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居家训练动图小科普

2021-6-29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脊髓损伤的标准化治疗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综合医疗、功能性康复和患者教育的方法,能够最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独立能力。学习新技能和教育患者按照自己的选择来最大限度的独立生活,是很不错的方法。

具有指导性建议的是,根据损伤平面(完全性损伤)可以明确患者最终的运动能力和独立程度。通过神经性损伤的评估可获得患者可能恢复到何种程度。具体治疗计划应该根据患者损伤平面而定,在特定阶段内,很有必要告知患者可以他们可以达到的目标,以及哪些目标是他们不应该过分看重的,将这些信息告知患者和家属很有必要。

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存在不同损伤平面的生活自理能力分类,内容众多,不能一一列举。现小编以胸9~12阶段完全性脊髓损伤的部分居家训练为例,将以动图展示。

Rehab-Team

具有指导性建议的是,根据损伤平面(完全性损伤)可以明确患者最终的运动能力和独立程度。通过神经性损伤的评估可获得患者可能恢复到何种程度。具体治疗计划应该根据患者损伤平面而定,在特定阶段内,很有必要告知患者可以他们可以达到的目标,以及哪些目标是他们不应该过分看重的,将这些信息告知患者和家属很有必要,将治疗阶段具体分为三个阶段:

1.急性治疗阶段(脊髓损伤初期重点监护和矫形阶段);

2.康复阶段(物理治疗-职业治疗-护理教育);

3.融合阶段(家庭融合-经济融合-社区适应)。

居家自主抗阻肌力训练

原则

1.使患者处于适合训练的舒适体位,患者尽最大努力但在无痛范围内完成训练,训练过程不要憋气;

2.将阻力置于肢体的远端,确定阻力的方向,一般为所需运动的相反方向,避免替代运动;

3.提供的阻力应适合患者现有的肌力水平,初始为次最大阻力,以后逐渐增大阻力;训练中动作宜平稳,患者的最佳反应为无痛范围的最大用力;

4.患者如不能全关节活动范围运动、或训练中有明显疼痛、收缩的肌肉发生震颤、发生替代运动时,应改变施阻的方向或降低阻力力量;

5.每一运动可重复8~10次,并有一定的休息,逐渐增加训练次数,原则是以患者耐受度和疲劳程度为界。

利用肌肉等长收缩进行的抗阻训练。肌肉等长抗阻收缩时,肌张力明显升高,肌力显著提高,但不产生明显的关节运动。

①运动强度:根据肌力水平和训练目标设定阻力大小,确定运动强度;

②阻力负荷:杠铃、沙袋、墙壁或力量训练器等(本文家庭训练,居家自制);

③运动持续时间:训练时肌肉等长收缩时间10s,休息10s;

④重复次数:重复10次为1组训练,每天可做几组训练。根据患者承受能力选择;

⑤训练频度:1次/d,每周训练3~4次,持续数周;

⑥多角度等长肌力训练:在整个关节运动幅度中每隔20°~30°作一组等长训练,以全面增强肌力。

利用肌肉等张收缩进行的抗阻训练,训练时作用于肌肉上的阻力负荷恒定,有明显关节运动。适用于发展动态肌力和肌肉耐力。

等张肌力训练包括向心性训练和离心性训练,肌肉主动缩短,使肌肉的两端相互靠近者为向心肌力训练。

相反,由于阻力大于肌力,肌肉在收缩中被被动拉长,致使其两端相互分离者为离心肌力训练。

①运动强度选定:根据肌力水平和训练目标设定阻力大小,确定运动强度;

②阻力负荷:沙袋、哑铃、墙壁拉力器、滑轮系统、等张力矩臂组件,如股四头肌训练器等、可变阻力装置或专用的肌力训练器等,也可利用自身体重;

③运动强度:以渐进抗阻训练法为例,先测定重复10次运动的最大负荷,称为10RM值。用10RM的1/2运动强度运动,重复10次,间歇30s;再以10RM的2/3运动强度重复训练10次,间歇30s,再进行10RM运动强度重复尽可能多次,2~3周后根据患者情况适当调整10RM的量;

④训练频度:1次/d,每周训练3~4次,持续数周。

肩关节的外展及内收

肩关节的前屈和后伸

肩关节的水平外旋和内旋

肘关节的旋后和旋前

伸肘及不同方向的屈肘

腕关节的伸和屈

肩关节的外展和内收等长收缩

肩关节的前屈和后伸等长收缩

肩关节外旋和内旋等长收缩

肘关节的旋后和旋前等长收缩

腕关节的屈和伸等长收缩

患者出院回归家庭,如何离开床到坐轮椅与如何从轮椅到床上是很多患者关心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将以动态图片的形式展示床上翻身,坐起,垫上支撑,垫上移动,床-轮椅转移,轮椅减压。

Rehab-Team

●动图展示●

床上翻身及坐起

垫上支撑及垫上移动

床上转移

坐位减压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dwdxd.com/jsbj/117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