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姿势透露健康信号,5种异常步态要注意
2021-7-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走路是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做的事,也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气质和性格。但你可能不知道,走路时的体态往往还能反映出我们的健康问题,甚至是疾病史。
这其中隐藏着怎样的规律?
▼
5种步态透露身体疾病
1、醉酒步。像喝醉一般摇摇晃晃走不了直线,临床上称为共济失调。程度较轻时,患者可能也感觉不到。
但其实这种姿势很危险,不仅平衡差易摔跤,还可能预示着脑肿瘤、脑出血、小脑病变等情况,一定要多加小心,医院进行检查。
2、磁性步。脚抬不起来,总是磋磨着地面,脚底和地面好像磁铁和金属一样难以分开。
这种走路姿势支撑力不足、平衡性差,尤其是老年人,容易因此摔倒。在临床上,这种姿势也是正压性脑积水病人的一个典型症状。
正压性脑积水是一种大脑痴呆症,是由于颅内出现阻塞,使脑积液循环异常,在脑室大量积存所致。
脑积水容易压迫神经和血管,造成步态异常。如果一个人短时间内从正常步伐变成了磁性步,一定要立刻就医。
3、企鹅步。姿势像企鹅:步幅较小,身体前倾,手臂僵直较少摇摆,而身体又有些震颤或摇晃。
用这种姿势走路的人,如果面部表情也很僵硬,就要高度怀疑是不是帕金森氏病,或者脑部存在肿瘤。
这是因为帕金森氏病患者的肌肉张力高,容易出现震颤。而如果颅内有肿瘤,也可能压迫额叶,导致其功能水平下降,不能控制好平衡。
4、剪刀步。腿部力量不足,迈步像在画圈,两边膝盖常常贴在一起,有点罗圈腿的感觉。
患有脑梗塞、脑出血或脊髓损伤等疾病的人,往往可能出现剪刀步。程度较轻的,也有可能是腰膝酸软、下肢无力、肌肉萎缩所致。
5、拖把步。一条腿正常,而另外一条可能有神经或肌肉功能障碍,无法一起行动,只能拖着,形成一种跛行的姿势。
当人体出现坐骨神经痛、椎管狭窄、下肢血管堵塞、骨关节炎等疾病时,我们受到疼痛影响,可能引发跛行。但不管是间歇性还是长期的,都应该及时治疗。
推荐走路姿势
正确的走路姿势,能对关节和腰椎起到充分的缓冲作用,避免磨损和疼痛,还有助预防跌倒。
抬头挺胸。走路时,应抬头挺胸收腹,抬起下巴,眼睛平视前方。
脚跟先着地。先轻抬腿迈出脚,然后按照脚跟→脚掌→脚趾的顺序“滚动”着地,踩实后再抬另一只脚。
走路时脚着地正确顺序
小幅摆臂。摆臂的正确姿势是,上臂自然下垂,走起来后,在身体两侧自然摆动,摆臂幅度在30~45度之间为宜。
关于走路,这些要注意
1、什么时间走?下午最好!
早晨六点到十二点是心脑血管事件高发阶段,晚上光线差,容易出现跌倒等意外损伤。
所以,下午运动较好,尤其是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
2、每天走多少步最好?-步!
健康人每天的“走路量”至少步,这个活动量是基本的运动量。但要想达到促进健康、预防各种慢性病的作用,标准要提高到步。
3、需要走多久?最少30分钟!
走路也要保证一定的时间,在30分钟以上到50分钟即可。另外,要保证每周健步走的时间累积有分钟以上,才会对健康有益。
4、去哪里走路最好?草地、土地!
理想场所应该是草地、土地,而要避免在水泥地、柏油路等硬地面上走,因为地面会给你一个反作用力,会构成一些危害。
5、每一步迈多大最好?身高乘以0.45~0.5!
健走的步幅是按照个人身高来决定,最合理的步幅是身高乘以0.45~0.5。
6、走路穿什么鞋?舒服的运动鞋就行!
走路需要选双好鞋,不一定非要名牌的,舒服就行。适合健走活动的运动鞋,要合脚(不压脚背、不挤脚尖),鞋底与地面接触面大,轻便(材质透气和柔软,走起来较轻盈),避震(健走时脚底所受到的冲击是全身体重的1.2~1.5倍),防滑和稳定性要好。
记住,坚持正确走法
走路才是最好的运动
医院强大的专家团队
时刻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推荐专家
扫码查看专家出诊时间
咨询
文/慧图/摄图网梅
推荐阅读:
生病了,该看什么科?医院各科擅长哪些病(快速搜索)
点下方“阅读原文”,在线咨询、预约挂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