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恢复期的康复治疗

2016-11-2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脊髓损伤经过治疗后,恢复期患者的骨折部位已稳定,神经损害或压迫症状已解除,待患者的呼吸平稳后,即可进入恢复期的康复治疗。

脊髓损伤患者的恢复期的康复训练方法如下:

(一)肌力训练

肌力训练的目标就是要使肌力达到3级以上,恢复其实用功能,主要针对背阔肌,上肢肌群和躯干肌的训练。

1.背阔肌的训练利用重物滑轮系统进行训练,让患者坐在轮椅上,将手举起高度和肩持平,伸肘向下拉动把手。

2.上肢肌群训练常采用拉力器和哑铃等进行抗阻练习。

3.躯干肌的训练腰背肌训练时,患者常取俯卧位,治疗师双手置于患者两侧肩部,嘱患者伸展躯干,同时加以抵抗。腹肌训练时,患者取仰卧位,固定一侧骨盆,嘱患者向对侧旋转。

(二)肌肉牵张训练

肌肉牵拉训练是SCI治疗过程中必须始终进行的项目,可以改善关节功能,利于步态训练,还可以降低肌张力;主要包括腘绳肌、内收肌和跟腱的牵张。

(三)功能性训练

坐位平衡、坐位下支撑身体、坐位下身体转移、体位变换等动作是日常生活活动的基础,患者应在治疗师的正确指导下尽早掌握这些内容,安全有效的进行训练。

(四)转移训练

转移训练分帮助转移和独立转移两种,前者可由两人或一人帮助,后者则是训练的目标,包括水平转移、垂直转移等。

(五)站立及步态训练

脊髓损伤患者要尽早进行站立床训练,倾斜的角度宜每天增加,从平卧位到直立位约需1周时间来适应,站立的时间一般从半小时到2小时不等。

早期用站立床的优点很多,如预防体位性低血压,防止下肢关节的挛缩,防止骨质疏松和骨折的发生,刺激内脏功能改善大小便功能,防止泌尿系和呼吸系统感染等。适用于C5~T12损伤的患者。

步态训练首先要掌握平行杠内的步行技巧,具体包括摆至步训练、摆过步训练和四点步态训练;随后根据患者情况,可进行持拐杖步行训练,方法大体与平行杠内相同,但要求患者平衡和协调性更高,以免发生意外。

上下楼梯训练要有较好的腹肌力量,同时注意保护患者。

近年来,减重步行训练系统应用于脊髓损伤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据Wernig报道,75%不能行走的慢性患者在不需要别人的帮助下,能够再次获得行走能力。

(六)轮椅训练

上肢力量及耐力是使用轮椅的良好前提,技术上包括前后轮操纵、左右转向、进退操纵、前轮跷起驱动以及旋转练习,上下楼梯训练等。

(七)作业疗法

主要应用于颈髓损伤的患者,旨在促进上肢功能的恢复。

(八)功能性电刺激(FES)

FES可促使不能活动的肢体产生功能性活动,能够有效的预防深静脉血栓,促进手的抓握功能和下肢的行走能力。

(九)物理治疗

运用超短波、紫外线、离子导入等方法可以减轻损伤部位的炎性反应,改善神经功能;运用低频电刺激疗法可改善松弛性瘫痪。

(十)心理治疗

脊髓损伤后患者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社会问题,如家庭和患者对残疾的认识和接受程度、患者易抑郁甚至自杀、婚姻问题、生活问题等。

因此,我们康复工作者在治疗过程中和心理咨询时,应针对患者及家庭的状况和社会环境,采取合理有效的康复策略,比如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把握介绍病情的时机、明确康复训练的价值和意义、重建患者的价值观、教会患者调适心理等。









































白斑和白殿疯有何区别
寻常型白癜风的偏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dwdxd.com/jsys/11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