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
2021-1-20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找工作就来市场营销求职招聘交流QQ群 http://www.rjvip.cn/xiaofei/1339.html
脊髓损伤是指因各种原因导致的脊髓组织受压、缺血和坏死,脊髓损伤后将会引起运动功能障碍、感觉障碍、二便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呼吸功能障碍等等.
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neurogenicboweldysfunction,NBD)为二便功能障碍的一种,脊髓损伤后引起的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主要是因为脊髓神经病变导致肠道自主神经控制紊乱、中枢神经系统控制障碍和内脏神经系统障碍,引起的功能紊乱,主要病理变化为肠蠕动频率降低、幅度降低、结肠运输时间延长、直肠-肛门协调障碍[1]。临床表现为便秘、排便障碍、粪便瘀滞等[2,3],可继发腹胀、腹痛等[4]。
按损伤部位分类:
1、上运动神经元损伤(脊髓圆锥以上损伤):导致上运动神经元肠易激综合症与肛门外括约肌痉挛,主要表现为便秘,但排便反射存在;
2、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导致下运动神经元肠易激综合症、大便干燥,肛门外括约肌松弛,盆底肌控制减弱,排便反射消失,主要表现为粪失禁[5]。
诊断:目前没有公认的标准,主要参考国际胃肠组织临床指南、罗马Ⅲ诊断标准。
罗马Ⅲ功能性便秘诊断标准(修订版)
★必须包括以下两项:
---至少25%的排便需尽全力
---至少25%的排便是块状或硬便
---至少25%的排便有排便不尽感
---至少25%的排便有肛门直肠阻塞感
---至少25%的排便需要人工方法辅助(如指抠,盆底支持)
★不应用泻药的情况下,松散便很少见到
★诊断肠易激综合征的标准不充分
患者在诊断前6个月出现症状,在最近3个月满足诊断标准
临床上除了药物、肠造瘘术等进行干预外,还有很多非手术治疗可以改善此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尽量采用以往熟悉的体位进行排便,定时定点排便,形成排便反射,避免粪便在直肠内存留时间过长,造成粪便里的水分重吸收,大便干结;
2、饮食合理: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及粗纤维的摄入,每日饮水量达到~ml,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保持大便通畅;
3、直肠牵伸术:家属或治疗师戴手套,将右手食指涂润滑膏,轻轻放入患者肛门内,按照钟表12点、3点、6点、9点的方向进行牵伸,每次牵伸以15s到1min为宜。对于一些肛门括约肌痉挛的患者可以采用此技术,此技术不仅可以放松肛门括约肌,还可以反射性引起胃肠蠕动,促进排便;
1、腹部按摩:餐后30min进行腹部按摩,把手指并拢平放在肚子上微微施压,以顺时钟方向按摩约10min。
2、运动训练:可进行腹部力量训练,增加胃肠蠕动,改善排便无力症状,尤其是长期卧床,或者胸部以上、不完全损伤的患者;
3、盆底肌电刺激及生物反馈:将直肠电极放置于直肠内,选择合适的治疗参数进行电刺激,结束后如果患者可以配合做提肛运动,可以选择适合的生物反馈模板进行训练,锻炼盆底肌,增强控便能力;
4、盆底磁刺激:刺激盆底肌或者骶神经来调控二便,可改善患者二便功能。
参考文献:
[1]BradingAF,RamalingamT.Mechanismscontrollingnormaldefecationandthepotentialeffectsofspinalcordinjury[J].ProgBrainRes,,:-.
[2]FaaborgPM,ChristensenP,FinnerupN,etal.Thepatternofcolorectaldysfunctionchangeswithtimesincecordinjury[J].SpinalCord,,46(3):-.
[3]NoonanVK,KopecJA,ZhangH,etal.Impactofassociatedconditionsresultingfromspinalcordinjuryonhealthstatusandqualityoflifeinpeoplewithtraumaticcentralcordsyndrome[J].ArchPhysMedRehabil,,89(6):-.
[4]FinnerupNB,FaaborgP,KroghK,etal.Abdominalpaininlong-termspinalcordinjury[J].SpinalCord,,46(3):-.
[5]王玉明,冯雨桐,杨华东.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2(3):-.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