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上述临床症状就应该测血糖了
2017-7-28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众所周知,糖尿病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慢性、终身性疾病。中国是全球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共有1.14亿糖友,接近墨西哥全国人口总和。很多糖友在检查出糖尿病前都没有“三多一少”的糖尿病症状,因此一直到检查出糖尿病后他们仍觉得莫名其妙,自己怎么就得糖尿病了呢?其实很多糖尿病在被诊断之前,已经存在几年了,只因他们忽视了糖尿病的一些不典型症状。如果你有以下症状,建议做糖尿病筛查。
1、代谢综合征 2型糖尿病病友因存在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的情况,可同时或先后出现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高血液黏稠度等,这虽不属于糖尿病症状,但有这些情况时,应注意血糖是否升高。因为糖尿病常和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高血液黏稠度并存。2、容易感染 糖尿病人群由于营养不良,长期的饮食较少,影响免疫功能,导致抵抗力降低,容易出现皮肤疥肿,呼吸、泌尿胆道系统的各种炎症,且治疗困难。现实生活中,有人因为后背反复出现皮肤疥肿,治疗效果差,最终被诊断为糖尿病。如果你经常发生各种炎症类疾病,不要忘记查血糖。
运动疗法是防治2型糖尿病的重要手段,对超重或肥胖者尤其重要。因2型糖尿病主要是体内脂肪组织过多,使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所致。增加体力活动可降低体重,通过减少身体脂肪量即可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致血糖下降,也有助于降低血压、血脂,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以及增强体质、提高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
运动的形式、强度及时间长短,应结合自己的运动能力来进行选择。形式可多样化,不能操之过急,应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活动量。切记,不可空腹运动,在餐后半小时到一小时进行运动为宜。如果是早上运动,建议把早餐分为运动前、后两顿食用。运动前先食用早餐总量的40%;运动结束后再食用早餐总量的60%。
3、皮肤感觉异常
这一症状的出现是因为糖尿病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引起。糖尿病病友感觉神经障碍引起四肢末梢部位皮肤感觉异常,如蚁走感,四肢麻木,瘙痒,尤其女性外阴瘙痒可为首发症状。如果你的皮肤感觉异常,别忘记查血糖。
4、黑棘皮病 黑棘皮病是以皮肤颜色加深、变黑,角化过度,疣状增生为特征的皮肤病。如果你的脖子、腋下、肘关节、膝关节、腹股沟处、其他皮肤皱褶处等皮肤异常发黑,且洗不掉。需要检查血糖,因为黑棘皮症者多存在胰岛素抵抗。
5、性功能障碍 糖尿病引起的血管、神经系统病变及心理障碍等易引发男性阳痿、女性性冷淡、月经失调等性功能障碍。也就是说,如果你存在性功能障碍,一定要查原因,治疗,看是否由于糖尿病所致。6、排尿困难 排尿意识低下,排尿间隔时间延长,乃至排尿困难,膀胱内余尿增多,膀胱扩张等症,都是糖尿病的反应。严重者可出现尿路感染、尿液逆流、肾功能衰竭等合并症,有的还引起菌血症,难以医治,预后很差。中老年男性出现排尿困难,只考虑前列腺肥大是不全面的,还应检查是否患有糖尿病,有可能是糖尿病神经病变所致。 7、两侧腿围不等 中老年人下肢乏力,有间隙性跛行,一侧重、另一侧轻。查体两侧腿围不等,重侧<轻侧,重侧足背动脉搏动难以触及。部分患者听力、视力、记忆力、反应速度等呈过早下降趋势。出现这种症状,可能是由于糖尿病血管病变所致。
2型糖尿病作为一种进展性疾病,患者需要进行终身治疗,这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两个方面。
生活方式干预是2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研究表明,改变不良的饮食结构和习惯能降低相关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血脂异常和肥胖等的发生和加重。此外,适当的体力活动能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血糖控制;还有利于减轻体重、控制炎症、预防疾病和加强心理健康。有研究显示,坚持规律运动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降低。
8、女性上身肥胖
肥胖易患糖尿病。而上半身肥胖的女性,腰围/臀围大于0.7的人,不论体重如何,糖耐量试验异常要者占60%以上。当腰围/臀围大于0.85时,必须做糖耐量试验检查,因为这种情况极有可能患上了糖尿病。女性上半身肥胖体征,可做为诊断糖尿病的一项重要指标。下半身肥胖女性不易出现上述病变。
9、疲乏无力 因为糖尿病人群的胰岛素缺乏,血糖不能进入细胞,使得细胞不能获得足够的能量。据报告2/3糖尿病患者有无力的症状,甚至超过消瘦的人数。如果你经常感到疲乏无力,别忽视这一信号。 10、怕冷、多汗 少数老年人自诉怕冷,常出汗,特别是后半夜测量体温只有35.5℃~36.5℃。夜间定时出汗,情绪不稳定时也容易出汗。可能是由于糖尿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导致,建议出现这种症状者筛查血糖。
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控制稳定,结合减少其他有害因素如吸烟、饮酒、纠正高血压、高血脂及血液高凝状态等,就能有效防止或减少糖尿病并发症以及低血糖的发生。最终达到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的目标。享受健康人生。
糖尿病患者所要面对的将是漫长的人生路途长期与糖尿病相伴,有医务人员在身边的日子毕竟是太少,而大部分岁月则是自己或家人照顾自己,因此患者及其亲属接受必要的糖尿病知识教育是非常重要而且是必不可少的。获得糖尿病知识的途径:门诊住院期间医护人员传授,糖尿病书刊、报纸、宣传资料,医疗机构组织的专门糖尿病教育课程、活动,亲戚、朋友、患者交流。
赞赏