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腰段脊髓损伤后的针灸康复治疗
2016-11-25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脊髓损伤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平面以下脊髓功能障碍的综合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车祸、外伤、高处坠落等多种原因导致的脊髓损伤患者也逐渐呈增多趋势,尤见于青壮年。
一、急性不稳定期(伤后1~4周)
1.肢体位置摆放:患者卧床期应保持髋、膝、踝关节处于良好的功能位置,包括腰围及“丁”字鞋外固定。并定时变换体位,一般每2h翻身1次,防止压疮以及痉挛的发生。
2.被动关节活动训练:对瘫痪肢体应进行被动关节活动训练,以及下肢持续被动运动肌的功能锻炼。
3.肌力训练:对有残存肌力的患者,嘱其进行肌肉主动舒缩运动,以及下肢主动抬高及各个高度的维持训练。对无残存肌力患者,应教会其意念想象肌肉舒缩运动,并对背阔肌、肩和肩胛带肌肉、上肢肌肉、腹肌等肌群进行抗阻或助力训练。
4.早期坐起及起立训练:术后1周即可训练床上坐位,将患者床头抬高,从30°至90°,并逐渐增加角度与坐位时间,然后进行站立床站立训练;站立床的角度从15°、30°、45°以此类推,循序渐进,直至90°,且每次站立的时间逐渐延长,1~2次/天;训练时配戴腰围,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并注意观察,防止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必要时下肢缠弹力绷带。
5.膀胱功能训练:(1)间歇性导尿:导尿每4~6小时导尿1次,并限制入液量,两次导尿间能自动排出ml的尿,且残余尿量少于ml,可改为每8小时导尿1次;残余尿量少于ml后,可终止导尿。(2)刺激法:扣击耻骨联合处;牵拉阴毛;按压小腹部;电针刺激以及听流水声等。(3)药物应用以控制感染,减少残余尿,增加膀胱容量和延长储尿时间。
6.直肠功能训练:高纤维素、高热量和高营养饮食。排便频率以2~3天为宜,方法为按结肠走形方向按摩,使用开塞露或者行肛门牵张训练。
7.针灸治疗
二、急性稳定期(伤后5~8周)
1.关节活动训练:被动为主,主动及助动为辅。患者坐或躺于训练床上,治疗师对髋关节进行屈曲、外展、外旋及后伸等运动,膝关节进行伸屈运动,踝关节背伸、跖屈、内外翻及足趾伸屈运动。
2.肌力增强训练:对有残存肌力的患者,在下肢功能锻炼器上进行下肢肌力抗阻力训练,阻力逐渐加大,一般每天2次,每次以30min至60min为宜。对无残存肌力患者,应继续并加强对背阔肌、肩和肩胛带肌肉、上肢肌肉、腹肌等肌群进行抗阻或助力训练。
3.垫上训练:在康复垫上训练仰卧移动、翻身、起坐、坐位移动及平衡训练。
4.加强指导膀胱功能训练:方法同急性不稳定期。
5.加强指导直肠功能训练:方法同急性不稳定期。
6.生活自理能力训练:以作业疗法为主。
7.继续进行针灸治疗:方法同急性不稳定期。
三、恢复期(伤后8周~12周)
1.关节活动训练:主动为主,被动及助动为辅。对髋、膝、踝关节及足趾进行全关节功能训练。
2.肌力、耐力强化训练:对有残存肌力的患者,继续在下肢功能锻炼器上进行,阻力继续加大,并进行各个位置肌力抗阻力维持及耐力强化训练。对无残存肌力患者,应继续并加强对背阔肌、肩和肩胛带肌肉、上肢肌肉、腹肌等肌群进行抗阻力维持及耐力强化训练。
3.转移训练以及轮椅技巧训练:如从病床与轮椅、座便器与轮椅、轮椅与地面的转移。根据患者肌力、平衡、骨折愈合情况适时进行轮椅技巧训练,如上下斜坡、跨越马路台阶等
3.进行双杆内站立及行走训练,双杆外站立及行走训练;作迈至步、迈越步及四点步训练;训练外侧踏步及后踏步;在不平的地面上练习行走;训练上下楼梯、上下斜坡、越过门槛,提高步行能力;在训练垫上练习安全跌倒及爬起。
4.继续并加强作业疗法以促进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5.继续进行针灸治疗:方法同急性不稳定期。但如果肌张力增高,则不用电针。
附针灸治疗处方:
(1)体针:A取穴:第十胸椎至第二腰椎各节椎体的左右旁开0.5寸处并委中、承山、昆仑留针30分钟。
B穴取:关元、中极、髀关、伏兔、血海(或梁丘)、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绝骨、三阴交、解溪、太冲、涌泉。针刺后留针30分钟,起针后在以上穴位中可拔罐处拔罐5分钟。
(2)耳针:肾、膀胱、胸椎,留针30分钟。
以上治疗每天一次,同时患者使用CPM机进行肢功能锻炼。
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白癜风的偏方有哪些呢北京去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