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间充质基质细胞治疗创伤后脊髓空洞症
2021-11-19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最出名的白癜风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目的
间充质细胞(MSCs)治疗能够改善瘫痪患者长期形成的后遗症,通常来说将MSCs注射进病灶或鞘内可以改善症状,但对于脊髓空洞较大的病人来说,将MSCs直接注入空洞内可能会因为缺乏细胞间质而引起细胞凋亡,从而起不到治疗的效果。本研究通过一项二期临床试验,研究MSCs对创伤后脊髓空洞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
本研究包括了六名创伤后脊髓空洞症患者,在MRI中确认每位患者在脊髓损伤区域两侧都有一个大的脊髓空洞,空腔长度为87~mm,空腔直径10~20mm。治疗包括了在空腔内给药x10^6个自体间充质干细胞,并后续随访6个月,通过观察临床量表、尿动力学、神经生理学、MRI、直肠肛管测压的研究评估其改善的程度
结果
1.根据ASIA量表,没有任何患者的运动评分在随访期间变化,在敏感性上,只有两名患者表现出改善,但统计学研究未能得出随访结束时的敏感性评分与治疗前的评分之间有显著差异。
2.根据IANR-SCIFRS量表通过9个部分评估整体脊髓功能,在治疗前IANR-SCIFRS平均得分29.33,研究结束时平均得分34.83,有改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
3.根据IANR-SCIFRS量表分析,治疗前2名患者表现为“轻微障碍”,4名患者表现为“中等障碍”;在随访结束后,5名患者表现为“轻微障碍”,1名患者表现为“中等障碍”。
4.根据Penn和Ashworth量表,治疗前6名患者均表现出肌张力增高和肌痉挛,治疗过程中,4名患者的肌张力增高和肌痉挛得到改善,但无统计学意义。
5.根据VAS量表,治疗前3名患者存在神经性疼痛,治疗过程中均有减小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
6.根据Geffner量表分析膀胱功能障碍临床改善的可能性,有3名患者的膀胱功能有所改善,但无统计学意义。
7.根据NBD量表分析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有4名患者有所改善,但无统计学意义。
8.根据6名患者的直肠肛管测压情况中,与基线期相比,治疗后4名患者表现出充盈时第一次感觉的敏感性提高、肛门收缩时压力提高、静止时直肠括约肌压力提高。
9.根据尿动力学参数,治疗后6名患者的尿动力参数均得到了改善,在研究结束时,4名患者最大膀胱容积改善、4名患者充盈时第一次感觉敏感性得到改善、3名患者充盈时逼尿肌压力下降、4名患者尿不尽情况改善,3名患者膀胱顺应性改善。
10.根据神经电生理情况,4名患者得到改善,随访结束后,2名患者记录到体感诱发电位,1名患者运动诱发电位有所改善,2名患者神经传导改善,1名患者运动神经传导改善,1名患者表现出随意肌收缩的改善,2名患者表现出病变下神经肌肉再支配的肌电图特征。
11.根据MRI检查,所有病例均显示空腔长度、直径的减少,但只有空腔直径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
图表与图示
??表1:六名受试者的年龄、脊髓损伤后的时间、椎体水平、AIS(美国脊髓损伤协会损伤量表)评分
??图1:根据IANR-SCIFRS量表,在基线期、3个月随访、6个月随访时,6名患者所表现出的脊髓功能障碍程度比例变化
??表2:在基线期、3个月随访、6个月随访时六名患者的ASIA总分、PPS刺痛评分、LTS轻触评分。
??表3:IANR-SCIFRS量表评估脊髓功能
??表4:Penn评分评价痉挛程度
??表5:Ashworth评分评价肌张力
??表6:VAS评分评价神经性疼痛
??表7:Geffner评分评价膀胱功能
??表8:NBD评分评价肠道功能
??图2:在基线期、3个月随访、6个月随访时,6名患者NBD严重程度的比例有所改变。
??表9:每位患者的直肠肛管测压情况
??表10:6名患者的尿动力学情况
??表11:6名患者电生理改善情况。SSEP躯体诱发感觉电位、MEP运动诱发电位、传到敏感度、运动传导速度、肌肉收缩、病灶处神经肌肉再支配
??图3:治疗前后空腔直径和长度的变化
??表12:患者临床量表情况总结
结论
通过自体间充质干细胞的治疗,患者的运动能力、脊椎功能、肌张力等有一定的改善,但大多无统计学意义。自体间充质干细胞的注射治疗有效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