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面前,如何做好职业防护
2017-6-9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对于全世界的卫生部门来说病毒性肝炎都是巨大的挑战,面对严峻的形势,医务工作者除了需要妥善治疗病人,也要注意自身的防护。
世界卫生组织7月28日报道,世界上共有4亿人感染乙型和丙型肝炎,仅仅年,估计有万人死于这一疾病。目前,全世界每20名病毒性肝炎感染者中仅有1人知晓感染情况,每名患者中仅有1人得到治疗。
乙肝职业防护有多重要?
监测发现在疫苗诞生前,医务人员中HBsAg阳性率是一般人群的5~10倍,HBsAb阳性率为一般人群的2~4倍。
中山三院预防保健科选取年1月~年12月期间参加调查的份医务人员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有79例医护人员发生HBV职业暴露,发生率为1.52%,其中主要以护士为主,占58,23%。护士为HBV职业暴露的最高危人群,与护理岗位的特殊性有关,护士工作量大,承担了绝大多数的抽血、注射等容易发生针刺等暴露的工作。
乙肝患者的传染性有多强?
传染源的病毒载量
HBV具有很高的传染性,根据个体的血清状况,感染者血液中的病毒载量可高达10^9/ml。HBsAg阴性而核心抗体阳性的患者,无论有无表面抗体,仍有较低的传染性,病毒载量<0/ml;而HBeAg阳性患者体内病毒载量约为10^8.6/ml;HBeAg阴性而HBsAg阳性的个体病毒载量约为10^4.3/ml。
传播途径广泛
能够传播HBV的机体物质:主要包括血液和血液制品,还包括唾液、脑脊液、腹水、胸腔积液、心包液、羊水、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以及其他软组织和器官或含水的体液。
但血清中的病毒滴度是唾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中病毒滴度的~倍。已经证实尿液、粪便、胆汁、乳汁和鼻涕中含有HBsAg,并且这些液体中的浓度是最低传染浓度的~倍,但大多数不存在HBV传播的有效性。另外,HBV能在干燥的血液中生存7天,可通过接触物体表面和环境标明的间接接触而感染。
医务人员的易感程度
如果医务人员已注射乙肝疫苗并产生抗体,则没有感染HBV的风险。对敏感者,仅接种1/00ml感染的血浆就能造成传播。发生锐器损伤后感染HBV的风险为6%~30%,这取决于暴露源的病毒水平。黏膜和不完整的皮肤发生职业暴露也可能感染HBV。
如何做好自身防护?
暴露前预防
感染管理科应该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教育,把职业暴露防护培训放在首要位置。除了防护培训外,制定标准操作规程也相当重要。调查发现,针刺伤、锐器伤、血溅皮肤或黏膜是职业暴露的高危险因素,因此一定要做好标准预防的相关工作以及熟悉各操作以防止造成锐器损伤。
同时,医院必须要求所有医务人员早期注射乙肝疫苗,在全程接种三针乙肝疫苗后(分别在第0、1、6个月完成),成人的保护率约为95%左右,在最后一针疫苗注射后1~2个月内只要HBsAb≥10~20mIUml即具有保护作用,在抗体滴度小于10mIU/ml时需要注射乙肝疫苗加强针。
暴露后预防(PEP)
乙肝疫苗接种后产生的抗体水平随时间逐渐下降。一般接种疫苗,注射3针后1个月97%的人都可测到表面抗体;第2年仍保持在这一水平;第3年降到74%左右,抗体滴度也下降。
是否需要再次接种疫苗,主要是要在测定乙肝表面抗体的滴度后,决定何时再打乙肝疫苗。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小于或者等于10国际单位/毫升者,应在半年内接种。抗体滴度大于10国际单位/毫升可在6年内复种。中国的很多医学者建议免疫后3年内加强1次为好。
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