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后疼痛的分类病因治疗及康复
2016-12-3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伴有实质上或潜在的组织损伤。在SCI后,患者可能因椎体骨折、韧带损伤、椎间盘或骨头压迫神经根、脊髓或脊神经受损以及软组织损伤或身体其他部位损伤而导致疼痛。因此,患者在同一时间可能存在不同源性的疼痛。
国际脊髓损伤协会、美国脊髓损伤协会、美国疼痛学会和IASP联合,根据SCI后疼痛的病理生理特征,发布了SCI后疼痛的具体分类及分型。详细如下:
1、伤害性疼痛1.1骨骼肌肉性疼痛:特征:疼痛可位于身体不同部位,但至少应位于感觉保留区;“钝痛”或“隐痛”;疼痛与运动有关;肌肉骨骼对触诊敏感;对抗炎药反应敏感;有骨骼肌肉病理证据。举例:脊柱骨折;肌肉损伤;肩关节过用综合征;肌肉痉挛。1.2内脏性疼痛:特征:疼痛位于胸腔或腹腔;与内脏病变或功能障碍相关,“钝痛”、“隐痛”或“绞痛”(如感染或梗阻)。举例:尿道感染;输尿管结石;肠梗阻。1.3其他伤害性疼痛:特征:不属于骨骼肌肉和内脏的其他伤害性疼痛。举例:头痛;压疮。2神经病理性疼痛2.1损伤平面处:特征:节段性分布,位于损伤平面和平面以下3个神经节段内;“烧灼样”、“电击样”或“钻击样”;存在“触诱疼痛”和/或“痛觉过敏”。分布:单侧或双侧。2.2损伤平面以下:特征:在损伤平面3个节段以下;弥散、区域性。分布:“烧灼样”、“电击样”或“钻击样”。2.3损伤平面和以下:特征:同时位于损伤平面及以下的单一分布性疼痛。2.4其他神经病理性类型:特征:位于损伤平面以上、以下或损伤平面处,但与脊髓或神经根损伤无关。举例:糖尿病神经痛,卒中致中枢性疼痛,压缩性单神经病变。3未知类型不属于上述类型的SCI后疼痛。二、SCI后疼痛的病因2.1伤害性疼痛SCI后伤害性疼痛可由骨骼肌肉障碍、内脏病变或其他形式的伤害性感觉输入等引起。最常见的病因为骨骼肌肉,当其出现在上肢时,将进一步加重残疾程度,影响体位转移及轮椅操作,并且影响就业状态。2.1.1上肢肌肉关节疼痛人类的上肢功能结构适宜于抓握活动,而不适于承重,过多使用上肢转移、压力释放或推轮椅等可增加关节的压力,常导致肩痛,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活动性。四肢瘫患者的肩痛也较为常见,可能由由肌肉无力、痉挛、肩关节半脱位等引起,降低正常功能。其他导致肩关节疼痛的原因包括:滑囊炎、肌腱炎和牵涉性疼痛。此外还可由肩袖损伤、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等导致。2.1.2背部疼痛大约有60%的SCI患者伴有背部疼痛。尽管有时不能够明确导致脊柱疼痛的具体原因,并且SCI后背部疼痛存在多变性,但是大部分该类型的疼痛都可能是由于伤害性机制引起的(例如:机械性疼痛、肌肉劳损)。由研究显示,在5个不同的SCI节段(C1–C4;C5–C8;T1–T5;T6–T12;L1–S4/5),背部疼痛的百分比并未见明显差异,提示背部疼痛是SCI患者普遍存在的问题,可能是由长时间坐位和活动受限导致的肌肉无力或劳损导致的。2.2神经病理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在慢性患者中的患病率为40%,并且标准疼痛疗方对其疗效有限。在损伤平面处的疼痛发作可早于损伤平面以下的疼痛,且两种类型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并不随时间而减弱。尽管神经病理性疼痛在SCI后的患病率不如骨骼肌肉性疼痛高,但其要比后者严重得多。研究认为,导致损伤平面处和损伤平面下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可能不同。损伤平面处疼痛可能是由于损伤到神经根导致的神经出芽、初级传入纤维激活及敏化,并导致经常性的疼痛(触诱疼痛和痛觉过敏)。脊髓和上位中枢与损伤平面和平面以下疼痛的发生关系密切,主要包括:大脑疼痛中枢活性增加(敏化)和/或对脊髓水平抑制作用降低。因涉及到中枢的复杂机制,使得该类疼痛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助理-
治疗白癜风的办法白癜风怎么快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