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决策十年磨一剑江西骨科航母扬帆
2021-7-1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大平台、强专科集合效应发挥;在医院医院,由戴闽、姚浩群等带领的一支支优秀的医疗团队,让优质的医疗资源惠及更广阔的地区与更多的基层患者。
“同一个骨科,同一个梦想”,医院骨科在年12月正式获江西省卫生健康委批准成立医院医院,实现标志性的发展跨越。
创建于年,从骨病专科晋升为医院,从在一附院老院区仅有4个病区到如今在象湖院区拥有17个病区、独栋医疗楼,医院医院当前亚专业齐整,涵盖脊柱、创伤、关节、运动医学、骨肿瘤、修复重建、小儿骨科、骨内科等,年手术量突破台,并在上颈椎领域以过硬指标跻身国内第一梯队。
医院副院长、脊柱中心主任姚浩群告诉《医院院长》记者,这既得益于近十年原科主任、现任院长戴闽于年提出的“同一个骨科、同一个梦想”的团结科室文化,还受益于他在院内率先提出、业已浸润于骨科团队及成员内心的——狼性精神。
姚浩群,医学博士,医院医院副院长,脊柱脊髓中心主任,外总教研室主任。学术任职:江西省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脊髓学组组长,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脊柱外科分会常务委员,颈椎、畸形专业学组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兼颈椎科普组常务副组长,中国骨科医师协会脊柱畸形学组、颈椎学组、疼痛学组委员,NASS会员,ERAS全国委员,医院学会急创分会委员,中国肢残康复委员会委员,中国模拟医学教育联盟委员,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微创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加速康复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骨科医师协会委员兼脊柱学组秘书。有志者事竟成
狼性文化成就更强团队
年是医院骨科发展的转折点,这一年,科室在院内正式划分亚专业,并实施主诊医师带组制。“脊柱专业成立后,当时科里还有院内讨论明确要有上颈椎的医疗组,”姚浩群向记者回忆,当时科内医生对上颈椎的手术普遍感到陌生,“一年接触不到2、3位患者,偶尔才请北上广的专家来做手术……”
要知道,上颈椎是人体头部与躯干连接的枢纽,是连接生命中枢的要塞,有丰富的血管和中枢神经从中穿过,操作稍有不慎,患者就有可能会高位截瘫,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相关手术长期被视为骨科手术的“禁区”。
正因为难度较高,这类手术也被称作是骨科手术“王冠”上的“明珠”。当时已经在科室工作十余年的骨科医生姚浩群,此前仅仅旁观过外院专家开展手术,但在科室实施亚专业分组的当口,他选择孤身一人勇闯“禁区”,他告诉记者,“当时只有我一个人主动选择这个专业方向!”
知行合一,很快,姚浩群得到了一次不错的实操机会,患者是一位寰椎发育不良导致寰枢椎脱位严重脊髓压迫的年青患者。围绕这位患者的手术治疗,他先后制定了多套方案,有积极的、治疗成效最理想的,也有偏保守、安全系数高的方案,但真正走上手术台,姚浩群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最优的方案。他回忆,“这台手术在现在看来难度系数仍然是比较高的,但当时就是以一套临时明确的方案实现了最优的治疗效果。”
大平台的聚合效应,在这第一台手术后,姚浩群陆续接诊了数位不同类型的上颈椎疾病患者,就在11月~12月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内,他主刀的上颈椎手术就达到7台,不仅实现了自主手术“零的突破”,还取得了一定量的积累。至年底,姚浩群即以此项医院优秀新技术一等奖。
有志者事竟成,姚浩群在省内率先攻破上颈椎手术“禁区”,并乘势长驱直入,此后他年均开展的经后路、经口咽、或前后联合、上颈椎的微创手术等上颈椎手术超过百例,难度级别与数量均位居全国前列;他还带领脊柱专业先后开展了严重的脊柱侧弯矫形以及各种复杂脊柱肿瘤切除等一大批高难度手术。一系列诸如手术量、手术难度、治愈率等学科质控“硬”指标均显示,医院在上颈椎手术领域已稳居全国第一梯队。
主诊医师负责制
打破常规降人才
文化的浸染需要迈过一个又一个阶段与过程,但时间却能证明它的无穷力量,管理模式的效应同样如此。
实施严格的亚专业划分后,在医院位于东湖区的老院区,骨科独创性设立病区长一职,负责日常病区管理工作,既锻炼了骨干医生的管理能力,又使病区日常工作有序运转。每周四早晨的科主任、病区长、护士长、科秘书等相关人员的科务会/院务会,是骨科也是当前医院的最终决策机构:会上汇总一周各病区的主要情况,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及时纠正工作中出现的不良倾向。
姚浩群还介绍,这样的管理模式持续至今,骨科床位一直实施统一调配,护士长、护士在各专业组轮转,而且是非同步的逆向轮转,确保护理团队及成员对各专业的熟悉程度,以及对主诊医师指令的高度贯彻。
在正式被江西省卫健委批准成为我省首个专科“院中院”并于今年4月底整体搬迁至一附院象湖院区后,医院从原来的4个病区扩展至17个病区,短短半年,床位入住率达到90%以上,依然呈现“一床难求”的现象。
姚浩群还向记者举例,“我们创伤组的医院打破年资限定破格任命的,由于有此前非常好的锻炼与积累,创伤各专业组完成的手术难度、收治的患者数量均位居省内前列,医疗组运行得非常好!”
技术与管理赋能
全省骨科整体提升
从出色的医院管理者,姚浩群在年~年完成了这一步职业身份的转换与跨越。这两年,他接受组织安医院挂职担任副院长。
姚浩群向记者介绍,挂职期间,自己有一整年是常驻在宜春。在宜春,医院实现此类高难度手术零的突破以外,自己最有成就感的还是带出了一支过硬的团队,“我挂职返回南昌后,他们上颈椎手术量一直在保持,且越做越好。”
年的江西省骨科年会上,医院上颈椎手术团队的报告就赢得了满堂彩,也让省外专家直呼“医院能做得这么好!”
医院之外,姚浩群特别向记者介绍起县医院的案例:该医院骨科和医院骨科成为首批“省县共建“单位,在融入以医院牵头的医联体过程中,大力复制一附院骨科的管理模式及科室文化,严格划分亚专业并贯彻“狼性文化”,“在不长的时间内,数个亚专业壮大起来,目前该院骨科已经医院骨科的排头兵,发展规模及技术水平都超医院!”
夯实省内龙头
大平台强专科显复合效应
当前,姚浩群带领团队在医院开展的上颈椎相关手术量占到全省总量的80%以上,以上颈椎病变中的“寰枢椎脱位”为例,它的发病率并不高,但是一旦患上该病,患者常常投医无门,最终因得不到有效的治疗而肢体瘫痪,甚至死亡。在一附院姚浩群上颈椎术团队在省内、国内声名鹊起之时,江西各地的寰枢椎脱位患者无疑听到了“福音”。
平时骨科医生难得一见的上颈椎患者,在医院的骨科病区一点儿也不罕见,此前有江西本地媒体探访时发现,病区内每天住着的术后或等待手术的患者,加起来至少都有十几名。
作为国内在上颈椎方面唯一的代表,姚浩群介绍自己去年底应邀前往日本进行中日友好协会主办的脊柱外科年会交流,当他讲起上述让国内医生惊叹的特殊寰枢椎病例时,收到的日本同行的反应同样是惊奇不已、反响强烈,“演讲后不断有医生举手提问,主办方不得不限制交流时间……”
姚浩群客观分析,对应日本的人口基数,这样本来发病率就低的极高危寰枢椎疾病,医生们没见过十分正常,他还表示,即便在北京、上海、广州这样优质医疗资源聚集、构成虹吸效应的城市,医生们接诊到极高危寰枢椎疾病的概率也非常低,“原因是颈椎受损导致严重寰枢椎脱位,很多患医院,或者在向上转诊的路途中就已经死亡了。”而地处江西中部的南昌,在高铁网络十分健全的环境下,一支高水平的团队四面发力,确实可以让更多类似患者不至于错过黄金救治时间。
姚浩群带领团队研发的手术耗材、器械等实现量产的有近二十种,在临床实操中大显身手。
“院中院”集聚资源
天时地利人和
江西省卫生健康委表示,作医院内非医院,医院医院的成立有助于推进江西省骨病的综合防治工作,造福更多的省内外骨病患者。
医院领导曾向媒体介绍,“院中院”医院内规模大、技术强、患者多、口碑好的科室“单摘”出来,整合优势资源,医院;其隶属关系和性质不变,医院公益性。
的确,一支支优秀的医疗团队之外,医院拥有的高精准设备居于省内、国内前列,其中包括国产和进口的各一台顶尖水平的手术机器人,且机器人手术量名列前茅。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以姚浩群为例,他本身带领团队研发的手术耗材、器械等实现量产的就有近二十种,其中不少引得国内同行专程来到南昌购置。年重装亮相象湖院区,医院医教研产协同更将绽放异彩!
当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构成对医疗资源、救治能力的重大考验之时,医院象湖院区作为华东地区最大的医疗综合体全力投入运营,且在短时间内进入上佳状态。该院医院直升机停机坪,年夏正式开诊后,分阶段、分步骤试运行,截至年7月已开放22个科室、余张病床,住院人数达余人。
象湖泛波,光彩迤逦。站在象湖院区宽敞明亮的病区走廊,抬眼望去是滚滚东流的赣江。大江东去,在象湖之畔悬壶济世的优秀医务工作者,“前浪”“后浪”相携向前,真抓实干,共踏时代之浪!
本文有删改,原文刊载于《医院院长》杂志
年第24期
文/本刊记者黄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