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现开展射频靶点热凝消融术治疗颈椎病

2017-1-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射频热凝靶点技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一、概念

脊髓型颈椎病是指颈椎管狭窄,使颈髓受到压迫或损伤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二、原因

?

椎间盘突出

?

韧带骨化(黄韧带、后纵韧带)

?

肿瘤

?

外伤(急性脊髓损伤)

三、脊髓型颈椎病分型

根据其病理变化过程及临床表现

?

中央型

?

椎体束型

?

横贯型

(一)中央型

病人多感整个上肢麻胀、

无力、

手部肌肉萎缩,表现为手部精细动作迟钝,

因而临床上病人

手指运动功能障碍为此型病变的特征。

多数病人自觉无名指及小指麻木。

由于是颈髓灰质的

前角及后角细胞损伤。

以前角细胞的损害较突出,

前角细胞对其所支配的肌纤维具有营养作

用,故前角细胞受损后可见其支配的肌肉发生萎缩,多见于指间肌、鱼际肌萎缩等。

(2)

椎体束型

中央型病变发展,常可使椎体束受累。轻症病人自觉下肢麻木、无力,可出现下肢踏棉感。

重症病人自觉下肢发紧,行走困难,易摔倒。

射频热凝靶点技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一、概念

脊髓型颈椎病是指颈椎管狭窄,使颈髓受到压迫或损伤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二、原因

?

椎间盘突出

?

韧带骨化(黄韧带、后纵韧带)

?

肿瘤

?

外伤(急性脊髓损伤)

三、脊髓型颈椎病分型

根据其病理变化过程及临床表现

?

中央型

?

椎体束型

?

横贯型

(一)中央型

病人多感整个上肢麻胀、

无力、

手部肌肉萎缩,表现为手部精细动作迟钝,

因而临床上病人

手指运动功能障碍为此型病变的特征。

多数病人自觉无名指及小指麻木。

由于是颈髓灰质的

前角及后角细胞损伤。

以前角细胞的损害较突出,

前角细胞对其所支配的肌纤维具有营养作

用,故前角细胞受损后可见其支配的肌肉发生萎缩,多见于指间肌、鱼际肌萎缩等。

(2)

椎体束型

中央型病变发展,常可使椎体束受累。轻症病人自觉下肢麻木、无力,可出现下肢踏棉感。

重症病人自觉下肢发紧,行走困难,易摔倒。

射频热凝靶点技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一、概念

脊髓型颈椎病是指颈椎管狭窄,使颈髓受到压迫或损伤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二、原因

n椎间盘突出

n韧带骨化(黄韧带、后纵韧带)

n肿瘤

n外伤(急性脊髓损伤)

三、脊髓型颈椎病分型

根据其病理变化过程及临床表现

u中央型

u椎体束型

u横贯型

(一)中央型

病人多感整个上肢麻胀、无力、手部肌肉萎缩,表现为手部精细动作迟钝,因而临床上病人手指运动功能障碍为此型病变的特征。多数病人自觉无名指及小指麻木。由于是颈髓灰质的前角及后角细胞损伤。以前角细胞的损害较突出,前角细胞对其所支配的肌纤维具有营养作用,故前角细胞受损后可见其支配的肌肉发生萎缩,多见于指间肌、鱼际肌萎缩等。

(2)椎体束型

中央型病变发展,常可使椎体束受累。轻症病人自觉下肢麻木、无力,可出现下肢踏棉感。重症病人自觉下肢发紧,行走困难,易摔倒。

(3)横贯型:

在锥体束型病变的基础上,病变如向周围扩展,则位于前侧索部的脊髓丘脑束可发生缺血性损伤。病人多见有前胸部以下的麻木感。临床表现除具有椎体束损害所引起的症状外,前胸部胸2~7平面以下常呈现痛温觉减弱或消失,重病人可出现膀胱、直肠功能障碍。

四、现状及结论

脊髓型颈椎病病人在临床上一般常规保守疗法,用脱水营养神经、物理治疗难以奏效,无法取得满意疗效。开放手术治疗风险太大,截瘫发生率高,费用较高,可重复性差,术后可使颈椎退变加重。

我们走的路-射频靶点热凝

n方法:射频热凝“三步走”治疗方案

?射频热凝靶点

?射频热凝减压

?射频低温脊髓热疗

n创始人:任存叶医疗团队

保守治疗效果差,开放手术风险高,敢问路在何方?

何为射频?

神经射频仪持续发出高频率射电电流,射频电流在中性电极和工作电极之间产生一个高频率交替变化的电场,由于工作电极端电力线高度集中、密度大,交替变化电场足以使水分子

随着交替变化的电场产生

高频振荡而摩擦生热,

从而使该部分组织温度升

高;让细胞在不同的温度

值产生热凝调节、失去生

物活性或发生物理化学性

质变化的不同改变。

射频三大功能(特长)

1、阻抗显示功能。能精确分辨出针尖所在位置是什么组织。

水低于欧姆,椎间盘—欧姆,空气0欧姆,

骨质大约欧姆,肌肉—欧姆

2、神经的精确鉴别和刺激功能。能测量到治疗范围1cm内的神经,并精确分辨出是运动神经还是感觉神经。

3、温度的可控性。任意调整治疗温度,误差在2摄氏度以下,确保治疗时的安全。

何为射频靶点技术?

u将射频仪产生的温度作用于因椎间盘突出而引起症状的关键部位。

u根据突出物的大小、形态、位置,决定靶点的位置。

射频热凝靶点技术

u适应症:

由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脊髓型颈椎病

u禁忌症:

?后纵韧带骨化及椎管骨性狭窄。

?髓核上翻游离及向下游离,分别超过椎体1/3。

?截瘫病人

射频热凝靶点治疗经过

体位:①仰卧位,颈部垫一薄枕,使颈椎轻度后仰。

②病人下颌中点与甲状软骨的最高点平行。

手术入路:鞘膜间隙入路。

进针深度:根据突出物大小,进针深浅而不同。一般根据:工作端的长度×2-突出物=进针深度作为大体进针深度

毁损面积:工作端长度×2=治疗面积长度的2/3=治疗面积的宽度。

术中正常反应:临床上根据病人耐受能力决定进针深度更为精确。最佳进针深度VAS评分7—8分最为适宜。

治疗周期:95°60S三个周期。

撤出电极、拔掉穿刺针、创可贴覆盖针眼,颈托固定

射频热凝靶点注意事项

1、进针全部过程必须在C臂持续监测下进行。

2、穿刺针在未进入椎间隙之前反复正侧位证实进针角度,避免角度过大或过小,损伤周围组织。

3、针体到达椎体后缘时必须缓慢,避免刺入椎管内。

4、治疗升温时70度不可复制症状

射频热凝减压治疗经过

n1、进针入路同上

n2、进针深度椎间隙中央稍偏后

n3、治疗部位:靶点治疗完后退回椎间隙,在椎间盘后1/4处调整不同角度,一般治疗三个部位:(椎间盘的左、中、右)

n4、治疗程度:每一点2—3周期95度60秒

射频热凝减压注意事项

n1、减压过程必须将穿刺针位于椎间隙中央,避免偏上或偏下造成终板损伤。

n2、减压最佳位置位于椎间盘后1/4。

射频低温脊髓热疗治疗经过

n椎间盘突出一方面直接给脊髓构成机械压迫,另一方面也可影响脊髓中央动脉,而减少脊髓血液供应。所以,我们利用射频低温脊髓热疗,利用适当温度刺激使动脉血管扩张,增加脊髓血液供应,同时利用适当的温度起到热疗作用来减轻脊髓炎性物质,缓解水肿。

n1、进针入路同上

n2、进针深度:将射频针穿到突出椎间盘顶端。

n3、治疗部位:主要针对脊髓中央,即:脊髓中央动脉

n4、治疗程度:40度S

射频低温脊髓热疗注意事项

n1、针体进入突出椎间盘顶端,禁止出现突破感。

n2、治疗过程中病人如出现全身疲劳感,不宜治疗。

n3、如温度到达40度时,病人无颈部及后背部热胀感可适当升温。

n4、治疗过程中禁止病人吞咽动作。

n5、穿刺过程中禁止病人咳嗽及颈部活动。

射频靶点技术的优势总结

1、与切吸、激光、等离子等微创技术不同的是:射频靶点热凝技术直接作用于突出髓核的关键部位,起到直接减压的作用,确保疗效,避免了因损伤正常髓核组织所导致的椎间隙变窄、椎体失稳等一系列并发症。

2、射频靶点热凝技术的阻抗显示功能、神经识别功能、温度可控功能,确保了治疗过程的精确、安全、有效。

3、射频靶点热凝技术的温热效应,对脊髓变性、神经根水肿、椎管内炎症、纤维环修复,起到了良好的治疗作用,这也是其他微创方式所不及之处。

4、射频靶点热凝技术是所有微创治疗中,创伤最小、卧床时间最短、操作简单、快捷、耗材低。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权威医院
白癜风药膏有哪几种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dwdxd.com/jszz/45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