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跳出体制的康复治疗师,这些年经历了什

2021-8-1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9月中旬一个普通的工作日,杨帆送走上午的最后一位客户时,早已过了吃午饭的点。他的身份是脊近完美运动康复中心联洋店的技术店长,最重要的工作职责是在创始人朱国苗博士的带领下,打磨脊近完美自己的康复理论与技术体系。同时他从来不曾放松临床工作,为了及时响应客户的需求,时常顾不上休息或按时吃饭。

中午时分还在为患者做康复治疗的杨帆“只有真正接触客户,才知道应该做什么”,这一感悟,不仅出自一般意义上而言的“实践出真知”,更源自于脊近完美团队所看准的目标:要从功能入手,创设一套接地气、有实效、能够改变患者生活的管理肌骨疼痛的康复理论与技术体系。以这个目标倒推,就不难理解杨帆作为首都医科大学的高材生,离开体制内舒适的环境南下当“海漂”的决断与果敢,以及沉下心来打磨技术的执着和坚毅。

离开体制,寻求理念契合之地

国内的康复医学教育和实践,绝大部分仍然沉淀在公立体系里,这个事实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其发展的掣肘。首先在理论上,整个康复界正在从结构医学向功能医学过渡:人体的很多功能是依靠肌肉来实现的,而我们的基础医学里尚没有独立的肌肉学。事实上,康复界几乎每两年就会有更新,而业内人士评估,国内很多医学院里教授的康复医学,大概还是20年、甚至50年前的内容。举例来说:跑步后感觉到肌肉酸痛,传统的解释是运动会导致乳酸大量增加,刺激肌从而引起酸痛。但新的康复理念认为,这是因为发生了筋膜撕裂。其实这是肌肉骨骼康复的经典内容。虽然国内康复界起步最早的是神经康复,但因为其康复效果的缓慢,业界各自探索各行其是,迟迟没有形成相关的指南,反而是肌骨康复这一领域后来居上,发展比较完善,也更接近欧美国家的先进康复体系。年9月,杨帆去同济大学医学院听课,跟着台湾物理治疗师系统学习了“肌动学”理论。这彻底打开了他对肌肉骨骼康复的认知,也在不觉中为他日后加盟脊近完美、学习和发展肌骨康复埋下良好的种子:他在课程中学习到的理念与脊近完美是高度一致的。康复医学和预防医学、保健医学、临床医学并称“四大医学”,但康复医学及其从业者在中国都没得到充分尊重,医院的扭曲价值链条决定了他们没有时间或耐心去实施完整的治疗方案,或临床思维独大,限制了康复医学作用的发挥。按照国际术后康复指南的观点,某些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一周之内就可以尝试负重,这样有助于功能恢复,但医院担心有风险往往不这么做,“别出事”的消极心态妨碍了治疗效果的巩固和提升。杨帆大学毕业后,最初也在体制内医疗机构工作。他目睹现状清醒地意识到:“这样做康复,做久了就会变得机械、麻木。”热爱专业的他发现,如果要坚守康复事业只有两条路,要么做科研,要么跳出体制。杨帆选择了后者。由于工作需要,他从北京来到了上海,又在一个骨科康复项目中结识了朱国苗博士,相似的理念和共同的追求让他们一见如故。年2月,杨帆成为脊近完美的一员。朱国苗博士(左)与杨帆(右)

重在功能,打造实用技术体系

刚到脊近完美的那段时期,杨帆对物理康复所涉及的多个病种还比较陌生,于是他就每天跟着朱国苗博士见习。不光看,他还要求自己把学习领会到的东西都写下来,每周都会写2-3篇总结,这样坚持了半年,直到他能够独立接待客户。杨帆发现,这种“以输出倒逼输入”的学习方式很有效,于是就在团队中推广了这一做法。脊近完美团队交流学习“出师”后,杨帆随即参加岗位轮转。这是脊近完美培养人才的重要方法之一,既能让团队成员熟悉各部分业务,又能发掘每个人的兴趣和长处。杨帆首先轮岗担任运营店长,半年的时间顺风顺水,但也“波澜不惊”;而当他轮转到“技术店长”这个岗位时,整个人仿佛在瞬间全然绽放,技术示范时一招一式都特别到位,技术总结中灵感的火花四溅。朱国苗博士敏锐而欣喜地捕捉到了这一切,在杨帆轮岗联洋店技术店长一个月后,就向他发出了正式任命。脊近完美一直以“让天下没有难治的痛”为使命,要承担这个责任,拥有标准化、可复制的、循证有效的康复技术体系是重点目标之一。自从年系统学习了那套肌动学的课程之后,杨帆就意识到,康复领域最先进的知识和技术更多源于国外。他给自己的定位是:做一名与国际接轨的治疗师,并且养成了日常追踪学习国际前沿的习惯。杨帆参加德国施罗斯脊柱侧弯上海班在杨帆看来,国外领先于我们的地方并不止于康复技术的一招一式,“技术招式只是表象”,最为关键的是基于循证的一整套理论体系,从病因的分析入手,到详细的评估,最后才是相应的方法。“师夷长技以制夷”,去寻找欧美有长期历史沉淀、被循证医学验证的先进康复理论与技术,再结合中国正骨整脊等物理康复方法,形成脊近完美特有的“中西医整合”的康复体系。“

脊近完美旗下康复学院与美国Barral学院深度合作,将其历经30多年考验的内脏筋膜松弛术、神经松弛术课程原版引入中国大陆;从美国IAOM-US学院引入《COMT骨科手法治疗认证》课程,大力推荐沉淀百年的欧美骨科手法与物理治疗体系;引入40年临床经验铸就,新西兰的Mulligan关节松动术。在骨盆康复领域,引入美国著名Herman$Wallance骨盆康复学院全套课程。

”脊近完美这套体系的另一大特点是“接地气”,比教科书更倾向于临床表现;另一大特点是糅合中外相关课程的长处,自成一体。脊近完美为此专门成立技术部,杨帆牵头进行技术动作的设计、采集、筛选、统合和验证。他介绍,这套课程的动作设计目的很明确,就是看功能恢复的有效性,跳出教条和陈规,“只要有3个或以上治疗师觉得有用,就会入选”。之后就是反复的技术锤炼。在杨帆的主持下,以每4周为一个周期,全体治疗师通过技术例会来共同进行这项工作。第一周用于技术统合,总结每一项技术的更新或“亮点”,由最擅长的治疗师带教,让所有需要用到该技术的治疗师都能掌握标准动作,同时解决风格统一和稳定性的问题。第二周是话术汇总,一位治疗师充当模特,另一位治疗师口授要领,第三位治疗师负责操作,三人搭档磨合出标准的话语体系。第三周进行案例研讨,大家结合临床实践对相关康复技术进行验证,挑毛病找漏洞,加以完善。最后一周,朱国苗博士会亲自带领大家作技术交流,并以专家身份进行点评,帮助把相关的技术沉淀下来,以便后续整理成稿。经过近10个月的连续奋战,目前脊近完美技术课程汇编的第一版即将完成。这个过程,同时也是内部培训和团队建设的过程,一举多得。

走进内心,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dwdxd.com/jsbb/119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