题发言二:胸腰椎骨折微创手术技术的创新与实践罗卓荆教授在第二个主题发言中做了题为《胸腰椎骨折微创手术新技术》的演讲。罗教授从胸腰段脊柱的解剖结构引入,阐明了胸腰段易发生骨折的解剖因素,进而对TLICS评分系统进行了解读。随后,罗教授结合自身的临床实践经验,提出目前对于稳定型胸腰椎损伤临床应用保守治疗方法的困局:难以恢复脊柱正常曲度、老年患者愈合差、长期卧床导致骨丢失以及残留腰背部疼痛等。借此提出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于恢复正常脊柱曲度、骨折愈合具有明显优势,并讲解了微创技术的手术技巧。
主题发言三:骨质疏松性脊椎骨折骨不连的微创治疗在第三个主题发言中,杨惠林教授的演讲题目为《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骨不连的微创治疗》。杨教授首先由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骨不连的概念讲起,通过一例Kümmell病例的介绍,阐明了Kümmell病的特点,进而阐释了脊柱骨折骨不连的新定义和发病机制。随后杨教授讲述了骨不连的诊断需结合轻微外伤史、局部叩击痛、腰背疼痛及影像学表现,强调了MRI的应用价值最大。最后杨教授分享了骨质疏松性脊椎骨折骨不连的微创治疗病例,总结了治疗的目的是解除疼痛、恢复脊柱力线。
自由发言及病例讨论在随后的自由发言及病例讨论中,洪毅教授介绍了老年腰椎退变综合症微创治疗策略,强调了康复训练在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夏群教授讲解了下腰椎前路融合技术,提出前路融合技术要严格选择适应证及切口,术后早期康复;肖杰教授介绍了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影响复位相关因素探讨及改良,提出骨折复位要适度、尽量用单向钉固定;霍洪军教授分享了WilSon入路在胸腰椎骨折中的治疗体会;宋洁富教授介绍了预防性椎体强化治疗复发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经验和病例。
讨论讨论嘉宾:贺宝荣、闫景龙、吴增晖、汤逊、吴永超、刘景臣
(下期看点:腰椎融合术后ASD相关问题。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